想象作文写作指导

2024-01-01 00:00:00余地惠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4年5期
关键词:铅笔指纹花儿

写想象作文时,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素材或不知道如何想象而苦恼,为了想象而想象,导致写出的想象作文如同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从情感真实、明确中心、立足生活、设计语言、分享创意5个方面入手,实现想象能力的提升。

一、情感真实,结合自身选题和立意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缺少社会经验,对情感的认知与体会是朴素的、不经修饰的。而这种真实的情感,如果能在想象作文中得到体现,文章质量则会上升一个台阶。因而,写想象作文时,应结合真实的情感选题立意,这样才能避免文章出现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情况。

对此,可向教材中课文的作者学习,了解他们是如何将真情实感与选题立意有效结合的。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花的学校》时,分析文章可知,作者借助对“花孩子们”的描写,表达了对妈妈的情感,比如:“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从这里开始,作者便开始了想象,先将花儿生长的地方想象成学校,将各式各样的花朵想象成学生,而这些花儿只有在下雨时,才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在进一步的想象中,则将花儿们想象成在地下学校上学,并认为花儿们不能在放学前出来,如果出来会像我们一样被老师罚。此处,作者将花儿与孩子们进行了类比,即花儿也会上学,也会放假。在下文的描写中,作者分别对树枝、绿叶、雷云进行了描写,而在这些环境中的花儿,则“冲了出来”。在这部分描写中,同样将树枝、绿叶、雷云、花儿等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作者借用“冲”这个字展现了花儿们渴望自由、向往自由的情感,这也是作者想象的奇特之处。因此,应学会化繁为简,通过对语句的理解,了解作者进行了哪些想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迁移运用,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所以,选择想象对象时,应选择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这样才能确保在写想象作文时能将自身情感与想象对象有效结合,如文中的花儿与学生。而且,只有是自身真实情感的表达,才能让想象更真实、更具体,才能让文章有质量、有内容、有情感。

二、明确中心,依据写作目的行文

明确中心是写好想象作文的重要前提。分析文章时,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文章前部分行文较顺畅、语言表达流畅,后面就会出现不知如何行文、不知怎样想象的问题,或者在想象过程中,出现思维过于发散、想象的内容偏离最初的设定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做到明确文章的中心,导致行文内容偏离主线,达不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解决上述问题时,可先明确文章中心,即要写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才会依据中心行文,不再出现内容偏离的情况。比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续写故事”时,教材中给出了具体故事内容,要求在理解现有故事的基础上续写故事。对此,要发挥想象力,完善故事情节,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首先,弄清楚现有故事内容要表达怎样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可知,前面的内容大致如下:同学们过生日父母大多陪伴在身边,李晓明也快过生日了,但他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不能陪他过生日。同学们在知晓李晓明的情况后,便想做些什么。为了完善后续的故事内容,要先明确写作中心,即希望后续的故事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如果将中心思想定位于大家一起陪李晓明过生日,那么,在后续的想象中,便要围绕如何过生日、准备哪些生日活动、怎样让生日更有意义来完成故事的续写。但如果将写作中心定位于让李晓明的父母陪伴他过生日,那么后续的故事内容便要围绕同学们做出了哪些努力、采取了哪些方法等,能让父母陪伴李晓明过生日的愿望成真。

有了明确的写作中心,再写想象作文便游刃有余了,能做到围绕中心展开想象,从中心出发进行发散。这样,最后呈现的文章,便可以避免出现偏离中心思想的情况,并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三、立足生活,合理想象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同样,想象也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实际的想象是干瘪的、无趣的。而以生活为底色展开想象,想象的内容是多彩的、丰富的。因此,写想象作文时,要基于生活实际合理想象,这样才能使文章合情合理。

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具体的时代与文化背景,让想象有理有据,给人以真实之感。比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章《我变成了一棵树》时,便可在文章中学习作者是如何借助生活实际想象的。文章开篇用三句话交代了自己为什么想变成树——“我”在玩耍,妈妈反复大喊叫“我”吃饭,于是,“我”想变成一棵树,这样妈妈就不会在“我”玩的时候叫“我”吃饭了。随后,作者便基于此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在作者的想象中,自己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式各样的鸟窝。为了方便大家住进鸟窝,“我”还会弯下腰。在作者的想象中,妈妈也住进了“我”身上的鸟窝,并与其他动物一起分享美味。此时的“我”也饿了,肚子发出了咕噜噜、咕噜噜的叫声,随后“我”看到了香喷喷的饭菜,开始流口水。作者的想象与生活中绝大多数孩子的经历是相同的,且想象中的事物、情节、对象充满生活气息,如变成树、长鸟窝、分享食物等,非常接地气,也很有吸引力。

可见,写作时,也可基于生活展开想象。比如,指纹是独一无二的,可将指纹按在纸上,而后再结合生活经历赋予指纹想象的翅膀。如将原本具有单一意义的指纹,想象成具有神奇作用的指纹门。在指纹门的内部,有世界上所有人的指纹,这些指纹在没有事情发生时,会安静地躺在指纹门内,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旦指纹门被打开,便意味着这些指纹要开始工作了,帮助门外的人识别送进来的指纹属于哪个人。在指纹门的想象中,其灵感源于生活中警察用指纹识别犯人或搜集线索,而且,这种奇特的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成真。

所以,写想象作文时,可在生活中汲取灵感,以生活为基础发散思维,从而拓展想象的外延。

四、设计语言,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体现学生写作功底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想象类文章写得是否成功,与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有非常大的关系。对此,学生应形成共识,即语言是文本内容、思想与情感的外在体现,是能够影响文本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日常学习中,要不断积累运用得巧妙的修辞句,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这样才能在写作时熟练运用修辞手法,为文章锦上添花。

现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两篇例文为例,分析例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感受这些修辞手法对文章的呈现起到了哪些作用。首先,分析《一支笔的梦想》,作者赋予铅笔5个梦想,分别是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进菜园、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溜出教室,铅笔想变成花朵;跳进荷塘,铅笔想变成荷花;躲进菜园,铅笔想变成豆角或丝瓜;在小溪边,铅笔想变成船篙、木筏;在运动场上,铅笔想变成撑杆、标枪、奖牌。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对铅笔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再回读文章时,应深入思考这样的想象是否合理,如将铅笔想象成豆角、丝瓜,是因为铅笔的外形是细长的,豆角与丝瓜也是细长的。由此可知,作者是从外形出发进行类比想象,这样想象是合理的、自然的。其次,分析《尾巴它有一只猫》。阅读本文时,学生脑海中会闪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尾巴上会有一只猫呢?这就需要跟随作者想象的脚步完成文章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作者进行了反向想象,即由猫尾巴想到了猫,并借助语言描写让想象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如:“‘用不着关,’这条尾巴得意地说,‘我从出生开始,就拥有这只猫。’”这句话便生动地体现出尾巴扬扬得意与自豪的姿态,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也会想象尾巴说话的画面。

可见,写想象类文章时,可将多种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借助修辞手法本身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特点,让想象的内容更生动、更具象,从而提高想象作文的质量。

五、分享创意,小组合作

想象类文章与记叙文、抒情文等截然不同,更考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能否基于给定的事物或材料,进行有趣的、个性化的想象。对此,在日常训练中,教师便可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创意,并在交流中逐渐完善创意,从而实现想象能力的有效提升。

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没有想象力,而是不知道如何发挥想象力。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跟随他人的想法与思路,积极表达想法、阐述创意,是很好的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如以“有一天醒来我变成了_____”为例,有的学生想象的内容比较普通,如醒来后变成了老师、医生、法官等,缺少新意。而有的学生则跳出限制,写自己在醒来后变成了皇帝、太空主宰。这样的想象很有创意,也符合现阶段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基于此,学生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奇妙的想象”为例进行创意交流。在交流中,可对教材中提供的题目发表创意想法。如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等。有的学生针对“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发表了想法,认为如果人类像动物一样冬眠,可以延长寿命,并且可以体验动物的生活方式,这对人类进一步探索世界有很大的帮助。另一位同学则认为,如果人类冬眠,世界将无法运转,世界将会被自然界中不需要冬眠的动物占领,被动物主宰。讨论和交流之后,写作时便可将其他同学的创意融入作文中,从而丰富作文内容,提高作文质量。

可见,写想象作文,做到情感真实、中心明确、以生活为基础、运用修辞手法、有一定创意这5个方面,就能写出内容充实,有感染力的想象作文。

猜你喜欢
铅笔指纹花儿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飞扬的铅笔屑
学生天地(2019年31期)2019-08-25 08:54:24
三支铅笔
亲近不得的花儿
大灰狼(2019年3期)2019-04-02 17:39:06
借铅笔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
自动化学报(2016年8期)2016-04-16 03:39:00
春天的花儿
娃娃画报(2016年3期)2016-04-05 19:35:04
把“花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