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活动有着独特的价值与特征,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升学生的信息实操能力与综合素养,帮助其感悟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新课标强调,小学信息科技也要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也就是跨学科主题活动,以此培育综合实践能力强、具备跨学科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信息意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科技 跨学科教学 主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
“按需选用数字设备”为苏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结合新课标对该单元相关内容的要求,按照跨科学教学思想,可将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指导学生按照活动要求与流程,正确应用数字设备获得相应信息,并能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简单处理,能够使用数字设备复制不同设备之间的文件,深入理解资源共享理念。融入项目式学习,强调内容的实操性。在数字设备实际操作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能操作,还要及时提炼和总结,渗透跨学科知识,以此为学生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使其在信息科技学习中感受语文交流思想,通过科学实验步骤完成数字设备操作,同时在操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本次主题具体思路见图1。
二、学习目标
“按需选用数字设备”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目标为: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并正确处理和展示相关数据;能根据项目活动步骤,通过适当的数字设备介绍自己喜欢的教师或者其他人物,并有条理地分析原因,从而在问题解决中增强数字化意识;能够使用数字设备复制不同的文件,深度理解数据共享,了解数据传递中的安全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强化语言表达,在操作流程中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有效分解跨学科主题活动,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学科活动经验以及信息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为了强调跨学科特点,可以建立主体分解思维导图,如图2。
把主题有效划分之后,让“按需选用数字设备”跨学科主题活动有序进行,紧跟主线任务,并结合学习目标整理活动内容(见表1),构成详细的“按需选用数字设备”跨学科主题活动实践。
三、评价方法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并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参与评价过程,以此保证评价的专业性与客观性。同时家长评价可以促进家校相互联通,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实施全过程评价,将学生的言语表现、课堂行为等作为评价依据,借助学习结果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学习记录表等工具详细记录学生活动表现,提升过程评价效果。评价方式如图3所示。
四、活动实施
(一)选用数字设备介绍教师或其他人物
教师活动:在课前,各学习小组已经使用录音笔、平板电脑、手机等数字设备获取了自己想要介绍的教师或者其他人物信息。现在我们就开始介绍大会,同学们想要使用哪个数字设备进行介绍呢?
学生活动:开展小组讨论,完成项目规划,见表2。
(二)通过数字设备处理信息
教师活动:选择合适的数字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搜集信息、展示信息,还能帮助我们处理相关信息。我发现 同学们搜集的这些信息形式有视频、图文、声频等,但都存在相应问题,一些照片比较模糊、细节不够美观,视频也没有录制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筛选、剪辑、美化等,以使这些信息达到标准。对于该如何完成这一环节,请大家观看微视频,根据小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处理你们采集到的信息。
学生活动:各学习小组选用数字设备美化人物照片、剪辑视频,筛选合适的视频、声频等。
(三)文件在数字设备之间的移动
教师活动:完成以上活动后,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介绍方式,同时处理好了相关信息。那么有请使用新媒体设备的小组进行人物介绍。
学生活动:质疑并提出问题,该如何把自己数字设备中的文件传送移动到老师的计算机当中呢?
教师活动:对于数字设备之间的文件移动,我们可以采用复制的方法。同学们所了解的文件复制方法有哪些?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并回答。(微信传输、数据线连接拷贝等)
教师活动: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为我们展示数据线线路复制文件法?
学生活动:演示并复制文件。
教师活动:要想全班同学能够一起观看,大家需要把文件移动到计算机中,该怎么做?(演示提交文件方法)
学生活动: 实践提交文件到教师计算机当中。
教师总结:其实复制文件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后同学们可以深入观看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在后期的学习中,大家要结合自己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复制方式。
成果展示与交流:通过多媒体投影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使用合理的方法介绍教师或者其他人物。
教师活动:科学评价学生的展示成果。
(四)促进交流
每个小组或者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同时仔细记录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分享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难点。开展小组汇报与交流活动,互相评价与优化。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小组学习过程,写出活动报告书,并在校园网进行粘贴、浏览和评价,结合实际设定相应的最佳展示奖、最佳设计奖、最佳信息奖与最佳设备使用奖。带领学生深度反思与回顾学习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积极与小组进行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反思自己的问题,充分发挥交流评价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设计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并用“☆”表示,比如一般的只能得到1颗星,良好的得到3颗星,优秀的则得到满星5颗星。
五、总结反思
完成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环节后,再深入到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在活动完成后总结复盘整个活动过程,检测主题活动是否贴近教学实际、开放程度如何、是否强调实践与跨学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主题思维导图、学习目标、评价设计。还要反思这三个环节能否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自主参与程度如何,最终成果能否解决数字设备应用的实际问题;所设计和实施的主题活动主线任务是否明确;活动内容与驱动性问题全面与否;这些内容是否可以体现学科价值;所实现的目标和成果评价是否满足信息科技学科标准;等等。另外,因为一些班级人数比较多,而跨学科主题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适切性不足,学习活动设计也是纸上谈兵,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价值。为此,在“按需选用数字设备”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中,必须全方位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校提供的资源条件,强调适配度,确定活动类型,紧跟活动内容,渗透跨学科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六、实践建议
首先,基于学校层面,应积极融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打造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支撑技术与系统。不仅可以在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篮球场、操场开展主题活动,还可以联合社区进行教学。基于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应结合活动开展要求,有机融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整合课内与课外学习活动。另外,学校可以提升各学科教师的联动性,打造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师队伍。在多个班级或者同一年级开展相同的实践活动,但是只依靠信息科技教师来管控和组织,其难度较大,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就突破了单一学科学习。单一学科教师的知识能力有限,所以需要联合各学科教师,组建成一个专业团队,一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在重视操作结果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深度反思、积极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应通过相应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包括实践活动与内心活动。基于此,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每个活动环节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深度反思、积累经验、分析问题。
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际的知识掌握程度。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时,要将各种相关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为此教师在设计中还要考虑知识点与操作环节的层次性,掌握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相应的支持与铺垫。教师要带动学生进行深度反思,在跨学科主题活动开展中,不能流于形式。如果没有带领学生对信息科技进行相应的分析、反思和总结,学生很难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或应对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所以帮助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才能更好地落实跨学科主题任务。
七、结语
开展“按需选用数字设备”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活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信息科技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所以,信息科技教师有必要设计出高质量、多层次的跨学科主题活动,以此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赛培.“成绩表”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10).
[2] 朱雅荃,佟德文.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以七年级“会说话的青铜器”一课为例[J].辽宁教育, 2022(3).
[3] 熊张晓.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4] 王艳玲.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班主任, 2022(16).
[5] 杜俊宏,王佳颖.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有趣的平衡”主题活动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 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