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1-16
作者简介:张德胜(1972—),男,黑龙江龙江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草原、湿地监测及保护,林业资源资产评估,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
摘 要:作为我国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林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天然林的管理与保护。然而,当前在天然林保护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解决。探讨当前天然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保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此维持自然资源的平衡。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管护工作;林业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4–0-03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对于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尤其珍视天然林这份宝贵财富。为此,国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天然林的保护。这项工程不仅可以储存地下水资源、供应优质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具有其他功能。然而,在保护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而且养护工作可能会因工期、场地规划等问题而适得其反,对天然林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必须进行全面规划,从各个方面入手,充分考虑环境和自然因素,才能最终实现对天然林的有效保护[1]。
1 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的意义
1.1 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积极开展林业生态和天然林保护工作,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林业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监管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风险,还能为人们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此外,天然林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通过保护天然林,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天然林生态系统可以增强病虫害抵抗能力,促进各种生物生态和繁衍,并创造出优质的生存条件。通过采用互动方式,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力度,为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1.2 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西部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但通过保护林业生态和天然林,可以实现蓄水保土的目标,维护河床的稳定性,调节水流量。利用天然林资源,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还能保护水源。随着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
1.3 有利于保持水土平衡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代价是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这意味着付出了大量林业资源的使用权。这种做法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枯竭、土壤侵蚀问题日益加剧,土地退化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原始植被的管理工作,这不仅能提高国土的绿化率,加快修复受损的环境质量,还能有效地积蓄水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需要逐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1.4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我国林业资源并非均匀分布,主要聚集在偏远的高山地区。许多林区缺乏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一些地区仅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业,收入渠道有限,规模较小,由农户独立经营。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支持更大规模的发展,仅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资源的潜力,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管理林地资源,打造综合发展模式,包括林业、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以改善当地的整体经济结构[4]。
2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资源分布不均
尽管必须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来管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但目前的林业发展却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也未积极探索新的可能性。这使得负责林业保护的管理机构对原始林业资源规模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此外,在新开发的林业资源上,由于过去缺乏全面计划,管理人员无法密切追踪生态环境状况,也无法有效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因此,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生态保护功能,优化生态林业体系成为当前林业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也是决定林业部门运作效率的关键
任务[5]。
2.2 林业养护投入资金不足
我国拥有广阔的林业面积,然而,对于林业养护的投资却相对有限。天然林的管护工程不仅需要修复先前对林业造成的破坏,还要确保未来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许多天然林位于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难以快速、有效地开展管护工作。此外,由于资金有限,难以给予从事管护工作的人员合理的报酬,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同时导致人员流失严重。当前林业管护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新人进入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这影响了管护效率的
提高。
2.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天然林就像地球上的宝藏,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生命。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珍宝,犹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描绘着各式各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这片土地上编织着独特的生命故事。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蔓延和资源的过度开发,这幅画卷逐渐失去了色彩。例如,亚马孙雨林被视为这一画卷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承载着无数珍稀的物种,宛如璀璨的星星。然而,过度伐木、非法采伐及农业的无度扩张,犹如一阵狂风,将这些星星一颗颗吹散。许多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失去了树木、鸟类、昆虫和两栖动物,无法再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美丽和价值。
2.4 农药和化肥滥用带来的污染
农药和化肥就像毒药一样深入林业,像野兽般肆虐着整个生态系统。农民们将它们滥用就像是释放了饥饿的狼群,为了追求高产量和快速回报,他们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给土壤和水体带来了污染。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使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导致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将原本肥沃的土地变成贫瘠的荒漠,不能再孕育出丰富的植被和生命。而农药和化肥污染向水体蔓延,对水生生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断地污染水域,对鱼类、两栖动物和水生植物造成毒害,农药和化肥污染了水体,对水域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5 自然灾害频繁
当前,我国已经不断加强对林业生态的保护和天然林的保护,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考虑发展前景,这可能需要加强重工业建设,但这也可能还会对林业生态产生影响,导致部分环境严重恶化。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破坏了超过30亿hm2农作物面积,损失了200亿kg以上的粮食。这些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因而更需要加强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
3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
3.1 种类划分,科学管理
第一,对林业进行分区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树种分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级管理。在林业管理中,每种树木都需要特殊的管理方式,例如专人负责育苗和采果等工作,以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为了避免过度砍伐,需要专人对公益林进行监督。第二,管理者在林业经营中应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问题,采取科学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可以利用专用杀虫灯,定期杀灭害虫等方法来保护林木的健康。第三,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林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分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定期检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以维护林业生态平衡。第四,以培育造林为评价目标,细化各项要求,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培育工作,确保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增加资金投入
在推动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提升关注度,深刻认识到林业生态和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为整体林业保护和天然林保护营造良好环境,夯实社会基础。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必须增加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林业保护得到充分资金支持,推动其顺利发展。此外,除了常规政府财政补贴,政府还可引入股权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引入更多优质树种,扩大植树面积,改善土壤环境,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管理。这将有助于提升树种多样性,增强林业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恢复林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林业生态保护技术和天然林保护技术,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
3.3 加强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火灾的预防工作
为了加强对林业生态与天然林的保护,必须明确分工,将责任分配给每位管护人员,确保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并应该怎么做。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相关负责人必须尽责,对天然林的保护负起责任。相关部门需要定期突击检查天然林的防火工作,同时监督和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防火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定期培训,学习如何预防林业火灾,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发生。同时,建立奖惩制度以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并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先进技术如卫星监测和监控视频来了解林业情况,积极地开展预防火灾的学习工作,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3.4 完善相关制度
在履行林业生态和天然林保护任务时,为了确保工作规范化,必须建立实用的制度框架,并持续优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任务的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理构建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制度,并完善相关政策,为制度实施提供关键支持。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例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危害天然林的行为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需诉讼并受到法律惩罚。应积极奖励发现天然林危害行为并举报的人员,以鼓励社会广泛参与林业生态和天然林保护。同时,造林技术人员需定期全面检查树木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3.5 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为了确保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成果,需要全面推进病虫害预防措施,这样可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并提升其品质,进而提高整个项目的成功率。在实施病虫害防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林业植被结构,扩大混合林区的覆盖面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利用高科技工具对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强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3.6 实施可持续的林业管理策略
针对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实施可持续的林业管理策略。公共林业具有强大的生态特性,因此其所有权应该属于国家,这样可以避免私人公司为了谋取利润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商业性的林业则更加关注经济收益,因此需要包括个人和合作社等产权形式,这有助于拓展市场并维持私人企业的盈利动机,从而提高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度。同时,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国有林业资源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采用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在公益林方面,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导,促进国有林业企业的壮大,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以提高保护林业资源的质量。
3.7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天然林与林业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不仅在减少对林业的破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还能维持现有的生态平衡,促进树木生长。这些方面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技术的支持,专业水平的提升将显著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应当增加在林业生态保护方面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为保护措施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为林业保护基础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传授自然理念和有效保护方法,这样将进一步提高天然林和林业生态保护的效率,有效降低主观错误率。
3.8 加强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林业生态环境维护与原始林业保育需要有效的护卫措施来支持。关键在于提升现有的防护手段并优化其运用,以确保林地资源的持续保存。对于区域林业机构而言,应增加科技开发和运用的投资和人员数量,加速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原始林业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新的研究理念能够成功转化为实践,为保育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以往的林业资源保护技术的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科技发展和科研深化不足,未充分考虑林区植物生长的特征,导致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效果不理想。因此,林业部门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科技使用的针对性作为目标,深入了解林业保护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保护科技发展的方向,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的作用。
4 结束语
要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必须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潜力。在实施这项工作时,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规范、高效地完成任务。科学规划天然林保护工作,平衡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林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有效防火管理对于避免林业生态和天然林受到严重威胁至关重要。同时,建设专业护林队伍,为工作任务的顺利执行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 金贤.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4):175-177.
[2] 刘红萍.探究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J].环境与发展,2020,32(1):198,200.
[3] 张晓丽.林业生态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的作用与具体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6):173-175.
[4] 刘新东.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分析[J].新农业,2021(2):100.
[5] 李启林.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措施分析[J].现代园艺,2019(1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