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0-10
作者简介:陈兴荣(1975—),男,云南昆明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改造工作。
摘 要:外来侵入检疫害虫红棕象甲在昆明地区每年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幼虫、蛹、成虫等多个虫态越冬,并以幼虫越冬居多,繁殖数量大,扩散速度快。红棕象甲成虫主要从加拿利海枣树心叶或树干受伤部位侵入树体,以幼虫为害植物嫩径,隐蔽性非常高,初期为害症状不明显,后期严重时会导致为害植株死亡。在昆明区域,采用了3个配方杀虫剂组合配方对红棕象甲防治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按照5∶6∶3的配比进行配制的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药液,药液总量配兑水160倍;按照10∶3∶6的配比进行配制的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药液,药液总量配兑水100倍的混合药剂杀虫剂均可有效防治为害加那利海枣的害虫红棕象甲。
关键词:红棕象甲;加拿利海枣;杀虫剂;混合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4–00-03
红棕象甲是一种外来侵入的高度危险性检疫害虫,通过成虫象甲飞翔传播,具有扩散范围广、繁殖数量大和扩散速度快的特点[1-2]。成虫从树心叶或树干受伤部位侵入树体,以幼虫为害棕榈科植物嫩径,隐蔽性非常高。初期为害症状不明显,后期严重时会造成为害植株死亡。全国各地严格检疫控制为害地区棕榈科植物的跨区域运输检疫,棕榈科植物为害严重,特别是加拿利海枣具有毁灭性的为害[3-4]。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探讨红棕象甲的防治方法。
1 红棕象甲的生物学习性与为害特征
红棕象甲的一生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昆明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 ℃左右,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9 ℃左右,月平均最低气温为8 ℃左右,年降水量在1 000 mm左右。当地红棕象甲每年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幼虫、蛹、成虫等多个虫态越冬,并以幼虫越冬居多。低龄幼虫头乳白色,高龄幼虫头棕红色,身体乳白色,体长为30~35 mm,在树干内钻食幼嫩组织,将叶柄、主杆的纤维咬断,并在其中形成大量直径为12~15 mm的虫道。蛹乳白色,长33~35 mm,宽15~18 mm,外部包裹着长60~65 mm、宽30~32 mm的纺锤形纤维茧壳。成虫体长40~42 mm,宽13~15 mm,
棕红色有亮光。受害株初期表现为在叶柄、叶子上形成大量的取食痕迹,严重时叶片倒塌,后期树干内部会成为空壳,使得植株无法生长,最终导致死亡。
2 红棕象甲的发生概况
红棕象甲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04年公布的19种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之一。相关资料显示,红棕象甲已入侵我国广西、云南、福建、贵州、上海、浙江、西藏墨脱地区等13个省市,为害椰加那利海枣等棕榈科植物达28种之多。云南省2006年首先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发现红棕象甲,2007年在云南省丽江市举行了红棕象甲疫情应急处置现场会,2008年红河州沅江县、蒙自市、开远市等地大量发生红棕象甲且为害严重。昆明地区2015年出现红棕象甲为害,2016年为害情况严重。
加拿利海枣树干结构致密外部坚硬,内部疏松,外层包裹叶柄基部和叶鞘纤维,顶部树干脆嫩生长着多柄叶片,叶柄基部包裹着5~10 cm厚的叶鞘纤维。受害加拿利海枣植株初期表现为叶柄、叶子上形成大量的取食痕迹,心叶外表层有局部枯叶,严重时树干顶部中间部分叶柄被咬断,叶片倒塌,树干顶部形成1个巢穴,树干外留有大小不等的2~3个巢穴洞口等,最终会导致加拿利海枣死亡[5]。
3 防治方法
3.1 试验设计
设计思路:第一,将性质相同的杀虫剂农药混合后使用,混合农药的药效将大于单一农药使用效果,且药效持久,病虫害也不易产生抗药性特性,因此可以采用混合农药方式防治;第二,根据目前生产的多种杀虫剂农药可针对害虫不同时期进行针对性防治的现状,结合昆明地区红棕象甲世代重叠,卵、幼虫、蛹、成虫等多个虫态共同存在的情况,将具有毒杀卵、幼虫、蛹、成虫的不同种杀虫剂农药进行混合,使用混合杀虫剂农药毒杀红棕象甲卵、幼虫、蛹、成虫等多个虫态;第三,根据加拿利海枣内部红棕象甲巢穴空间相对有限、密闭的现状,选用部分具有熏蒸效果的杀虫剂农药,通过熏蒸效果毒杀红棕象甲[6-7];第四,选用部分具有内吸效果的杀虫剂农药通过加纳利海枣吸收传导到植物体内,红棕象甲幼虫取食加纳利海枣植物体毒杀红棕象甲幼虫;第五,红棕象甲巢穴洞口少且小,浇灌混合杀虫剂农药药剂时,应采用混合杀虫剂农药缓慢浇灌方式,尽量让更多的药剂注入红棕象甲巢穴内,并通过接触、熏蒸作用毒杀红棕象甲害虫[8];第六,选用具有内吸、触杀效果,并且缓慢释放药效的杀虫剂颗粒剂,将其撒在红棕象甲为害严重的加纳利海枣顶部,通过水分不断稀释,可以毒杀红棕象甲
害虫[9]。
(1)配方一:选择熏蒸效果好的杀虫剂敌敌畏乳油、具有内吸效果的杀虫剂氧化乐果乳油和具有内吸、杀卵效果的杀虫剂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配兑成混合药液,缓慢浇灌加那利海枣树干顶部心叶,通过巢穴洞口将药液浇灌到巢穴内,毒杀多个虫态的红棕象甲,达到防治红棕象甲的目的[10-11]。
(2)配方二:选择熏蒸效果好的杀虫剂敌敌畏乳油、避光条件下残留期长、对幼虫击倒力强、对虫卵有杀伤作用的杀虫剂辛硫磷乳油和具有内吸效果、杀卵效果的杀虫剂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配兑成混合药液,缓慢浇灌加那利海枣树干顶部心叶,通过巢穴洞口将药液浇灌到巢穴内,毒杀多个虫态的红棕象甲,达到防治红棕象甲的目的[12-13]。
(3)配方三:选择具有较强内吸、触杀作用、击倒速度快、药效期长的地虫清,撒在加那利海枣顶部后浇水,让药剂进入巢穴内,毒杀红棕象甲幼虫和成虫,达到防治红棕象甲的目的[14-15]。
3.2 试验药剂
(1)40%氧化乐果乳油:0.3 kg/瓶;(2)80%敌敌畏乳油:0.5 kg/瓶;(3)40%乙酰甲胺磷乳油:0.3 kg/瓶;(4)40%辛硫磷乳油:0.3 kg/瓶;(5)3%地虫清颗粒剂:0.5 kg/袋。
3.3 试验方法
根据加纳利海枣树干下部外坚内松、上部脆嫩的结构特征,以及红棕象甲在树干内建巢穴取食繁殖,卵、幼虫、蛹、成虫同时存在,巢穴孔洞小等特点,设计了3种防治方法。
(1)配方一: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药液,按照5∶6∶3的配比进行配制,药液总量配兑水160倍,搅拌均匀,制成混合药剂杀虫剂,将混合药液杀虫剂缓慢浇灌加纳利海枣顶部心叶,直至药液将顶部叶鞘纤维完全浸透流出,株高2 m以下的每株浇灌药液8~10 kg,株高5~6 m的每株浇灌药液20~30 kg,连续浇灌杀虫剂药液防治2次,间隔时间20 d。施药时间为2016年10月10日、10月30日,试验地点为昆明市安宁昆钢湖光小区、昆钢日月湖公园。在2016年9月即浇灌杀虫剂前,对加纳利海枣新叶子红棕象甲为害症状进行全面普查,防治后3个月即2016年12月统计防治效果。
(2)配方二: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药液,按照10∶3∶6的配比进行配制,药液总量配兑100倍水,搅拌均匀,制成混合药剂杀虫剂,将混合药液杀虫剂缓慢浇灌加纳利海枣顶部心叶,直至药液将顶部叶鞘纤维完全浸透流出,株高2 m以下的浇灌药液8~10 kg/株,株高5~6 m的浇灌药液20~30 kg/株,连续浇灌杀虫剂药液防治2次,间隔时间20 d。施药时间为2016年10月9日、10月29日,试验地点为安宁沿山南路、昆明工业职业学院。在2016年9月即浇灌杀虫剂前,对加纳利海枣新叶子红棕象甲为害症状进行全面普查,防治后3个月即2016年12月统计防治效果。
(3)配方三:使用3%地虫清颗粒剂,撒施到加纳利海枣顶部,再浇水淋湿。株高2 m以下撒施0.2 kg/株,株高5~6 m的撒施0.5 kg/株,每季防治施用地虫清颗粒剂1次。施药时间2016年12月28日、2017年2月14日、2017年4月25日、2017年7月11日,试验地点昆钢湖西小区。在2016年9月即浇灌杀虫剂前,对加纳利海枣新叶子红棕象甲为害症状进行全面普查,防治后3个月即2016年12月、2017年3月、2017年6月、2017年10月统计防治效果。
4 防治效果分析
依据加纳利海枣新叶子在昆明市的生长速度,每个月生长5~15 cm,春、冬季5 cm左右,夏、秋季15 cm左右,3个月新叶子生长15 cm以上。一旦有红棕象甲为害,纳利海枣叶片、叶柄有咬食痕迹症状的会在3个月后完全暴露出顶部叶鞘纤维外,从而可以观察加纳利海枣新叶子是否有为害症状外观。防治试验前、后的为害树木调查数据见表1~表3,防治试验前、后的对比见图1~图3。
(1)采用配方一,试验区有64株加纳利海枣,防治前有为害症状的有27株,为害率为42.19%。两次防治3个月后的调查统计显示,具有为害症状的仅有3株,防治有效率达到88.89%,明显大于LD50,防治效果明显。
(2)采用配方二,试验区有185株加纳利海枣,防治前有为害症状的有55株,死亡1株,为害率占30.27%。2次防治3个月后的调查统计显示,具有为害症状的仅有8株,死亡2株,防治效果达到81.82%,明显大于LD50,防治效果明显。
(3)采用配方三,试验区有148株加纳利海枣,防治前有为害症状的有92株,其中1株死亡,为害率占62.84%。4期2次防治有效率为14.29%~40.22%,明显小于LD50,防治效果不明显。
5 结论
按照5∶6∶3的配比进行配制的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药液,药液总量配兑水160倍;按照10∶3∶6的配比进行配制的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药液,药液总量配兑水100倍的混合药剂杀虫剂均可有效防治红棕象甲。
参考文献
[1] 潘丽蛟,李懿航.昆明市呈贡区红棕象甲发生为害调查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22(1):54-55.
[2] 朱庆胜,钟宝珠,吕朝军.红棕象甲对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槟榔的风险分析及综合防治方法[J].热带农业科学, 2023,43(12):61-64.
[3] 徐卫平.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2019(11):170-171.
[4] 林嵩.入侵害虫:红棕象甲的主要防治措施和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科技,2013(12):77-81.
[5] 李岩.福建厦门红棕象甲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探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21,50(2):147-154.
[6] 杨国玲.分析昆明地区加拿利海枣红棕象甲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20,10(7):231-232.
[7] 王欽召,曾菊平.红棕象甲在江西省的风险性分析及防控管理对策[J].植物检疫,2017,31(2):53-58.
[8] 刘丽,万婕,阎伟,等.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95-98.
[9] 孟志远,陈艳娟,王宁,等.淋灌法和挂包法防治红棕象甲不同药剂效果比较[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6):30-32.
[10] 林淑爱.红棕象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应用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91-92.
[11] 郑志萍.危险性园林植物害虫红棕象甲的危害及其防治[J].现代园艺,2013(6):69-70.
[12] 何元强,欧善生,苏桂花,等.棕榈红棕象甲防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07-15009.
[13] 欧善生,谢恩倍,谢彦洁,等.不同药剂对红棕象甲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8005-8006.
[14] 覃连红,欧善生,谢彦洁,等.南宁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J].热带林业,2009,37(2):40-41,31.
[15] 魏娟,覃伟权,马子龙,等.红棕象甲危害现状和主要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