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2-10
作者简介:胡明荣(1968—),男,广西桂林人,研究方向为林业工程。
摘 要:茶叶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介绍了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和茶栽培技术,探讨了茶树病虫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点明了茶叶加工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茶栽培;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4–00-03
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栽培对生长环境、栽培管理、修剪和疏芽及病虫害防治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然而,茶树栽培及其病虫害防治涉及多种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优化技术措施。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
1.1 气候
茶树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茶树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5~25 ℃,这种温度下茶树的生长发育最为良好。而且茶树对日照充足的气候环境更为适应,充足的阳光能够促进茶树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此外,茶树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茶树生长的最适湿度为80%左右。在这种湿度条件下,茶树的叶片能够充分开展,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1.2 土壤
茶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和排水性。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土壤酸碱度在pH值为4.5~5.5,这样的酸性土壤有利于茶树根系的吸收养分,促进茶树的生长。此外,茶树也对土壤的肥力有一定的要求,富含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土壤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而且,茶树对排水性也有一定的要求,过于潮湿或排水不畅的土壤都不利于茶树的生长,容易导致根系腐烂,从而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1.3 海拔
茶树的海拔要求是指茶树生长的海拔范围。茶树生长的最适海拔为800~1 500 m。在此海拔范围内,气候条件稳定,温度适宜,日照充足,湿度适中,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发育[1]。因此,选择适宜的海拔对茶树的生长至关重要。
2 茶栽培技术
2.1 育苗技术
首先,育苗基地应选择在海拔800 m以上的山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其次,通常采用腐熟的泥炭土为基质,配以适量的蛭石和腐殖质。在育苗过程中,要保持基质湿润,避免干湿交替引起的病害。再次,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茶苗的健康生长。最后,育苗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病害有茶树炭疽病、白粉病等,而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螨等昆虫是常见的茶树害虫。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茶苗的健康生长。
2.2 栽培管理
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首先,重视茶园的土壤改良,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其次,科学施肥,根据茶树的生长期和品种特性,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茶树的生长需求。最后,及时修剪茶树,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合成。在茶树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松土,保持茶园的整洁和通风良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
2.3 修剪和疏芽技术
茶树的修剪和疏芽技术是茶树栽培中的重要内容。修剪可以促进茶树的新梢长势,保持树冠的平衡和整齐。在修剪过程中,要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和品种特性,采取适当的修剪措施,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和整体的稳定性。疏芽技术则是保持茶树的枝条整洁,促进茶芽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在疏芽过程中,及时清除枯黄的老叶和过密的新梢,保持枝条的通风透光,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采摘。
3 茶树病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3.1 茶树病害类型
茶树病害主要包括茶树白粉病、茶树红脚病、茶树锈病、茶树炭疽病等[3]。茶树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其病叶表面会出现白粉状斑点,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落。茶树红脚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侵袭茎部,导致茎部变红,最终导致茶树死亡。茶树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其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黄色斑点,造成叶片凋零和减产。茶树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叶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斑点,对茶树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3.2 茶树病害的防治方法
3.2.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是一种常见的茶树病害防治手段,其主要包括化学药剂喷洒和土壤消毒。化学药剂喷洒通过喷洒多菌灵、敌菌灵等杀菌剂来控制茶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土壤消毒则通过喷洒甲基溴、氯化季铵等消毒剂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方法的优点是药效显著,但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益生菌的影响等。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谨慎使用,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不对环境和茶叶质量造成影响。
3.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茶树病害防治手段,主要包括生物农药喷洒和生物防治剂的利用。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等天然物质提取而成的农药,如枯草杆菌、绿霉菌等,对茶树病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生物防治剂则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天敌控制茶树病害,如蚜虫天敌、蚜虫寄生蜂等[4]。生物防治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且对益生菌的影响较小。但生物防治方法起效相对较慢,需要长期积累和应用,且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4 茶树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4.1 常见虫害种类
(1)茶小翅虫。茶小翅虫是茶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主要以茶树的嫩叶为食,会给茶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茶小翅虫的幼虫会在茶树嫩叶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开始啃食嫩叶,导致叶片凋萎,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茶树的正常生长[5]。
(2)红蜘蛛。红蜘蛛主要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大量繁殖。红蜘蛛主要以吸食茶树叶片的细胞液为生,严重感染会导致茶树叶片出现褪色、枯黄等情况,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3)茶青虫。茶青虫主要以茶树的嫩芽和嫩叶为食,会给茶树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威胁,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茶树的落叶和减产。
(4)茶小黑角蝉。茶小黑角蝉主要在茶树的叶片和嫩枝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枯黄、卷曲。茶小黑角蝉的危害会对茶树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5)茶毛虫。茶毛虫主要以茶树的嫩叶和嫩枝为食,给茶树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严重威胁,严重时会导致茶树的减产和枯萎。
(6)茶大绿叶蝉。茶大绿叶蝉主要以茶树的叶片和嫩枝为食,会严重威胁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茶树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4.2 茶树虫害的防治方法
4.2.1 化学防治
(1)杀虫剂喷洒。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喷洒茶园,可以有效地控制茶树上的害虫数量,减轻害虫对茶树的危害。常用的杀虫剂包括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频次,避免对环境和茶叶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熏蒸。对茶园土壤进行熏蒸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害虫数量,防止害虫对茶树的侵害。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菌,保障茶树健康生长。
(3)灭幼剂使用。使用灭幼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减轻害虫对茶树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灭幼剂的使用需要在害虫滋生期施用,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4.2.2 生物防治
(1)天敌释放。通过引进天敌,如天敌昆虫、捕食性蜘蛛等,控制茶树上的害虫数量,减轻害虫对茶树的危害。天敌释放是一种生物防治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茶树免受害虫侵害[6]。
(2)微生物制剂使用。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病原细菌、真菌等,控制茶树上的害虫数量,减轻害虫对茶树的危害。微生物制剂使用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没有负面影响。
(3)植物药剂喷洒。利用植物提取物,如菊花素、茶酚等,喷洒茶园,可以有效控制茶树上的害虫数量,减轻害虫对茶树的危害[7]。
5 茶叶加工技术
5.1 炒青技术
炒青目的是通过高温炒制,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同时激活茶叶内在的酶类活性,促进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茶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炒青技术的精湛程度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因此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炒青工艺主要通过杀青,利用高温处理,使茶叶中的酶类活性迅速停止,防止茶叶继续发酵,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在具体操作中,炒青技术的掌握需要加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只有炒青的温度、时间、力度等因素达到最佳状态,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和
口感。
5.2 揉捻技术
揉捻是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揉搓茶叶,使茶叶中的细胞破碎、细胞汁涌出,有利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溶出,促进茶叶的发酵和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揉捻技术的掌握对茶叶的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揉捻工艺主要包括初揉和复揉2个阶段。初揉是通过轻揉茶叶,使茶叶受损、细胞汁涌出,有利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复揉则是通过较强的揉捻,进一步促进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形成茶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在揉捻工艺中,加工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和不同的加工要求,掌握揉捻时间、力度等,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达到最好。
5.3 干燥技术
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热处理,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防止茶叶霉变,同时使茶叶更加紧实,便于贮存和运输。干燥技术的掌握对茶叶的保质期和口感具有重要的影响。干燥工艺通常采用空气干燥、烘干或烘焙等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干燥的温度、时间、通风等因素都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茶叶的水分含量降至最佳状态,同时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在干燥过程中,加工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和不同的加工要求,调整干燥的参数,以适应不同茶叶原料的特点,从而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茶叶加工技术在炒青、揉捻和干燥等环节都需要加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6 茶园环境保护技术
6.1 水质保护
茶园水质会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首先,保证茶园周边水源的清洁和无污染,避免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渗入水源。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净化茶园内的水体,如建立人工湿地、植被滤池等生态工程,以吸附和分解水中有害物质。最后,科学施肥和合理用药,避免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水体污染[8]。
6.2 土壤保护
首先,遵循合理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质地和茶树生长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等,避免施肥过量导致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其次,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如植被覆盖、修筑沟渠、梯田等,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肥力。最后,合理轮作和间作,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和循环利用,减少土壤退化的可能性[9]。
6.3 生态平衡维护
首先,合理规划茶园的植被结构,保持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利用植物多样性抑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其次,合理利用天敌和天敌复合制剂,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最后,适当保留茶园周边的自然生境,如湿地、林地等,有助于维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外部环境对茶园的影响[10]。
为了实现茶园环境保护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水质保护、土壤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护等方面的措施,形成系统化的茶园环境保护技术体系,为茶叶的高质量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7 结束语
茶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在栽培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明确选址、种植、施肥、修剪和采摘等环节的技术要点,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茶树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治理和综合治理策略。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允清.油茶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河北农机,2023(11):136-138.
[2] 李娟,王志广.广西沿海地区油茶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J].乡村科技,2022,13(24):125-127.
[3] 梁耀.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56-57.
[4] 徐波.油茶栽培及管理技术要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
26(11):163-164,167.
[5] 赵福丹.贵州油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究[J].黑龙江粮食,2023(8):64-66.
[6] 蒋龙.湖南湘西州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23, 46(14):28-30.
[7] 王丽珍,祝剑峰,李芬,等.油茶北缘产区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3,43(11):55-58.
[8] 邱春青.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河北农机,2023(11):139-141.
[9] 韦艳丝.油茶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广东蚕业, 2023,57(3):65-67.
[10] 陈俊安.油茶栽培管理技术与油茶产业发展前景[J].河北农机,2023(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