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构建探讨

2024-01-01 00:00:00陈梅王景哲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安全生产

摘要:文章基于项目安全风险接受和容忍态度,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实际,评估人、物、环、管等致险因素的影响性,确立五级风险,并综合考虑死亡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代价,提高了可能诱发死亡事故的风险事件等级,构建了五级管控层级,重新划定各层级职能岗位的风险管控工作重点和管控目标,以期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工作效能。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态度;风险分级管控

U415.12A642043

0 引言

目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主要依据安委办〔2016〕11号文件中对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的要求,将现有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项目风险大小主要采用LCD法或LEC法进行估测,且大部分估测方法均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事故等级挂钩,尤其是LCD法将一般事故伤亡标准定义为不严重程度,估算后其风险区间对应[0,10],为低风险~一般风险等级[1],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风险源的危害性。

在管控方面,目前行业内对基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管控层级和项目管控层级区分不清,混为一体,两者均采用同一标准。但从事故代价角度出发,一旦发生致人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对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其风险可接受程度属于不可接受。依据海因里希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事件,其更注重的是微末事件的积累和预防。目前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对微末事件重视程度不足,最低事故等级划分界限是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的一般事故,重伤及轻伤事故未予区分,差异化管理手段不足,既与项目的风险态度不适应,也不利于阻断微末事件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

风险被低估,同时也会导致组织机构层级和应急响应层级与之不适应,管控措施偏软,其后果将可能会导致风险失控。重新确立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级标准,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对提升项目安全生产水平尤为重要。

1 风险影响指标

风险指标主要由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项指标组合构成[2]。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水平、设施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物料或环境安全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物料或环境的危害能量值、损失体暴露情况和应急处置能力。风险等级和分级管控工作重点的设定则更多取决于项目对风险的态度。

2 可能性指标分析

在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指标中,其影响因素可分为管理、人员,设施设备、物料或环境4类致险因素[3],从各类致险因素的安全性出发,可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通过建立二维估算模型,可更科学准确地估算出其发生概率等级。

4类致险因素造成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而同时相互间又存在一定关联性。从风险源能量角度出发,物料或环境给出的风险源能量是最基本的能量,其危险性大小对风险事件是否会发生起主要作用;从业人员与设施设备间也是存在紧密联系的,设施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可有效减少参与人员的数量;良好的管理水平则可有效提升从业人员、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安全性,故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估算模型的建立如表1所示。

可能性大小L按式(1)计算:

L=m×(q+a+e)(1)

可能性大小区间和可能性概率等级标准则构建如表2所示。

3 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析

影响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因素有风险源危害能量值、暴露在事故现场的从业人员数量和设施设备与环境价值、从业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和项目应急管理水平等。

事故体及其影响范围大小是风险源危害能量值的直接体现,能量越大,引发的事故体规模则越大,涉险范围也越广;而暴露在事故现场的从业人员数量或可能危及的环境与设备情况则是该事故体及其影响范围内会发生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环境破坏程度的直接量值体现,能量值和暴露情况两项因素主要决定事故原始后果的严重程度。

结合现有事故等级,进一步细化并构建项目7级原始后果等级(见表3)。

从业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项目应急管理水平则可有效降低原始后果的危害能量,从而得出事故最终后果的危害能量。如项目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应急机构形同虚设,应急预案不具备可操作性,应急过程杂乱无序,从业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差,未能正确掌握风险特性及现场应急处置技能,则无法有效控制事故的发展,甚至错误的应急施救还会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引发二次事故的叠加;反之,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强,则可有效控制事故发展态势,并将其遏制在发展初期,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破坏社会环境。而在应急救援现场,黄金救援窗口期内的应急处置措施尤为重要,故从业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起决定作用,而完善的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事故最终后果严重程度估算模型如表4~6所示。

事故最终后果严重程度F按式(2)计算:

F=e+s-c×p(2)

事故最终后果严重程度区间和后果等级标准构建如表7所示。

4 风险态度分析和风险等级构建

项目对风险的接受和容忍态度是确定项目自身风险管控等级的主要指标。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九条要求,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可依此认为县级政府主管部门对事故后果的接受与容忍态度是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即一般事故等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则分别对应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等级。而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4]。从项目角度出发,一旦发生死亡事故,其调查处理权将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依据相关法律责任条款,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将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并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资格,严重的甚至会被列为失信管理对象[5],对项目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以及个人利益的影响是巨大的,故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目前均定为零死亡事故目标,其事故后果的接受与容忍态度应是零死亡,可接受较小范围的伤残和财产损失事故。相对于事故最终后果而言,0~2级的伤残是项目可接受或容忍的后果,死亡1~2人的3级后果属于不期望发生,若发生需付出一定代价,死亡3人及以上的4~6级后果则属于不可接受或容忍,是需付出极大代价的后果。可能致人死亡的风险事件已属于较大或重大风险,需反观致险因素中各项因素赋值情况,重点改进其中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以降低其风险。

风险通常用事件发生可能性和事件后果的组合来表示。依据项目风险接受和容忍态度,进行可能性和后果的排列组合,列出风险矩阵,从而确定风险大小及其等级。项目安全风险等级构建如下页表8所示。

5 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构建

工程建设项目多以项目制形式出现,项目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其他技术支持单位,各参建单位又均隶属于企业集团公司。部分施工单位

以项目部组织形式组建,项目内部分设管理部门、施工工区、班组或劳务队、岗位作业人员等(见图1)。

根据管理职能,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有监管职责,其他部门和工区负有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对安全生产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任务目标、重大问题和方案等做出集体决策。遵循“以上率下,全员参与,协调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原则,可将项目分为5级管理职级,分别为公司级、项目级、部门和工区级、班组级和岗位级[6]。

根据风险可接受和容忍态度,领导小组可将低风险事件管控职责落在岗位级,岗位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好个体防护,做好岗位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避免出现轻伤事故,及时总结未遂事件发生原因;较低风险事件管控职责可落在班组级,班组应做好班前技术交底,落实班组内所有风险管控措施,及时开展班组内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监督作业人员佩戴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制止和纠正违规作业行为,严防重伤事故发生;一般风险事件管控职责可落在部门和工区级,工区应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重点管控一般、较大和重大风险,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规作业,排查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及时如实上报安全生产事故,管理部门应做好监督、督促和指导工作,并开展教育培训和风险告知工作,防止死亡事故出现;项目级应重点管控较大和重大风险,建立较大和重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安全防护、自动化机械设备、监控检测等安全技术所必需的安全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督促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措施[7]。

结合风险可接受和容忍态度、组织机构构成与职责,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如表9所示。

6 结语

本次构建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主要从工程建设项目风险接受和容忍态度出发,区别于政府主管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充分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实际,全面评估人、物、环、管等致险因素的影响性,最终确立五级风险,并综合考虑死亡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代价,提高了可能诱发死亡事故的风险事件等级,构建了五级管控层级,重新划定各层级职能岗位的风险管控工作重点和管控目标,以期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同时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能。本文所提出的风险估算模式是基于剩余风险理论基础研究而得,固有风险的估算应剔除安全应急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和自动化投入技术措施。本次构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可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和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交办安监[2018]135号)[Z].2018.

[2]GB/T 23694-2013/ISO Guide 73:2009,风险管理术语[S].

[3]JT/T 1375.1-2022,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第1部分:总体要求[S].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Z].2007.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Z].2021.

[6]广西智慧交通安全咨询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试点工作建设指导手册[R].南宁:广西智慧交通安全咨询有限公司,2022.

[7]DB45/T 2757.5-2023,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第5部分:公路工程建设[S].

猜你喜欢
安全生产
当前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分析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09:29
浅谈党群组织如何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41:38
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点思考
对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的一些认识
浅析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微
论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点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20:10:07
浅析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性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