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公路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2024-01-01 00:00:00韦梦贤杜鸿刘富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软弱围岩点云三维激光扫描

摘要:隧道软弱围岩段落的质量控制决定了结构安全和项目投资。传统监测方法以有限点代表断面,难以发现隧道变形的区域分布和变形特征,无法精确解决隧道超欠挖、初支二衬侵限的难题。为提高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水平,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景复刻隧道点云模型,分析对比实测模型与设计轮廓差异,为隧道变形监测与质量评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点云;公路隧道;软弱围岩;质量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6.3+1

0 引言

截至2021年末,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公路总里程达528.07×104 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91×104 km,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72.36×104 km,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支撑[1]。

随着交通建设的持续推进,公路越来越向偏远地区和山区丘陵发展,隧道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4月,我国在建的10 km以上超长公路隧道为17条。隧道建设面临的软岩大变形、活动断裂、超高压富水断裂等不良地质问题十分突出,造成的隧道初支侵限、二衬开裂、路面隆起、突水涌泥等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开展快速、全面、准确的隧道变形监测工作,核查支护结构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动态指导设计施工,有利于提升隧道品质、保障施工安全。

1 隧道变形监测方法

1.1 传统人工监测

隧道洞内变形监测主要包括拱顶下沉、拱脚变形、净空收敛、中隔墙变形等,一般采用全站仪进行人工观测[2]。步骤为:选取代表性断面、设置监测点、埋设靶标、全站仪测量、人工计算与设计断面的差值、出具监测报告。典型监测断面布置和靶标实物见图1。

传统人工监测流程复杂、效率低下、测点稀少、内业繁重,所采数据为一系列离散坐标,不能完全反映隧道支护的真实形态,无法精确提示隧道超欠挖区域及方量,质量分析把控效果有较大提高空间。

1.2 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先进的、全自动高精度立体扫描技术。利用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可大面积、非接触、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x,y,z)坐标、反射率、(R.G.B)颜色等数据信息,为快速复建出1∶1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提供的一种全新技术手段[3]。其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技术,以点云的形式采集并保存空间物体表面的三维几何信息和纹理数据[4],可快速重构目标模型及线、面、体、空间等各种带有三维坐标的数据,再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形态特性。目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在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暗涵检测、矿山溜井、边坡工程等[5-9]场景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精细探测效果和辅助分析功能。

三维激光扫描主要分为固定式扫描和移动式扫描,均可以得到高精度的隧道点云模型。天宝SX12扫描机器人属固定式扫描仪,具有便携、高精度、免拼接、易操作等特点,其执行流程为:现场架站、测站设立或后方交会确定坐标系统、自动扫描、导出数据、点云去噪、分析报告生成。

2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隧道全长2 038 m,隧道最大埋深约173 m,为小净距-分离式双线双洞隧道。隧道属剥蚀中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830~1 200 m,相对高差约370 m。受断层影响,隧道区岩体裂隙很发育,岩体多呈破碎-较破碎状态,Ⅴ级围岩占比约37%,Ⅳ级围岩占比约48%。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局部富水可能引发突水突泥现象。

施工开挖揭露围岩显示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以强-中风化砂岩夹泥岩、页岩为主,为软弱围岩。隧道总体轴线方向182°~209°,局部地段发育小型背斜、向斜构造,导致岩层发生反转,产状多变。隧道施工期间,多次发生围岩大变形、冒顶塌方、裸洞超挖、混凝土超灌等情况,隧道洞内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施工过程中采用全站仪进行人工监测,观测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净空和变形,但限于仪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模式,未能准确快速判定隧道是否存在局部大变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建立隧道开挖点云模型,与设计模型实时对比,可精准掌控开挖过程中的超欠情况,计算超欠挖工作量,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管控精度、提高工作效率。现场发生局部冒顶后,采用天宝SX12扫描机器人实景复刻隧道初支轮廓,以查明初支结构变形范围和变形规律,同步扫描隧道二衬轮廓,检测二衬是否存在局部侵限的情况。主要采用TBC(Trimble Business Center)三维激光点云处理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分析,隧道点云模型和设计模型见图2。

3 三维激光监测分析

3.1 初期支护变形分析

隧道的初期支护与围岩紧贴,其位移和稳定状态直接反映了围岩的对应特征。在软弱围岩区段,初期支护易发生侵限、剥落、掉块等现象,不仅极大影响施工安全,降低支护质量,还会减少二次衬砌厚度,为隧道安全留下隐患。

以隧道K1+948~K1+982段的Ⅴ级围岩段为例,通过实测点云与设计模型对比(图3),间隔1 m提取初支横断面。各断面在隧道纵向上变形程度有所差异,其典型情况有4种:整体侵限、局部侵限、洞壁坑洼和洞壁平整,代表性横断面见图4。

针对K1+948~K1+982初支段,以拱顶为0值,左边墙方向为负值,右边墙方向为正值,在隧道周长上进行点云纵向展开,从小桩号向大桩号进行点云横向展开,绘制隧道初支侵限展开如图5所示,结合横断面分析隧道各区段的初支侵限情况。

图5显示,隧道在K1+952~K1+956近二衬段存在初支侵限情况,最大侵限值为7.2 cm,平均侵限值为4.7 cm,侵限面积为3.2 m2,侵限体积为0.15 m3,系因软弱围岩变形挤压初支,超出预留变形量所致,后续段落二衬施作时机应适当提前;其他段处于初支正常变形范围,未出现侵限现象。

3.2 二次衬砌形态检测

隧道施作二次衬砌后,洞壁防护措施完成。在软弱围岩、富水区段,可能存在应力集中导致二衬受压变形,局部净空不满足规范要求的现象。全面检测隧道二衬形态,可以圈定侵限区域、分析应力集中原因,为隧道洞壁补强提供依据。

以隧道K1+610~K1+800段的Ⅴ级围岩段为例,通过实测点云与设计模型对比(图6),间隔5 m提取二衬横断面,代表性横断面见图7。由图可知,隧道在K1+650~K1+675段存在二衬局部侵限现象,主要集中于隧道的左拱肩处,该处产状方向与洞壁方向接近垂直,最大侵限值为2.8 cm,平均侵限值为1.5 cm,侵限面积为9.2 m2,该区域围岩极破碎,建设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冒顶现象;其他区域未见侵限情况,隧道二衬整体质量良好。

3.3 开挖裸洞质量评估

该隧道浅埋段采用机械掘进,深埋段采用上下台阶法分段爆破开挖,炸药量的使用直接影响成洞效果和喷射混凝土方量,关系到隧道整体结构安全和项目经营的成本控制。

以K1+984.0~K1+985.5段的一次上台阶爆破为例,通过实测点云与设计模型对比(图8),间隔0.1 m提取裸洞横断面,代表性横断面见图9。结果显示,本次爆破中隧道裸洞的超挖情况明显,最大超挖值约40 cm,平均超挖值约20 cm,超挖区域主要集中在左拱肩和右拱脚,该处产状方向与洞壁方向接近垂直。根据本次爆破情况,建议重新研究爆破布置和炸药量,使爆破裸洞与设计断面尽量贴合,高效利用围岩自身强度,节约初支混凝土用量。

4 结语

本文以某软弱围岩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景复刻隧道裸洞、初支、二衬全阶段点云模型,将实测点云与设计模型对比分析,为隧道建设的变形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充分依据,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该隧道初期支护存在局部侵限、不平整等质量问题,在K1+952~K1+956段平均侵限值为4.7 cm,后续可适当提前开展二衬施作,避免初支变形过大,保证二衬厚度。

(2)该隧道二次衬砌存在局部侵限问题,主要集中在K1+650~K1+675段的左拱肩处,平均侵限值为1.5 cm,系因该段围岩极破碎,区域应力较大所致。

(3)该隧道开挖裸洞存在超挖问题,最大超挖值约40 cm,超挖区域主要集中在左拱肩和右拱脚,后续施工应重新调整爆破布置方案和钻孔装药量,尽量减少超挖,节约项目成本。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 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5/content_5692174.htm,2022.

[2]DB45/T 1958-2019,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S].

[3]胡玉祥,张九宴,张洪德,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隧道工程中的综合应用[J].城市勘测,2020(5):137-141.

[4]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5]汪贵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公路隧道测量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2,29(11):44-47,51.

[6]胡念念,王 蕾.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隧道收敛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1):245-246.

[7]伍 亮,周 敏,罗 波,等.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暗涵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22,58(S2):441-446.

[8]李在利,李杰林,李光全,等.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精细探测的溜井破损特性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钼业,2023,47(2):16-21.

[9]丁延书.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的逆向模型重构仿真分析技术在高边坡及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2020,9(9):55-59.

收稿日期:2024-03-21

作者简介:韦梦贤(1991—),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软弱围岩点云三维激光扫描
基于三角形相似性的点云配准算法
软件工程(2024年7期)2024-12-31 00:00:00
中小型RC桥梁点云自适应分割及BIM建模
基于DNSS与点到平面的ICP结合的点云配准算法
计测技术(2020年6期)2020-06-09 03:27:12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隧道收敛测量中的应用
谈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技术研究
隧道软弱围岩小导管径向注浆技术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4期)2016-10-15 08:56:32
探析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8:51:35
三维激光扫描在核电维修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4期)2016-02-22 12:45:32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树冠面积快速精准计算方法
绿色科技(2015年6期)2015-08-05 18: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