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就”如厕向“讲究”如厕转变的困境与策略

2024-01-01 00:00:00余冬林陈常弋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5期
关键词:厕所革命公共厕所

摘 要:【目的】厕所革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之一。研究农村“厕所革命”推进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其他区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现实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武穴市农村公共厕所供给模式为例,总结其经验的同时深刻剖析不足,旨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并提出新的解决对策。【结果】当前,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还面临着群众发动不充分、资金投入不充足、建设标准不规范、后续管理不完善等困境。【结论】推动农村“厕所革命”,要在供给侧上下功夫,打好组织、资本和技术的组合拳,通过实现“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文明如厕”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人居环境需要。

关键词:厕所革命;公共厕所;供给模式

引言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1]。厕所革命是对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厕所革命、精准灭荒、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之一[2],农村厕所革命本质上是一种倒逼机制下的生活方式革命,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是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1 湖北省武穴市农村公共厕所供给现状

“厕所革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3]。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要“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4]。2016年以来,湖北省武穴市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厕所革命”的总体部署,采取“规划新建、加密插建、原址拆建”的方式,大力推进城市公厕建设。通过全面优化城市公厕布局,积极构建城市独立式公厕服务体系,形成以主次道路选址新建为主、背街小巷加密插建为辅、老旧公厕改造提升的建设模式。截至2023年5月,湖北省武穴市完成城区公厕建和改64座、镇处公厕建和改52座、农村公厕建设135座、农户厕所建和改19 760座、旅游厕所建和改17座、交通厕所建和改16座。武穴市将在未来3年内,新建、改造提升56座城市公厕,49座镇处公厕,26座国、省公路干线厕所和39座旅游景区景点厕所,以及9.3万农户无害化厕所,实现一村一座以上农村公厕,并推动机关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将推进“厕所革命”建成改善民生的样板工程。

2 当前湖北省武穴市农村公共厕所供给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农村地区厕所基本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健康效益和社会效益正逐步显现。当前,湖北省武穴市农村厕所革命遇到的瓶颈主要在供给侧,“厕所革命”正处在“快车道”,各级“厕所革命”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厕所的建立井然有序,但有的地方重“面子”、轻“里子”,外观追求“高大上”,内里却不重实效;有的地方舍得花大价钱买高档设备,却在擦手纸等实际问题上视而不见;有的地方重建设、轻维护,部分设施常年不工作。

2.1 群众发动不充分

厕所革命涉及千家万户,推动厕所革命最根本是需要群众参与。各级政府在围绕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做出巨大努力,但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参与前期宣传还不够深入,部分群众对“厕所革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卫生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对粪便无害化处理概念模糊,农村老年人和贫困户使用旱厕的比例较高[5]。同时,改厕补助偏低,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各方参与”的整治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大部分群众连“各扫门前雪”都无法做到[6],基层面对群众“等靠要”思想方面存在的“顽病”办法不多、思路不活,全社会共同参与“厕所革命”的联动格局还未形成。

2.2 资金投入不充足

落实资金是推进“厕所革命”的关键。2016年以前都是国家和省先下达改厕项目任务和下拨补助资金,市、县再按规定配套部分资金。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对上级下达的农村改厕项目能够足额配套资金,改造标准高,群众满意度高,推进实施难度小。贫困区域和财力紧张的区域配套资金不能足额落实,改造标准低、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改厕材料和人工费用不断涨价,导致改厕成本增加,推进难度加大。

2.3 建设标准不规范

农村改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村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和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项目等有机结合。目前的现状是,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发改委、农委、住建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单位,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导致项目资源不能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合力、保持长效。改厕工程在农村实施大部分由村干部牵头、当地建筑人员参与建设,整体规划缺乏系统性,超前设计、保管长远的考虑相对较少,质量标准把关不严,技术规范有所欠缺,特别是对部分高寒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冬天冰冻等现象考虑不周,没有因地制宜,冬天厕所不能使用,面临无水可冲的难题,群众意见较大。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改厕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厕所地下部分的改造,地上部分建设主要由村民自筹解决。村民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无力投资建设厕屋;又存在“厕所就是脏乱地方”的传统思想,不注重厕所环境卫生,“三面墙、两块砖、一个坑”的农村厕所形象仍然很典型。

2.4 后续管理不完善

农村改厕项目为每个重点村配备了吸粪车,但车辆管理和后续对农户化粪池堆积粪污回收处理没有具体规定,大部分车辆未能正常运营,对回收粪污规范化处理没有出台相关政策,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没有综合考虑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措施,改厕的初衷和功效大打折扣。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由于体制不顺、资金不足、服务对象不集中等问题,形成重建轻管,后续管理与服务跟不上的状况。如有的农户不能正确管理维护和使用已经建成的无害化卫生厕所,盖板密封不严,导致粪便不能充分发酵,达不到无害化标准;有的农户嫌冲洗清掏不方便,干脆拆掉不用等问题。目前,大多数村的村委会、卫生院(所)、学校幼儿园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旱厕,缺少人员管护,厕所卫生状况很差,不仅直接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影响群众的健康。目前,这方面没有相应的政府项目资金支持,这些都是影响农村形象、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3 完善农村公共厕所供给模式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农村改厕工作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文化差异等原因影响了农村厕改进展,也导致厕改从业企业的营利与预期相差较远。可以说,现有的改厕技术不完全适用于农村地区,农村厕改急需成熟的、可推广的技术方式,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既符合现代化要求又符合农村现状的厕所,从长远来说也将帮助构建的企业形成行业龙头地位、谋求长远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农村厕所革命,要在供给侧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供给什么样的农村厕所产品、由谁供给农村厕所产品、如何供给农村厕所产品等问题,不断夯实农村厕所革命的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人居环境的需求[7]。

3.1 发动群众,把广泛支持的“力”汇起来

3.1.1 创新农村厕所产品内生供给模式

坚持“农户主体、政府补助、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推进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农村厕所产品供给格局。在全省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市级规划协调,加强对行政区域内现有厕所数量、布点、环境、管理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摸清底数。将农户无害化厕所、农村公共厕所、镇处公共厕所等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持续开展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多途径、多角度强化宣传,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营造浓厚氛围。通过进村入户面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厕改”带来的好处,积极自觉支持参与,实现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3.1.2 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为着力点,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广泛激发群众力量,共同缔造美好家园[8]。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支部+垸场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的组织体系,与群众共谋垸组整治思路。党员带头开展政策宣讲、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共同缔造基本要求和实施路径,以榜样力量发动群众融入集体、融入大局,积极为推进“厕所革命”建言献策。

3.1.3 坚持以人为本、整村推进

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在农村范围内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有效引导农村新建住房的同时,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对于环境容量较小的村庄,以行政村为单位,整村组织实施,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有效治理;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要配套建设公共厕所。

3.2 加大投入,把产品供给的“量”集起来

3.2.1 坚持政府主导,分类指导

将农村改厕列入年度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责任主体是县(市、区)政府,实施主体是乡(镇)政府,建立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推进体制,与城乡规划、垃圾污水处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农户无害化厕所按相关农户无害化厕所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农村公共厕所按相关农村无害化公共厕所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均采取统一招标,以村为单位组织施工。可采取“竣工验收、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补助,政府同步执行省补助标准。明确厕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流程,完善厕所改造工程验收、监督、检查和考评机制。同时,厕所革命单靠政府一方的力量显然不够,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政府当监管者和裁判,企业当运动员。推进厕所的“建设+管理+保养+商业运营”全产业链发展,把厕所打造为“全闭环、以商养厕、以厕助商”的产业一体化探索。

3.2.2 落实资金保障,在“增量”扩容上下功夫

采取政府补助、社会资助、农户自筹等多种渠道落实资金,科学规划,统筹实施,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厕所革命”有序推进。推进农村厕所全域覆盖,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所需资金由政府承担,按照市级引导、县级为主、竣工验收、合格奖补的方式实行项目化补助,对一些改造难度大、投入较大、需共同建设的、类似公共类项目的改厕,由乡镇申报改厕项目,从乡村振兴统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予以补助,解决乡镇、村及农户改厕的后顾之忧,为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注入“强心针”。

3.3 重点突破,把产品供给的“质”聚起来

3.3.1 严把厕所产品质量关

牢牢抓住厕所产品预期使用寿命,特别是经济使用寿命指标,并将其作为厕所产品选择的硬性约束条件,严把厕所产品质量关,提高厕所产品性价比。例如从项目流程上进行质量控制,从售后服务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从回访后进行质量控制,抽检涉及厕改所使用的材料,对已经安装完毕的产品督促乡镇和承建方及时整改,并对有问题的产品作出随时更换的承诺,经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予以没收,并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处理,让老百姓用上实用、耐用、好用的厕所产品。着力研究、推广“排污难、处理难”系统性新技术方案,推动农村厕所项目建设和服务运行走市场化路子。

3.3.2 把握农村厕所产品的生态定位

注重其生物技术处理和废物再利用功能以及转化能力和效果,推广和使用生态环保、低碳卫生、循环绿色的现代化厕所。将污染物分别处理和无害化,再用于农业生产,即“无害化加循环再利用”,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封闭循环系统,以此节约用水,避免污染环境,让农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变成生态产品,最终实现其价值。

3.4 统筹规划,把产品供给的“惠”连起来

3.4.1 合理规划,减少重复供给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要强化组织、人员、财务、项目、规划、督查、验收等全流程的统筹与协调,形成机制合力,打通关键节点、重点领域和上下层级之间的“中阻梗”,推动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等有效衔接,使农村厕所革命在目标规划轨道上有条不紊地推进。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较小的村,相关政策和专项基金应适当倾斜,因地制宜选择推进厕所革命的模式和方式,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在资金等不确定性变量约束下,应打破基于政绩观的目标选择偏好,突出厕所产品供给对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探索科学合理的供给机制,减少资源浪费重复性供给。

3.4.2 保持政策协调,加强部门协调

将农村改厕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与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同时进行,保持改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发改、农委、住建、环保、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项目资源和资金,建立协同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机制。例如农委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同步规划推进农户改厕,住建部门在实施村镇规划和住房规划审批的同时,要同步规划卫生厕所建设,环保部门在实施污水设施及管网建设的同时要同步规划厕所污水处理,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要配套建设卫生厕所。

3.5 管理维护,把高度认可的“效”竖起来

3.5.1 健全管护网络,完善维护制度

实行“市级督导、乡镇落实、村组负责实施”的管护模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由乡镇具体抓,村干部和村组保洁员配合实施。农村公厕使用坚持公益性、便民性、开放性和“谁建设、谁监管,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乡镇政府是农村公厕管护的监管主体,负责抓好本辖区公厕和户厕改造的建后管护;村委会是农村公厕管护的责任主体,负责本村内公厕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改造后的户厕由农户家庭负责管护。

3.5.2 配备抽粪车辆,提升管护效能

镇、村成立农村厕所服务站或专业公司,加强改厕后续管理服务,对已进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的乡村,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完善配套粪便清运的设备设施,鼓励农村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统筹做好粪渣粪液清运、无害化处理、配件供应、设施维修等工作,健全卫生厕所粪液、粪渣清运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厕所管护效能。每乡镇配备2-3辆抽粪车,对辖区内公厕和户厕的化粪池粪液、粪渣进行定期抽取、回收利用。鼓励现有化肥或堆肥企业接纳改厕后产生的粪渣,并进行资源化利用;鼓励种植园区、种植大户回收粪渣和粪液,作为绿色环保有机肥使用,杜绝厕所化粪池粪污满溢现象,确保厕所内外环境卫生。

3.5.3 加强监督考核,确保长效管护落到实处

建立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压实责任,分级管理。村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每周对本村厕所管护情况进行1-2次检查;乡镇要加强经常性督查,重点督查公厕保洁工作和厕所化粪池粪污抽取。上级政府要将农村厕所长效管护工作纳入乡镇创城和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实行周调度、周督查、月考核、月奖惩制度。环保局要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持续开展对“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跟踪报道,剖析难点、宣传亮点、聚焦热点、曝光缺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4 结束语

卫生是健康之基,环境是幸福之源。因此,要把农村厕所革命纳入乡村全面振兴全过程,突出厕所产品供给对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减少资源浪费和厕所产品的重复供给,并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农村厕所革命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实现“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文明如厕”的目标,最终使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 张先清,罗震宇.地方知识下的公共卫生治理与乡

村文明建设——以贵州水族村落改厕实践为例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39(5):140-146.

[2] 张斐男.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治理——以农

村人居环境改造为例[J].江海学刊,2021(4):

125-131.

[3] 颜奇英,王国聘.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然之境与应然

之策——基于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J].江苏

农业科学,2021,49(23):8-14.

[4] 陈永森,贺振东.中国“ 厕所革命”的成就与经验及

其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29-38+170-171.

[5] 张斐男.技术治理与意义重建:社会学视角下的“ 厕

所革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

(12):190-200.

[6] 石自忠,刘洁,常倩,等.城乡一体化:农村基础设施

发展演变与战略选择[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23,24(3):25-34.

[7] 刘宝林.治理学视域下的乡村“ 厕所革命”[J].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2):

28-34.

[8] 徐勇,朱城坤.以共同缔造推动共同富裕——基于

农村“ 共同缔造”实践的考察[J].行政论坛,2023,

29(1):5-10.

猜你喜欢
厕所革命公共厕所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新农业(2020年18期)2021-01-07 02:17:22
签名档
新城乡(2018年8期)2018-09-03 08:42:46
从上海的第一个公共厕所说起
农村“厕所革命”功在千秋(点评)
环球时报(2017-02-06)2017-02-06 08:53:04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
环球时报(2016-12-28)2016-12-28 06:51:23
有纸吗
二合一公共厕所
中学科技(2015年4期)2015-04-28 05:07:18
公共厕所所应用同一颜色
中国青年(1992年2期)1992-08-24 0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