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家国情怀内容梳理及培养策略

2024-01-01 00:00:00邹洪洋卢万合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摘 要]文章在分析家国情怀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阐述家国情怀的渗透路径,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发掘当地红色资源,深化家国同构;利用环境营造氛围,树立共同体意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渗透仁爱之情。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 G633.55" " "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4)16-0092-04

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二章第十五条明确提出,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1] 。家国情怀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做好家国情怀教育是落实国家政策、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家国情怀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而且能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初中地理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认真梳理教材,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与本章节知识点相关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在面对重大抉择时自觉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内涵较为丰富,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2]。家国情怀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使其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合格公民[3]。爱国先爱家,育人先育魂。初中地理教师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 家国同构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这里的“家”指的是家庭、家族,是以血脉来维系的;“国”指的是国家,是众多小家的集合体。家庭观念自古植根在我们的意识中。部分学生自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往往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其次是家族的利益得失、名誉、声望等。初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厘清家庭、家族、民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的重要性,了解国家是由众多小家组成的,有国才有家。教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胸怀,让学生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进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与热爱。

(二)共同体意识

2014年5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4]。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带领学生了解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仁爱之情

仁爱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亲近、友爱等,是中国古人的一种道德行为,这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谋而合。家国情怀教育最终要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其目的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仁爱之情是家国情怀的情感归宿。初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和地理审美情趣,以及关心他人、待人友善的真挚品格。

二、初中地理教材中家国情怀内容梳理与渗透路径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彰显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等方面的价值[5]。初中地理教师在备课阶段应研读教材,梳理教材各章节内容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关系,深度理解教材,熟练运用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为例,梳理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内容与渗透路径,详见表1。

初中地理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梳理,备课阶段不能仅仅备本节课的内容,应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分析每章节主要渗透的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等具体内容,围绕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师应顺应国家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发掘当地红色资源,深化家国同构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教育就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观本地红色教育基地,感受当地的红色文化。家国情怀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实践上。教师要适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走进大自然,将课程思政和地理核心素养落实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熟悉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并有计划地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在当地开展研学旅行。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

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四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留下了很多英雄故事和遗址,如塔子山战斗遗址、四平烈士陵园、四平战役纪念馆等。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带领学生到上述地方开展研学旅行。以塔子山战斗遗址研学旅行为例,教师首先要做好研学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统一穿好舒适的登山鞋,统一衣服、帽子的颜色等,并依据班级人数配备相应的带队教师,确保学生安全。在塔子山脚下,教师向学生介绍塔子山战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带领学生重走先辈曾经挥汗水、洒热血的路,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当年战火纷飞、遍地狼烟的场景,让学生感悟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奉献之情。登上塔子山山顶,教师带领学生驻足在浴血丰碑面前,缅怀英烈、致敬先辈,唤醒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归属感。随后,教师带领学生眺望山下的四平市区,让学生感悟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学生自觉努力投身科研,为祖国发展和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利用环境营造氛围,树立共同体意识

教师要发挥环境对学生学习、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环境营造氛围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共同体意识。环境氛围的营造方式类型多样,教师要系统掌握每种方式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张贴爱国人物的简介、家乡建设的成就、民族团结等壁画;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每周利用教室后方的黑板更新关于爱国、爱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题材的黑板报,让学生时刻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其次,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等相关内容的手抄报、演讲和情景剧等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材料,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开展爱国主题班会,播放相关题材视频,学生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教师可以适时提出相应问题,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充当引导者、旁听者的角色,在学生辩论结束后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总之,教师要利用好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影响,确保学生在爱国主义的氛围下成长为爱国、爱党、爱家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渗透仁爱之情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教师要具备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教学资源的能力。短视频、电影等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效果显著。初中地理教师要合理利用影音资源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后,教师可以积极搜集相关的纪录片,如《我们的星球》《航拍中国》等,引导学生系统认识我们的地球。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的重要性。

例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这一节主要介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比如干旱、台风、洪涝、地震等,并介绍防灾减灾的各种措施以及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由于没有相关生活经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这部分内容感触不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台风“杜苏芮”导致京津冀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以及灾后救援等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加深其印象。教师通过强调来自社会的援助,引导学生思考无私奉献及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每次在灾难发生后,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人民子弟兵。教师通过播放人民子弟兵的抢险救灾视频,引导学生领悟祖国才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进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自觉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形成仁爱之情的优秀品质。

四、结语

初中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重点讲解中国地理部分的内容,认真梳理教材,厘清每个章节所渗透的家国情怀。例如,通过对祖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民族众多,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通过对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存在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等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对我国农业、工业的学习,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这有利于教师鼓励学生将来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发挥学科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EB/OL].(2023-10-25)[2024-06-12].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6911481.htm.

[2]" 谢雅静. “家国情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育研究[D].太原:太原师范学院,2024.

[3]" 郑辰.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0):4-7.

[4]" 习近平强调: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EB/OL].(2014-05-29)[2024-03-12].https://www.gov.cn/xinwen/2014-05/29/content_2690269.htm.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 陈" " 明)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地理科学专业实习教学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6:05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8:1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8: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