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学习任务构建美术单元教学需研读课标,从教学任务中梳理大观念的学习逻辑;整合内容,以大观念构建逻辑清晰的教学单元;分析教材,提炼单元主题与分解课时学习任务;制订学历案,设计小任务与自评,促学习目标达成。
【关键词】学习任务 美术教学 单元 学历案 构建路径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坚持素养导向”“探索大单元教学”“强化学科实践”的要求,对于课程设计提出了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的思路。因此,教师要善于整体把握、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单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和迁移,形成深层次联结,实现从知识、技能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提升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学习任务整合教学单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路径
《课程标准》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把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嵌入到学习任务中,并通过主题式、生活化、情境化、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增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艺术实践的联系,兼具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学习任务是美术学习实践性的体现,解决美术学习碎片化、与生活脱离的问题。教师要以学习任务整合教学单元,形成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能力迁移,从而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以学习任务整合单元教学是对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任务是艺术实践的具体化,是基于真实学习情境中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完成的项目、解决的问题,是生成大概念(大观念)的指导。大单元教学是在汲取了中国传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受西方大概念教学理念影响,以促进学生思维向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发展,进而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学习任务和单元教学都指向真实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教师善于设计学习任务,构建大单元教学。
2.以学习任务整合单元教学有助于能力迁移、形成素养。
《课程标准》所列20个学习任务组成的任务群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按照与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主题,围绕教学内容整合学习资源,进行结构化学习任务的设计。
任务驱动成了课程实施的动力,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的学习内容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能力迁移,培育了核心素养。
二、以学习任务构建美术单元教学的路径
《课程标准》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学习任务有明确的内容框架和学业要求。同时,《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明确学习任务的教学重点和引导学生理解的大观念。因此,由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理解的大观念,结合真实情境生成适合的大观念,整合教学内容,是构建美术单元教学的路径。
1.研读课标,从教学任务中梳理大观念的学习逻辑。
教师可以由学习任务引导理解的大观念入手,结合校情、学情的真实情境生成适合的大观念,整合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如,《拟人的形象》所在的“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活动,在各个学段的学习任务分别为“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传递我们的创意”,感受、想法、创意三者具有逻辑性。本课的实践活动重在表达想法。而在“教学提示”中引导学生理解的大观念分别为“美术学习始终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美术是认识与表现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美术是认识与表现自我、他人和周围世界的重要方式”,大观念由“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维度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展开。本课的实践活动指向“人与社会”,引导学生要能够通过绘制拟人的形象,表达自己独到的想法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整合内容,以大观念构建逻辑清晰的教学单元。
学习任务中提取的大观念,指向理解与解决问题、联系知识技能与生活实际和学习迁移。因此,对教材进行解读,整合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连续性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结合《拟人的形象》所在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造型·表现”艺术实践的主要内容有:《色彩的冷与暖》《画家的调色板》《蔬果的剖面》《生活中的线条》《节奏的美感》《最受尊敬的人》《今天我值日》《彩墨世界》《拟人的形象》9课,内容过多,不利于教学的实施,因此,教师需要更精准地对单元进行提炼整合。《拟人的形象》一课是“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活动,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学习任务进行整合,绘制的造型要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需要学生具有关于人的形象的认知支撑,如人的形象与个性如何表现、人的动态如何表现等作为本课学习任务推进的支撑;并以“美术是认识和表现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这个提示的大观念设计教学。可见,教学单元设计要结合教材中的前后内容进行整合。
3.分析教材,提炼单元主题与分解课时学习任务。
根据学习任务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教师可对现有教材进行学科整合,提出各个教学课需要落实的目标,提炼单元教学主题和单元的大观念,并将学习任务分解到各个课时中,重新定义课时学习任务。
首先,根据艺术实践活动类型与学习任务,我们选取《今天我值日》《最受尊敬的人》《拟人的形象》3课,对其知识与技能分别梳理为表现劳动人物的动态与劳动情境、表现人物的职业与外貌特征、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事物新的生命形式,目标指向分别为:表现人物的动态,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形象与品格,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动物、植物、玩具用品等新的生命。
其次,对这三课教材内容进行解构,分解为美术可以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美术可以表现人物不同的特征和品格;美术的拟人化手法赋予动植物、用品新生命3个课时任务,抽取出“美术可以表现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并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新的大观念,整合成“我是神笔小马良”单元主题,设计教学单元。
4.制订学历案,设计小任务与自评,促学习目标达成。
基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我们采用学历案的形式对《拟人的形象》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设计,通过设计试一试、学一学、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评一评等学习小任务推进学习活动。在每个环节中设置实践任务,从试一试让自己喜欢的玩具具有人的特征;学习艺术家用头部拟人化、身体拟人化的方法让自己的玩具变成人的形象;看一看、想一想水墨动画片《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在不同情境中的服饰、动作、表情的变化,并通过教师范画,讨论用拟人、夸张表现人物个性品格的方法;在画一画环节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评一评环节中说说自己的构思,并对自己和同伴拟人的形象在表情、身体动作、形象生动、独特个性和细节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设置课后反思,从“我学会了什么、我运用哪些方法绘制拟人的形象”等引导学生反思。
总之,以学习任务构建学习单元,需要教师在解读课标与教材中,联系生活实际,用大观念进行整合,提炼主题,明确单元的目标及课时目标,从知识逻辑、生活逻辑出发,积极营造真实情境或生成情境,提升学生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村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