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教育是高校日语教育达到终身化、普及化目标的有效渠道,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应用是高校开展日语网络教学的关键因素。为此,高校应充分认识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在高校日语教育中的实践优势,针对日语教学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将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运用于日语教学中,其主要环节包括准备教学资源、划分教学模块、重构教学流程、搭建教学情景和测试评价。
关键词:网络信息;教学资源;高校;日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5-0151-05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组织师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明确了“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面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的重要任务。通过教育界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竣工”,并通过了质量认证。但是日语网络课程仍然较为稀缺,阻碍了高校日语网络教育的顺利开展。
玉林师范学院日语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根据学校专业调整需要,曾于2018年暂停招生,2020年恢复招生,目前学校日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人,在校生125人,已有10届毕业生。总体来看,学校在日语教育方面虽然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注重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日语教学中,但是日语网络课程除了2007年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二外日语教学》,几乎没有其他资源,更谈不上形成可持续、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的系统化的日语网络教育资源。其他高校也存在类似现象。
基于此,探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在高校日语教育中的实践,不仅对玉林师范学院日语专业教学的改革及提升具有重大理论参考价值,而且可以为同类高校的日语教育提供借鉴。
一、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在高校日语教育中的实践优势及难题
(一)实践优势
具有即时性。首先,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能够即时传递最新的日语学习资讯和动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和教学内容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跟上日语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而网络信息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实时更新日语学习资讯、教材和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最准确的知识和信息。其次,网络信息教学资源提供了即时反馈和互动的机会。在传统的日语课堂,学生往往需要等待教师的课后批改或者课堂点评才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而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则通过在线测试和作业提交系统,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即时反馈和评估。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更好地掌握日语知识和技能。再次,网络信息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即时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论坛、聊天室或社交媒体平台,与其他日语学习者或教师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享经验,提高学习效果。最后,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还能迅速响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而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则通过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和算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自动推荐相关的学习内容和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突破时空限制。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出现和不断的完善,打破了传统日语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在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需要在教室里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资源获取渠道。而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则通过网络技术,将学习资源传递到学生的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再受到地域、学校等因素的限制,能够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与全球范围内的日语学习者、教师和文化爱好者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的文化和社会,拓宽国际视野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有学生主导性。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在高校日语教育中的实践优势,还体现在其对学生主导性的有力促进上。一方面,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赋予了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在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这种自主性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探讨问题。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具有开放性。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资源获取和使用的便捷性以及资源的更新和优化能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较大的潜力。首先,网络信息教学资源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开放平台而存在的。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它允许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因此,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自然也具有了开放性。其次,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上。这些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术研究到职业培训,应有尽有。这种多样性使得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具市场吸引力。再次,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也体现在其获取和使用的便捷性上。用户只需通过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辅助教学。这种便捷性使得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在市场上的流通更加广泛,也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和认可。最后,市场开放性还体现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更新和优化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信息教学资源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种动态性使得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能够保持其市场竞争力,持续吸引用户的关注和使用。
(二)应用难题
笔者观察同等层次其他高校的日语教育情况,结合玉林师范学院实际,认为现有的日语教学模式和资源利用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质量和数量有限。对学生而言,质量好、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地方院校受到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条件及办学条件的制约,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不足,教学设施比较陈旧、没有系统的音像资料,相关的教学及学习软件亦没有办法引进和使用,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能面临缺乏有效资源、资源过时或资源质量不高的问题。
其次,日语教学软件质量不佳。从国内外日语网络课程以及学习软件来看,当前日语网络课程主要有《听说日语》(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日语实践》(中科实业集团公司多媒体技术分公司出版)、《环游日本学日语》(天津电子出版社出版)、《卡通日语会话》(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轻松日语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从零开始学日语》(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学能日语》(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等。[1]目前市场上的日语学习软件虽然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软件虽然功能丰富,但操作复杂,不适合初学者使用;而另一些软件则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习者进一步的需求。此外,不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互通性不尽如人意,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在使用不同软件时需要重复输入信息,降低了学习效率。
最后,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越来越多师生期望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信息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契合时代发展的日语学习内容,突破既往日语教学的禁锢。同时多数院校日语教学经验不足,设置课程时多模仿性质相近的专业,缺乏专业特色,与“应用型、地方性”人才培养目标偏离。高校日语教师在利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时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然而,由于学习者群体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复杂性,进行准确的需求调查并非易事。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在高校日语教育中的应用还面临着其他挑战:一些教师对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认识和使用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由于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防止信息泄露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等等。
二、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在高校日语教育中的应用
(一)准备教学资源
为适应网络教育趋势,高校可以根据现行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的《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结合日本日语教育协会制订的《日本语初级能力测试基准》,贯彻听说同练、语言共核原则,由一线教师、计算机专业人员、平面设计师、日语系出版社编辑等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课程开发。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课程开发可以根据需要,在Windows2010平台上,结合日语版操作系统,以Flash为载体进行声音传播。[2]
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课程开发时,教师可以依托Web2.0时代的在线词典、《三省堂词典》《小学馆》词典以及日语学习中文网站、日文博客网站、TBS在线广播、NHK在线广播、日语学习平台Minato(みなと)等,结合青空文库、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日本文化厅等的语料库,进行资源的搜集、整合。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利用集成文本、动画、图像、声音等要素的动态交互教程代替以往静态书本教材,从多个视角生动勾勒日语的概貌。比如,在初级教程资源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音声入門”“基礎訓練”“読書訓練”几个单元入手,恰当排布基本句型、日常用语以及简单会话、短文书写、文章翻译,并增设“コースナビゲーション”部分,为学生提供拓展类内容,如俳句入门B1、華道A1、关西话入门A2中出现概率较高的“小な常識”等;再如,学习动漫角色使用的寒暄语、自我介绍表达方式的课程“アニメ·マンガの日本語”。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我检测要求,事先准备练习题、测试题以及对应的参考答案,促使学生突破场所、时间、性格的限制,完成自我检测,并根据自身薄弱点有针对性地提升。
(二)划分教学模块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动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学模式,强调以现场教学为主体、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突出知识特征,简化问题处理思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效。从功能视角划分目标项目并整合存在内在关联的项目是模块化教学的前提。在能力本位方针引导下,高校可增设听说模块课程。听说模块课程从本质上而言是对学生开展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循环训练,只有将听力类课程、会话类课程归为1个模块,才可以同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听说模块课程除了包含“综合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听力”等内容,还可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增设以日常专业实践为主的课程,如“办公日语情景会话”“生活日语情景会话”“导游日语情景模拟”“导游实务”“商务日语情景模拟”等。
除了听说模块,教师还可以根据日本国家的特点开设日语礼仪模块。在日语礼仪模块资源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依托相关网站,围绕“日本の風情”,搜集、整合、提炼、播放与日语礼仪具有较大关联的音频、视频,促使学生对日语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从日本传统文化“歌舞伎”着手,导入歌舞伎文化知识、视频,并为学生发布任务:歌舞伎の背景を日本語で簡单に紹介します。学生可以从课中或者线上寻找答案,在自行整理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获得日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4A网络授课平台,汇集声音、图像、文字等要素,从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刺激学生,促使学生对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重构教学流程
“听”“说”是两个相互辅助、成就的行为,只有目标观众明确,“说”才可以脱离机械化的发音动作;只有发言方明确,“听”才可以顺利提取信息。[3]因此,教师应根据网络信息教育资源特点,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教育流程的重构。比如,在“二外日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对象多为英语专业学生,学生日语学习基础薄弱,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创设丰富的语言学习情境,消除初次接触日语的学生的抵触情绪,并通过实时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适应日语学习。在正式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树平台提前发布“二外日语”课程教学资料,并创建翻转课堂,成立QQ群或微信群,要求学生进入翻转课堂。结合QQ群课堂直播功能,完成学习任务布置。考虑到线上教学不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水平的难点,教师可以创建时长为5—15分钟的视频,并为视频学习资源创建必学标签、选学标签,促使学生主动点击课件。如入门单元第一次课“1.日语的起源和构成”对应的网络视频为“日语概论.flv”,入门单元第一次课“2.前四行假名的书写和发音”对应的视频为“平假名第一行あ段.flv”以及附图“日语五十音图发音笔顺表”“平假名第二行か行”“平假名第三行き行”“平假名第四行た行”“片假名前四行ア行~タ行”等。
在上传资源后,教师可以经“智慧树见面课”提前通知学生。学生进入课堂后,可以利用“知识到”签到功能考勤。在确保全部学生到位后,利用“知到”的课堂答疑、头脑风暴、投票等功能实时解答学生的学习疑问,并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随时检查学生的日文朗读情况,保证学生发音正确。比如,在朗读元音与拨音的组合“おん”“アン”“いん”“あン”时,利用腾讯会议或QQ群直播功能分享屏幕,并根据学生的要求,以“n”“ong”音为重点,重复多次读音。或者通过头脑风暴方式,鼓励学生发表对日语拨音中发音方法的看法。在头脑风暴后,教师可以通过QQ群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提交对应的录音学习笔记。教师可以在线批改作业,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线寻找学生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并根据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计划。
(四)搭建教学情境
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是语言技能层面的“专”与专业领域内的“通”兼具。在重构教育流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具体办公情景或生活情景为支撑,融汇言语行为、情感元素,构建听说线上实践氛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日语运用能力。其中办公情景主要是根据学生专业发展要求,进行职业情境设置,促使学生预先了解日语实践的应用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导游”职业为切入点,结合导游工作的实际内容,利用网络技术设置“机场接机”“游览引导”等情景,并在一个主题情景下设置“游客生病”“游客走失”“航班晚点”等一系列子模块,促使学生对实际工作中日语应用的灵活性、多变性具有更加深刻的感知。比如,在“机场接机”模块,教师可以借鉴switch游戏“Airport Simulator Day and Night”的场景,要求学生在完成“飛行機荷物管理”“飛行機の清掃”“保安検查”等工作的同时,分角色模拟情景对话。在“Airport Simulator Day and Night”场景图片以及背景音乐展示的情况下,由一名学生A担任导游,另外的学生B担任游客,允许其根据特定情境自行组织会话。比如,A:観光客の李さんですか?B:はい、ガイドさんですね。李さんです。お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A:こちらこそ、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B:ここの景色はとても美しいです。
生活情景主要是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以“超市购物”“游乐园玩耍”“漫画店买书”等为主题,经幻灯片投影播放对应图片,结合声音播放软件播放“超市”“游乐园”或“漫画店”背景音乐,营造一个立体仿真情境,进而设置“寻找调料”“走错地点”“高处拿书”等不同模块,营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比如,在“超市购物”主题下“寻找调料”场景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打造超市售卖的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顾客,另一部分学生担任超市工作人员,在线下完成对话。或者借鉴线上“剧本杀”游戏模式,由教师叙述故事背景,其他学生作为参与者完成日语会话。比如,学生C担任顾客,学生D担任超市工作人员,C因难以找到调料而向D求助:味噌汁はどこですか?探してもらえますか?お手数ですが。D可以操纵线上场景中人物,边回答边帮助C找到所需的调料。即:もちろんです,味噌は棚の一番上にありますので,お持ちいたします。
(五)测试与评价
作业与考试是高校日语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是教育指导质量管控、教育教学方案优化的关键因素。[4]因此,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将网络信息教学资源融入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制订、课堂实践过程中,而且需要贯彻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方针,基于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特殊优势,进行多元化评价手段的设计与应用。在试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历年日语高考真题”小程序,搜集从2005年至2020年的真题试卷,结合新东方在线日语测试小程序中的历年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指南,以多选题、填空题、匹配题、问答题、单项选择、阅读理解、图片选择等形式,构建一套自动匹配的试题库。比如,第一部分听力,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微信软件登录小程序,点击听力播放按钮,听录音完成单项选择。每一段录音仅读一遍,录音时间为2分钟,两小节之间的间隔为10秒,学生需要在两小节的时间间隔内完成上一小节题目回答以及下一小节题目阅读。比如,1.レコ—ディンゲ中の男の诞生日は何月ですか。A.八月,B.8九月,C.十二月。2.会話の中で木下さんはいつデ—トに行きますか?A.朝食後,B.昼食後,C.明け方。
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小程序自带的试题资源管理功能,以难、中、易三个层级或者N1、N2、N3、N4、N5几个级别进行试题难易程度的划分。进而综合考虑学生在线次数、在线时间长度、作业统计、线上问题回答情况、头脑风暴过程表现等因素,为学生推送不同难度的试题,便于学生顺利完成自我测试,准确了解自身不足,并及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终端,教师则可以根据终端汇总信息进行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优化。在测试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成绩,以直播课的形式,针对模拟试题进行重点内容讲解,并总结易错点,帮助学生避开出题陷阱。结合测试前提升方法、注意事项的阐明,为学生再次定位自我、查漏补缺提供帮助,提高日语教学效率。
在以信息网络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界不仅需要成为高新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广载体,而且需要接受高新科技的赠予。[5]因此,宏观上,在日语教育改革探索过程中,教育者应主动根据现代远程教育中日语网络教学的需求,结合现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并将其变更为可在浏览器、移动智能终端软件中浏览下载的课件,满足日语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为日语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充足支持;微观上,应结合各高校日语专业的特点,细化课程教学资源设计,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体系,做到线上线下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妲莉,邱蔚.日语网络课程的开发及其特点:以《日本语初级教程》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57-61.
[2]刘碧芬,李本心.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以安顺学院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8,20(5):74-78.
[3]李晓媚.基础日语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的应用与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0):141-143.
[4]蔡超.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日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韶关学院学报,2021,42(5):12-16.
[5]陆晶菁.大数据背景下日语阅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6):109-111.
注:本文系玉林师范学院2021年校级教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2021XJJGYB27)的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
作者简介:罗俊超,1981年生,广西百色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日语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