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2SFCA的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格局与可达性分析

2024-01-01 00:00:00辜友骞张路金杨阿莉
关键词:可达性空间格局旅游景点

摘要:针对西部典型交通枢纽城市兰州市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空间布局、服务供需关系等问题,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对其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进行科学评价,进而基于Ga2SFCA对其全域、乡镇域单元的空间步行、交通可达性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兰州市旅游景点公厕设施可达性与其空间分布格局和交通发展程度耦合度较强;整体可达性高值区域空间分布呈现出以城关区中部、七里河区北部—安宁区南部、西固区东部为核心的圈层式和沿河谷带状式展布形态;乡镇域单元步行、交通可达性低值区域分别占比51.56%、48.44%,大范围旅游服务载体空间错位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格局;可达性;Ga2SFCA;兰州市

中图分类号:F 572.88;K 9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88Ⅹ(2024)04-0115-10

Spatial pattern and accessibility analysis of public toilet facilities

at tourist attractions based on Ga2SFCA

GU You-qian1,ZHANG Lu-jin2,YANG A-li1

(1.College of Tourism,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Gansu;

2.College of Geographic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Regarding the spatial layout and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public restroom facilities in Lanzhou City,a typical transportation hub c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is used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public toilet facilities in tourist attractions.Based on Ga2SFCA,the spatial walking and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of the entire area and township unit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the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toilet facilities at tourist attractions in Lanzhou C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level

of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The high value areas of city-wide accessibility exhibit a concentric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core areas and a strip-like pattern along the river valley:the central part of Chengguan District,the north of Qilihe District to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Anning District,and the eastern part of Xigu District;Moreover,the low accessibility areas within township units account for 51.56% and 48.44% respectively,the issue of large-scale spatial mismatch in tourism service carriers urgently needs to be addressed.

Key words:tourist attractions;public toilet facilities;spatial pattern;spatial accessibility;Ga2SFCA;Lanzhou City

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公厕作为满足流动人口就厕需求的重要时效性公共设施,是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地区形象及游客的旅游体验[1].公厕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文明窗口,然而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厕设施的空间格局及管理问题,由此“脏、乱、差、少、偏”引发了大量的旅游投诉,处理好

旅游景点公厕建设的可达性及服务管理已成为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2012年国家住建部出台《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提出基于用地类别的公厕设置密度基础上,增加与人流相关的道路和公共场所范围的公厕设置间距指标,[3];2018年新修订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2018),提出根据实际流动人群需求设置公厕[4];2022年发布《关于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的通知》,明确在完整居住社区的服务供给规模方面,建立15 min生活圈,与街区、街道的管理和服务搜索范围相衔接[5].随着旅游城市建设进入新常态,匹配好科学化[6]、人性化[7]、生态化[8]的公厕设施服务供给相继成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和着力之点[9].考虑旅游服务实际供需情况,测算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的可达性对于调整旅游服务要素结构,提高旅游服务设施利用效率,推动旅游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可达性的概念最早由Hansen于1959年提出,含义为交通网络各节点相互作用机会的大小,表现为一定时间到达某指定地点的能力或是便捷程度[10,11],主要由度量方法模型、供求量及道路空间出行成本3方面决定[12].国外对空间可达性的研究,主要采用移动搜索法、缓冲区分析法、最小距离法等理论模型对路网与不同微观区域可达性关系及其可达性影响因素进行探究[13,14],鲜有对设施空间格局的研究.国内对空间可达性的研究始于1995年陆大道院士的城市地理学领域,多集中在区域性交通网络的演变,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测算[15,16]、因子分析和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研究区域较宏观,侧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交通[17]、医院[18]、学校[19]、公园[20]和旅游景点[21,22],研究方法以两步移动搜索法[23]、比例模型[24]、最近距离法[25]、累计机会法[26]和潜能模型[27]为主,但通过综合直观空间分析方法测算复杂地形区位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尚未出现.

旅游公厕设施是满足旅游者生理代谢的必要场所,更是检验旅游供给质量的“试金石”,还是引导旅游规划开发与形象建设的“指挥棒”.文章以西部典型河谷城市、西部重要旅游集散地——兰州市为例,综合运用 GIS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揭示兰州市区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aussian Two 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Ga2SFCA)分别对其全域和乡镇域单元的空间步行、交通可达性进行测度、评价与分析.研究将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可达性分析相结合,旨在厘清旅游景点、公厕设施、交通网络空间分布格局与可达性之间的关系,总结一套评价区域公厕设施这一重要旅游供给要素配置是否合理、公厕服务供求关系是否协调的方法体系,以期为实现兰州市旅游景点公厕设施服务高水平、旅游者高满意、发展高质量提供研究参考.

1 研究方法、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技术路线

研究提出的基于Ga2SFCA的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分布结构识别、可达性测度和相关性分析3个环节,如图1.通过对样板数据的统计分类,得到旅游目的地、交通系统、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等数据;利用最邻近指数、分形理论和网格维模型,评价设施空间分布形态,识别公厕设施可达性供给规模;基于Ga2SFCA对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测度和可视化分析,验证需求匹配;引入局域空间自相关对可达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全面评价.

1.2 空间分布格局与可达性测度

1.2.1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形态.最邻近指数R表示设施点状目标在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

R=1E,(1)

其中,1为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E=1/(2D)=1/(2n/A)为理论最邻近距离,A为区域面积,D为设施点密度,n为设施点个数.一般情况下,当R>1时,设施点分布呈均匀型分布;R=1时,呈随机型分布;R<1时,呈集聚型分布[28,29].

空间复杂性.基于分形理论和网格模型,运用网格维数测算对设施点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网格化分析,网格数N(r)随网格尺寸r的变化关系为

N(r)∝r-a,(2)

其中,a=D0为分维(容量维).观察网格ij,设施数量为Nij,总量为N,可计算出概率为Pij=Nij/N,信息量I(r):

I(r)=-∑ki∑kjPij(r)lnPij(r),(3)

其中,K=1/r为区域边界分段数,若系统分形:

I(r)=I0-D0lnr,(4)

其中,D1为信息维,I0为常数;网格维数D反映区域系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D值介于0~2之间,数值越大则越均衡,反之则越集中;当D≈1,点系统具有沿地理线聚集的态势;D1=D0时,点系统在网格中呈现概率分布[30,31].

1.2.2 基于Ga2SFCA的可达性测度

2SFCA是测算可达性的常见方法[32],具有数据获取难度低、计算简便的特点[33],学者通过引入距离衰减函数对其进行改进,如增强型[34]、重力模型[35]、核密度型[36]和高斯型[37],对传统2SFCA中的距离衰减函数处理为简单常数的情况进行了完善[38].通过对不同衰减函数曲线比对发现,高斯函数随着距离增加,行为意愿衰减速率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能考虑多样化的出行情景模式和有效克服空间实际距离阻抗,提高了空间可达性测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39,40],较为符合旅游者的实际就厕行为[41],采用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即Ga2SFCA.

供需比.以公厕设施点j为中心,确定时间阈值内搜索的景点总数k,计算j点处公厕设施服务供需比Rj:

Rj=Sj∑k∈{dkj≤d0 }Dk,(5)

其中,Sj为公厕设施供给规模,用设施点数表示;Dk表示需求规模,用景点数表示;dkj表示获取公厕服务的成本,用时间成本表征;d0为搜寻半径.

区域可达性.以旅游景点i为中心,搜索半径范围内的公厕设施点j,引入高斯距离衰减函数G(dij,d0)[33,42]对k点的需求规模进行衰减,计算景点i点处公厕设施服务可达性AFi:

AFi=∑j∈{dij≤d0 }Sj∑k∈{dkj≤d0}Dk×G(dij,d0),(6)

G(dij,d0)=e-1/2×(dij/d0)2-e-1/21-e-1/2,

dij≤d0,

0, dijgt;d0.(7)

乡镇域可达性.计算兰州市乡镇级单元搜索半径范围内旅游景点公厕设施可达性的均值,反映旅游景点公厕设施可达性在乡镇域层面的空间分布情况,公式为

AFt=∑nti=1AFint,(8)

其中,AFt为第t个乡镇级单元的整体旅游景点公厕设施可达性[12].

1.2.3 ESDA局域自相关分析

ESDA局域空间自相关性常用于评价空间内部区域与相邻空间关联程度,利用热点分析(Getis-Ord G*i)来计算,公式如下:

G*i=∑nj=1wi,jxj-∑nj=1wi,j

s×n∑nj=1w2i,j-∑nj=1wi,j2n-1,(9)

=∑nj=1xjn,(10)

s=∑nj=1x2jn-2,(11)

其中,wi,j是旅游景点i和公厕设施点j间的空间权重;n为要素总数;xj是公厕设施点的属性值.指标G*i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z得分(标准差倍数)和P值(概率).若z>0且P值小(显著),热点区域(属可达性高值集聚区),反之为冷点区域[43,44].

1.3 研究区概况

兰州市位于102°36′E~104°35′E,35°34′N~37°00′N,总面积1.31万km2,截止2022年底,人口约441.53万.该地区是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在全国具有座中四联的良好区位,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等美誉,但旅游业发展却不尽人意.研究以旅游服务供求问题为导向,以旅游景点公厕服务设施作为切入点,选择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4个主城区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相对密集的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

1.4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百度地图软件的POI数据、兰州市城市建成区现状数据和区域规划数据,行政区信息、人口数据来源于兰州市民政局《关于2022年全市行政区区划设置的通报》(截止2023年2月)和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旅游景点信息来源于国家文旅局网站、《兰州统计年鉴—2022》和携程网(截止2023年10月),共323个旅游景点;公厕设施信息来源于百度地图位置服务获取的POI数据(截止2024年2月),去掉重复和错误点共计460个设施点;交通路网矢量数据来源于OpenStreetMap(http://www.openstreetmap.org/)并参考2024年中国交通地图册进行校正.利用ArcGIS10.8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图2).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分布格局

2.1.1 分布特征

借助ArcGIS10.8分别测算出兰州市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的平均实际与理论最临近距离,由(1)式计算出旅游景点最邻近指数为0.418,公厕设施最邻近指数为0.428,两者呈现集聚型分布且集聚程度都极高,以城关区中西部、七里河区北部、安宁区中东部和西固区东部等兰州市河谷地带核心城区为典型区域,如图2.印证出兰州市黄河河谷地带的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点在空间分布上集聚态势沿河谷城区由东向西递减,“东密西疏”的集聚情况.

对兰州市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做核密度分析,结果显示(图3).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呈核心边缘结构,其分布特征主要有两种,主要是围绕城关区张掖路街道、临夏路街道、皋兰路街道、五泉街道、七里河区西园街道等中心城区且旅游资源集中区为核心的高密度分布地区,其次是围绕城关区铁路西村街道、铁路东村街道、东岗西路街道和广武门街道等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为次核心的分布地带.同时因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旅游优势区位和文化环境,核心和次核心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并呈辐射状带动周边景点发展;兰州市公厕设施的空间分布呈“大集聚、小分散”核心边缘分布格局,主要围绕核心城区的城关区中西部、七里河区北部和安宁区中东部为核心圈层结构,高密度分布街道区域如图3中1~17,其次围绕圈层结构外围边缘和西固区的东部城区为次核心的带状分布,空间分布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45],与人口密度、区位交通集中程度耦合性较强(见图2).

2.1.2 分布均衡性

分别在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矢量化分布地图上覆盖适当大小的矩形,将矩形各边均分为K份,依据网格维模型公式(2)~(4)计算网格数目N(r)和信息量I(r),见表1.在Excel中对所得到的坐标点(N(r),K)和(I(r),K)进行双对数散点图绘制,得到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的容量维D0、信息维D1.文章为对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的空间分布均衡性作直观对比,将两者双对数散点图放置在同一坐标系(图4).

兰州市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的网格维数双对数散点图的拟合趋势线相似,表明两系统的分形特征大致相同.如旅游景点的容量维1.186 8(R2=0.980 6),大于公厕设施的容量维1.125 7(R2=0.978 1),推测出旅游景点系统与公厕设施服务系统分形特征明显且以河谷地理集中线为轴线进行自组织演化展布.同时旅游景点的信息维0.729 7(R2=0.936 5)远小于容量维,证明旅游景点存在局部沿城市核心区和交通线分布的情形,因自然与人文环境、资源禀赋的差异,表现出不等概率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形结构较复杂,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强.而对于公厕设施来说,信息维数值0.826 6(R2=0.970 8)与容量维相对接近,反映出公厕设施服务系统演化动力比较单一(D1≈D0),公厕设施点系统在网格中是等概率分布且分形结构简单,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或受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影响[46],空间分布均衡性相对较好.

2.2 基于Ga2SFCA的空间可达性测度与分析

2.2.1 可达性总体空间分布

兰州市主城区位于河谷地带且地形复杂,在平面地图中直线距离较近的两点常因地形阻隔、交通不便等因素需耗费较长时间成本,研究采用时间表征旅游者的出行阻抗.

根据2022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的通知》明确的“15分钟生活圈”,文章将固定搜索半径d0确定为15 min,即公厕设施的服务阈值设为15 min.

文章考虑到旅游者步行和使用交通工具两种出行方式,工作日和非周末两种情形(样本选取2024年4月15日至21日为期一周),计算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的步行、交通可达性.利用百度地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实时数据平台获取道路实时车辆和步行速度数据,并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0)》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版)对市城区不同等级道路的车辆速度和步行速度进行加权统计讨论(表2).据实时大数据统计工作日旅游者步行速度为5.25 km/h,周末步行速度为4.39 km/h,加权后综合步行速度为5.00 km/h,即公厕设施服务供给的阈值为1 250 m;以最短时间为原则,结合各等级道路路径时间建立OD(Origin-Destination)成本矩阵.

以公厕设施点为出发点,基于步行时间和已建立的OD矩阵,分别求得所有落在固定搜寻半径d0范围内的旅游景点,由式(5)~(7)测算各公厕设施点的服务供需比;再以旅游景点为出发点,方法同上,求得公厕设施服务成本,即空间步行、交通可达性.

将计算结果步行可达性和交通可达性分别赋给各公厕设施(扩散源点),运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分七级进行渲染,从高到低设为极高、高、较高、一般、较低、低、极低7个等级(图5).

从空间分布来看,兰州市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的可达性空间分布区域大致沿河谷辐射展布.步行可达性高值空间区域呈现出以城关区中部、七里河区北部—安宁区东南部、西固区东部为核心的3处圈层式分布形态,并向四周逐步降低,与旅游景点、公厕设施分布状态关联性较强;交通可达性高值空间区域呈现出以城关区中部—七里河区北部—安宁区南部—西固区东部沿黄河河谷带状式分布形态,并向四周逐步降低,与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要素分布结构耦合性较强,即旅游景点系统与公厕设施服务系统分形特征明显,交通可达性值沿河谷地理集中线为轴线展布的态势.同时,可达性较好的区域交通指向性明显,主要沿G109、G212、G312、S101、S201 等交通主干线及交通节点处分布,兰州市城关区中部凭借密集的行人道路路网,因而步行可达性延展性好,衰减幅度小;七里河区北部—安宁区南部—西固区东部因路网较其他区域更密集且存在众多大型交通节点(如西部最大规模路网型客运站:兰州西站),旅游景点公厕设施交通可达性延展性好,衰减幅度小.

从计算数值来看,步行可达性值平均值为1.703,最大值为17.799,标准差为2.204;交通可达性值平均值为1.658,最大值为10.961,标准差为0.741.可达性值频数分布及分布结构也呈现出不同态势(表3),步行可达性频率分布态势随可达性等级的变高总体上先上升后下降,呈现倒“U”型分布结构,整体可达性较差,“低”及“极低”可达性的区域接近八成,其中低可达性的区域

最为广泛,占比44.83%,存在大范围的人行道路与公厕设施资源载体空间错配;交通可达性频率的走势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呈现“N”型分布结构,可达性分布整体更均匀,“低”可达性的区域最为广泛,占比28.99%,“较低”“低”及“极低”可达性的区域占到45.47%,同时较高及以上可达性的区域占比41.36%,整体可达性两极差异明显,旅游服务精准供给亟需进一步增强.

2.2.2 乡镇域单元可达性空间分异

为了从宏观视角探析兰州市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步行、交通可达性的差异性及区域效应,文章对研究区域按照乡镇单元进行划分,共计64个独立乡镇单元,由式(8)做均化处理,计算各乡镇单元整体的步行、交通可达性,同理分七级进行渲染,得到乡镇域单元空间步行、交通可达性分布图(图6),统计不同可达性等级区域的数量(表4).

空间分布来看,可达性高值乡镇区域共同集中在七里河区秀川街道、龚家湾街道、建兰路街道和安宁区银滩路街道的4个河谷城区核心区域,该类区域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空间分布集中且均匀,道路交通网络密集,旅游者出行便利,时间阻抗小,公厕设施旅游服务供给空间匹配良好.整体步行可达性最好的乡镇区域为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可达性值为17.820,其次是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14.600),此外城关区雁北街道、拱星墩街道和安宁区培黎街道也凭借其良好区位和发达的人行道路交通路网,成为步行可达性高值区域;整体交通可达性最好的区域为七里河区秀川街道(3.947),其次是安宁区银滩路街道(3.642).同时,步行与交通可达性也有着明显差异,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异特征更明显,分布状态更均匀,诸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张掖路街道、东岗西路街道、皋兰路街道、七里河区西园街道、西湖街道和西固区陈坪街道等区域凭借其密集交通路网与节点,交通可达性呈现出高值特征,但步行可达性中的表征不太明显.

等级分布来看,兰州市旅游景点公厕设施乡镇域单元整体可达性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影响明显.步行可达性值大于5.500的“高”和“极高”可达性乡镇级单元共10个,占所有乡镇域单元的15.63%,区域分布为城关区4个、七里河区3个、安宁区2个和西固区1个的沿河谷城区由东向西辐射状结构;交通步行可达性值大于1.887的“高”和“极高”可达性乡镇级单元共11个,占所有乡镇域单元的17.19%,区域分布为城关区5个、七里河区4个、安宁区和西固区各1个,呈金字塔状分布态势.值得关注,“极低”可达性乡镇单元分布最为广泛,分别为步行可达性的51.56%和交通可达性的48.44%,均占乡镇域单元总数的一半左右,表明大范围乡镇公厕设施的旅游服务供给需进一步强化.

2.2.3 可达性的空间关联性分析

兰州市旅游景点公厕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关联性,借助空间关联指数分析来区分热点地区与冷点地区,探明兰州市乡镇域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步行、交通可达性集聚的具体位置及联系程度和分异特点如图7所示.

兰州市旅游景点公厕设施步行和交通可达性空间关联较为明显,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态势:其可达性热点区共同主要分布在城关区西北部和南部、七里河区中部、安宁区北部和东部、西固区东部,该类区域的可达性水平明显要低于兰州河谷核心区;冷点区共同分布在边缘区域且可达性值偏低西固区最西部的达川镇;其余区域处于热冷点间过渡区域、不显著区域.

交通可达性的热点区域较步行可达性有局部增加,除西固区柳泉镇步行可达性热点外,增加了安宁区沙井驿街道、西固区四季青街道和临洮街街道、七里河区阿干镇,证明了交通工具多样化的选择,使得其可达性内部差异更弱.步行可达性的冷点区域较交通可达性有明显增加,增加区域主要有城关区中西部和东北部、七里河区北部、安宁区南部和西北部、西固区,其中安宁区沙井驿街道、西固区四季青街道和临洮街街道3个区域步行和交通可达性热点区分布差异较明显,其步行可达性表现为冷点(z<0,P<0.01),交通可达性表现为热点(z>0,P<0.01),说明该类区域行人道路路网密集,但交通路网及交通节点相较周边更为欠缺.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从旅游景点与公厕设施的时效性服务供需视角出发,利用最邻近指数、网格维模型和分形理论对其设施空间格局进行精细化评价,围绕区位交通、时间距离等客观环境条件,基于Ga2SFCA方法对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度量与验证分析,提出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框架.通过对研究区域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格局与可达性的评价、分析,结论如下:

1)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兰州市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均呈集聚型分布且集聚程度极高,旅游景点的集聚程度略高于公厕设施;两者系统分形特征明显,表现为“大集聚、小分散”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局部围绕城市和交通线分布的情形,旅游景点系统呈现出不等概率状态,分形结构较复杂,公厕设施系统在网格中是等概率分布且分形结构简单.

2)从区域空间可达性分级结果来看,兰州市河谷中心城区的旅游景点公厕设施可达性较高并向四周逐步降低,与其空间分布格局和交通发展程度耦合性较强.步行可达性频率分布大致呈倒“U”分布结构,高值空间区域分布格局结果呈现出以城关区中部、七里河区北部—安宁区东南部、西固区东部为核心的3处圈层式分布形态;交通可达性频率分布大致呈现“N”型分布结构,整体布局两极差异明显,高值空间区域分布格局结果呈现出以城关区中部—七里河区北部—安宁区南部—西固区东部沿黄河河谷带状式展布形态.

3)从乡镇域空间可达性分级结果来看,兰州市乡镇域单元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可达性高值乡镇区域共同集中在七里河区秀川街道、龚家湾街道、建兰路街道和安宁区银滩路街道的4个河谷城区核心区域,该类区域旅游景点和公厕设施空间分布集中且均匀;可达性的七级分布整体呈金字塔状结构态势,极低可达性乡镇单元占乡镇域单元总数的51.56%和48.44%.步行可达性最好的区域为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高值区域沿河谷城区由东向西辐射状分布;交通可达性最好的区域为七里河区秀川街道,高值区域呈金字塔状分布态势.

4)从空间可达性自相关情况来看,兰州市旅游景点公厕设施基于乡镇域单元的步行、交通可达性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可达性热点区共同集中在城关区西北部和南部、七里河区除北部外的大部、安宁区北部和东部、西固区东部,大致呈现出核心圈层结构分布.交通工具的多样化选择,使得交通可达性内部差异更弱,其热点区域较步行可达性有局部增加,呈现向市区四周扩大的趋势.

3.2 讨论

采用Ga2SFCA研究旅游景点公厕设施空间可达性,增强了空间数据的客观性.引入高斯函数、社区生活圈时间阈值、多情境出行方式对传统2SFCA进行改进,克服了需求侧理想化程度的弊端.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城市时效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治理,为合理匹配公厕设施服务供给,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提供科学参照.

同时文章仍存在如下不足:文章侧重测算区域内的旅游者从旅游景点到公厕设施的可达性,未考虑收费类景点及研究区边缘地带对域外周边公厕设施可达性的影响;考虑到公厕设施提供及时性公共服务的实际,文章在评价设施服务可达性时以“就近”为原则,未围绕厕所级别、坑位、卫生环境等公厕设施供给内容进行区别探讨,这些方面有待今后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枫,汪德根.中国旅游厕所建设现状与创新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9):1115.

[2] 陈永森,贺振东.中国“厕所革命”的成就与经验及其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29.

[3]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CJJ 27-2012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4]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GB/T50337-2018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5]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印发[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2):41.

[6] 郭志蒙,白雨,于文成.双重监管下的乡村旅游厕所工程长效管护策略研究——考虑奖惩机制与两类维护模式[J].旅游科学,2022,36(3):130.

[7] 董秉坤,郑陈柔雨,田雨增,等.人居环境视角下城市公厕改造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青城驿站为例[J].城市问题,2023(4):96.

[8] 陶建群,陈阳波,肖鹏,等.株洲:多元共治深化“厕所革命”[J].人民论坛,2020(4):126.

[9] 秦之湄,张伶婉.基于“POI-用地”嵌套关系模型的人流预测方法研究——以成都市青羊区公厕需求预测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1(6):74.

[10] MCGRAIL M R,HUMPHREYS J S.Measuring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primary health care services:Utilising dynamic catchment sizes[J].Appl Geogr,2014,54(4):182.

[11] 姜博,初楠臣,修春亮,等.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可达性综合评估与对比[J].地理学报,2016,71(4):591.

[12] 武田艳,夏清涛,陈震.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85.

[13] 朱磊,胡静,周葆华,等.区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价——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7):190.

[14] 潘竟虎,李俊峰.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55.

[15] 宋正娜,陈雯,张桂香,等.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217.

[16] 朱兴林,黄巧燕,姚亮,等.基于数字足迹的自驾旅游流时空分布及空间网络特征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60(2):123.

[17] 孙卿.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研究——以大西高铁为例[J].经济问题,2023(4):95.

[18] 高岩辉,杨晴青,李继园.城市医疗机构分级可达性与空间公正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3,42(1):68.

[19] 张艳林,李敏,刘宇文,等.基于学籍地址和地理编码的乡村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湖南省株洲县为例[J].地理科学,2022,42(6):993.

[20] 王子琳,李志刚,程晗蓓.中国大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公平性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41(4):621.

[21] 贾文通,黄震方,鲍佳琪,等.基于高铁“门到门”旅行的景区可达性时空差异——以沪宁城际旅行为例[J].旅游学刊,2023,38(2):148.

[22] 田瑾,明庆忠,刘安乐.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旅游可达性测评模型及在山地旅游景区应用研究[J].人文地理,2023,38(2):181.

[23] 翟石艳,何新新,孔云峰,等.基于最优供需分配的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J].地理学报,2022,77(4):1028.

[24] 石晓腾,吴晋峰,吴宝清,等.旅游交通方式比例结构跃迁现象与跃迁带模型——以国内旅游为例[J].经济地理,2020,40(2):189.

[25] 熊雪晨,白鸽,金超,等.基于最近距离法的医疗服务地理可及性可视化表达方法及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4):270.

[26] 王姣娥,熊美成,黄洁.时空约束下的地铁可达性研究:以北京为例[J].地理科学,2022,42(1):83.

[27] 任家怿,王云.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上海市黄浦区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5):774.

[28] 林秀治,陈秋华.福建省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21,41(9):1645.

[29] 唐健雄,马梦瑶.多尺度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工业旅游空间布局及联动模式[J].地理科学,2021,41(8):1428.

[30] 朱磊,胡静,许贤棠,等.中国旅游扶贫地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130.

[31] 韩洁,宋保平.陕西省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水利旅游空间体系构建[J].经济地理,2014,34(11):166.

[32] JOHN RADKE,LAN MU.Spatial Decompositions,Modeling and Mapping Service Regions to Predict Access to Social Programs[J].Geogr Inform Sci,2000,6(2).

[33] 仝德,孙裔煜,谢苗苗.基于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深圳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113.

[34] LUO W,QI Y.An enhanc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E2SFCA) method for measuring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primary care physicians[J].Health Place,2009,15(4):1100.

[35] 陶卓霖,程杨,戴特奇.北京市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5):616.

[36] DAI D J.Racial/ethnic and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Where to intervene[J].Landscape Urban Plan,2011,102(4):234.

[37] DAI D J.Black residential segregation,disparities in spatial access to health care facilities,and late-stage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in metropolitan Detroit[J].Health Place,2010,16(5):1038.

[38] 陶卓霖,程杨.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5):589.

[39] 樊亚明,田丽莹,陈昭宇.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可达性评价及规划响应——以桂林市为例[J].规划师,2023,39(2):125.

[40] 陈维妮,杨柳,孙建伟,等.基于空间公平的农村小学布局优化研究——以贵州省黄平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0(5):138.

[41] WANG F H.Measurement,optimization,and impact of health care accessibility:A methodological review[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12,102(5):1104.

[42] 程敏,黄维维.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上海市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9(2):129.

[43] 李庆.空间相关性对各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9):91.

[44] 马继,谢霞,秦放鸣.中国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5):8.

[45] 张爱霞,马斌斌,卢家旺,等.基于POI数据挖掘的兰州市休闲旅游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11):200.

[46] 郭昊,刘军胜.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及其差异[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9(6):96.

(责任编辑 武维宁)

猜你喜欢
可达性空间格局旅游景点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Have a Good Trip
京津冀地区民用机场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分析
山区生态补偿保护成本的空间差异研究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综述
价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14:15:1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云南省烤烟产量空间格局及其原因分析
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