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中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2024-01-01 00:00:00焦连志黄一玲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专题教学中共党史

[收稿日期]2024-05-13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基于接受理论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2JDSZK132);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因事而化:后疫情时代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2022196);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分中心专项课题资助成果“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JDJS02);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所重点专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的数字化课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18);202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生评价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Z202311021)。

[作者简介]焦连志(1979- ),男,山东诸城人,博士,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黄一玲 (1982- ),女,安徽桐城人,博士,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人物是开展大学生爱党爱国教育的生动素材。 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以人物为经,以历史为纬,能够让历史教育鲜活生动,发挥榜样力量,发挥人格育人和情感育人作用。组织好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要选取代表性党史人物,围绕党史人物充分备课,用心组织教学过程。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要立足人物开展历史讲授;历史人物评价要注意价值立场和价值导向,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重视理论育人与人格育人、情感育人、价值育人的统一。

[关键词]党史人物;专题教学;历史教育;中共党史;人格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6-0143-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6.0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中华民族历来有治史的传统,更有鉴史的智慧,历史教育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历史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以让我们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更好地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走好前行的道路。特别是在全党上下实现我们党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注重对“四史”的学习,从“四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进一步夯实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中国文化中历来重视以史育人,重视历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而历史人物是感知历史的“桥梁”——中国人尊崇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历史人物的尊崇。一代代历史人物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主线索,构成了中国精神的脊梁,我们从历史人物身上感受历史、感悟历史、感受历史的风雨际会和历史前进的脉搏,感悟历史人物所承载的优秀价值;中国人对历史的骄傲也源于对历史人物丰功伟绩的尊崇,对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自豪自信。因而历史人物就是历史的承载者,是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史人物作为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串联起“四史”的重要链条,是以史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也是大学生以党史人物为中介,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学习党史人物身上优秀精神价值,引领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以党史人物为经、以历史为纬,充分利用了专题教学主题聚焦、内容深入生动的优势,是开展“四史”教育,引领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途径。

一、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教学思路

“史者,记往事已勖来者。”历史有着重要的资政育人的功用,“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蕴藏着走向未来的答案。以史为鉴,如何让过去的历史更加丰满起来、鲜活起来?捍卫真相,如何遏制解构、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2这些疑问是当前“四史”教育需要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教育教学的实践来看,历史人物专题教学可视为是在历史教育教学中“让历史丰满起来、鲜活起来”和“遏制解构、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一)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让历史教育鲜活生动

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历史就是一代代人的故事,就是一代代人的奋斗历程,人事的代谢构成了历史,而人物是历史的载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杰出的历史人物就是人民群众的代表,他们的奋斗就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奋斗,他们的历史功绩就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功绩。杰出历史人物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代表着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迎接历史挑战、求索时代课题的奋斗精神和奋斗足迹。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往往是高度凝练、抽象概括的,它要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中总结概括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展现历史的本质和主流,要努力反映历史变迁的主线,要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出历史规律,从而发挥历史鉴往知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但这样的历史讲述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历史教育往往显得过于“高大上”,不够“接地气”,不能扣人心扉,从而真正地入脑入心,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人是历史的起点,因为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历史教育的起点也是人,人是历史教育的价值主体,历史教育的目的是资政育人,因此历史人物专题教学能够更好地勾连历史人物与历史教育,承载起历史教育的使命。历史人物专题教学将历史的讲述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身上,以历史人物为载体来展现历史,历史因此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历史人物专题教学也把历史还原为一个个关乎“人”的故事,让我们从人物的命运和成长中感受人物的成长和奋斗,感受时代的脉搏,感受历史的脚步。同时,学生也能从历史人物专题教学中,从历史教科书的字里行间,感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感悟一个个关于生命、关于奋斗、关于成长的故事,历史就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冰冷枯燥的文字,而是因此变得有血有肉,鲜活丰满,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把握中深入理解历史。

(二)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能够发挥榜样力量

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历来都将圣人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作为处身立世和人格培育的榜样,榜样教育是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古代中国以历史为宗教的观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人对于历史榜样人物的重视。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对榜样的宣传教育,引导整个社会向榜样人物学习,向榜样人物看齐,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个体的成长,引导社会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引导社会道德风尚。从榜样教育的内在教育机制来看,它是利用目标激励机制来达成相应的教育目的。“从人类行为机制角度看,人类通常需要一定的目标刺激才能展现出某种行为举止,或采取某种方法举措。榜样形象实质上等同于建立一个实体目标,当学生寻求到一个学习榜样后,就会将其设为自身行为举止、学习发展的动力源,努力靠近目标。”[3历史人物作为历史进程中的杰出榜样,当然可以以他们为支点,围绕历史人物成长展开丰富生动的历史教育,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示范作用,更好地激励学生以历史人物为榜样,来努力学习,成长成才。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在青少年乃至全社会都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4。在党的历史上,有许多党史人物,他们和当代青年年龄相仿,却为了国家和民族,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许多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榜样作用将为青年的成长发挥榜样的示范性、引领性意义,引领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能够发挥人格育人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兰迪·拉森和戴维·巴斯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特质和机制的结合,具有组织性和相对持久性,它们影响到个体对心灵内部的、物理的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与它们的相互作用[5。人格教育只能坚持以人格育人格,人格的力量具有强大的感召人、鼓舞人、引领人和激励人的作用,“人格育人具有隐性、间接、渗透、协同和长效的特点”6,有着无可替代的育人优势,因而人格育人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从育德铸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来看,育德铸魂的重要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因为健全人格是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人格塑造是人成为理想人的基础。健全的人格成为学生引领未来的根本”7。因此,在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要重视人格育人的作用。

时任第九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人格的魅力和感召力。党史人物作为在为党为人民光荣奋斗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的代表,他们以对马克思主义无比忠贞的信仰,以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愿意牺牲一切的崇高品格,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排除万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成为共产党人的杰出典范,也铸造了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树立了共产党人的伟大形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就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尽管如此,但“他一生可能有过许多敌人, 却未必有一个私敌”[8。马克思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奋斗和牺牲的精神塑造了他的高尚人格,去世以来一直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怀念。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英国BBC广播公司评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足见马克思在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在内的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也足以证明马克思的崇高人格魅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史人物都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讲述这些党史人物的过程。就是展示他们伟大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挥人格育人力量的过程。因此,在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人格育人的作用,更好地利用党史人物的人格力量感染人、影响人。

(四)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能够发挥情感育人作用

人是一个有着包括情感在内的多种需要的高级动物,需要是人的行为的起点,而情感需要是引发人思想变化的重要切入点。“情感教育的研究表明,人是一个认知和情绪情感交融在一起的完整的生命体,人的生命的健全、协调发展离不开认知,更离不开情绪情感;且无论认知还是情感,在人的生命当中是合而为一的,在彼此交融中互为生长和发展的前提。‘整全人’的成长过程是道德情感和价值原则相统一的过程。这个统一的交汇点,就是人的价值观。”[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铸魂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培育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必须从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相统一的角度去认识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阶级要能够扮演这个角色,就必须在自身和群众中激起瞬间的狂热。”[10这个过程需要情感的激发,纵览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多少优秀共产党人都是抱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这种崇高的爱国情感成为激励革命前辈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着优秀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既要讲清和生动展示党史人物的革命情感,让党史人物的崇高革命情感成为感染和激励大学生的精神力量,通过引发情感的共鸣来促进学生的情感转化,同时教师自身在讲授中也要有真情实感,真心诚意、饱含深情地去展示党史人物的情感。如果教师在讲授时没有情感投入,甚至为了迎合学生而故意调侃,或者恶意解析党史人物的情感。就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教育者必先受教育。2021年4月2日,郑州大学周荣方老师在思政课堂上给学生讲焦裕禄的故事,讲到动情处竟然哽咽流泪,不得不停下来擦眼泪,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情感的真实投入会引发和学生的最大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受影响,这种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在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种情感的力量来育人,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二、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具体设计

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作为以党史人物为中心展开的历史专题教学,并非以现成的教科书为基础的,它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主动性和创新性,构建以人物为中心,以人载史、以史鉴人的专题教学模式。教师需要从选取党史人物、充分备课、展开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等几个方面努力,来精心组织党史人物专题教学。

(一)选取代表性党史人物

对于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而言,党史人物是核心,是灵魂,是展开全部教学内容的关键,也是展开历史教育的重要依托。因此,组织好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一定要选好党史人物,党史人物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在党的光辉奋斗历程中,党史人物英雄辈出,灿若群星,但受课程时间所限,不可能全部呈现,因而选取哪些党史人物进入课程教学内容就成为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关键。党史人物选取要有代表性,这是总要求,具体而言,代表性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史人物选取应当注重不同历史时期党史人物的代表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对的挑战不同,需要解决的课题不同,党的奋斗任务和奋斗内容也有所差别,因而要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党史人物,从而以这些党史人物为载体,来展开相关历史内容的讲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党领导人民在光荣奋斗中所创造的历史。

第二,党史人物的选取要注重党史人物精神品质的代表性。党史人物的身上,往往有着许多可贵的精神品质,如忠贞不渝、百折不挠的信仰,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的品德,勇于斗争、敢于牺牲的意志,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等等。这些精神意志品质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是从事伟大斗争的精神结晶。在选取党史人物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党史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的代表性,尽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呈现党史人物所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品质,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学习党史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二)围绕党史人物充分备课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认真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必经阶段,也是教师责任心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所涉及的党史人物,其人物成长、从事革命斗争的时间跨度往往比较长,人物的成长与斗争又具有复杂性,因此,我们更要全面了解和学习党史人物的人生历程和所从事革命斗争的历程,全面了解党史人物的思想成长、转变的过程。

因为党史上的人物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其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毛泽东早年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经历了从改良主义者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我们需要在党史人物的教学中围绕党史人物的成长历程来呈现这种思想的转变,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党史人物不是天生就是英雄人物,也不是天生就是革命家,他们都有一个思想上逐步转化的过程,而且,党史人物的经历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他们也犯过错误,也走过弯路,这些经历真实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让他们觉得英雄人物和伟大业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雄鹰也是由雏鹰变成的,英雄人物也是始于少年,也是从少年逐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以此启发青年大学生看见未来的无限可能。大学生也可以在新时代下自觉将自己的成长与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视察北大勉励大学生时所提出的——“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党史人物的成长来勉励自己成长成才。此外,教师还要全面学习和了解党史人物所承载的历史。围绕党史人物来讲授历史,就必须在全面把握党史人物成长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党史人物所承载的历史,在对历史的整体把握中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成长,更好地依托历史人物来展开历史,努力以“小人物”展现“大历史”、以“大历史”观照“小人物”,从而让党史教育既接“地气”又有历史的厚重感,把握好党史教育中整体性和个别化的关系,真正做好党史教育。

(三)用心组织教学过程

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以专题教学为组织形式,通过教育主题聚焦、内容纵向深化、形式多样化拓展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题要围绕人物展开历史,做到以点带面、通过历史人物展开历史教育过程。教学要遵循人物教学、榜样教学的一般规律,着重从个别中提炼一般,着重提炼历史人物成长奋斗中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以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榜样作用来启发和影响学生,以党史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来激励和引导学生成长,从而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注意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赋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信息化条件下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在主体基础上的教学关系,“教育就是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发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11。因此,教学中要探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选取某个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或者专题讲授展示,让学生带着目的和任务主动去搜集历史人物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发现历史、自己走进历史,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点评,把对党史人物的学习引导到课程目标上来,做一定的主题升华,这比单纯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育方式要有效得多,也可以充分发挥同伴育人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多采用主题讨论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学习,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到红色遗址、党史人物故居等场馆进行参观实践,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育人,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现场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最后,还要善于利用红色网络媒体资源、影视资源等,用这些易于调动学生兴趣的参与方式来开展教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这些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可提升学习成效。

三、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要立足人物开展历史讲授

人物是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灵魂,党史人物专题教学要立足人物。立足人物不是简单地讲授人物生平、人物功绩,而是把历史还原到一个个真实的“人”身上,以“人”的视角来呈现历史。历史人物讲授总体上遵循“小”处着眼、“大”处收尾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要从“小”处、小事讲起。伟大起于平凡,英雄起于草莽,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英雄,没有天生的伟人,所有的英雄和伟人都是在人生的成长中不断学习、不断淬炼,最终才成就了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党史英雄人物而言,“正因为其崇高,反而显得过于高远;正因其毫不利己,所以令人望其项背。因此,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寻找这些伟人身上的‘平凡’小事,才能让学生对伟人事迹产生共鸣和认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小”处着眼就是要将党史英雄人物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把党史英雄人物还原成为普通的人,讲述党史英雄人物的“平凡小事”,然后从这些“平凡小事”中提炼他们成长为党史英雄人物的“大道理”。如雷锋就是做了许许多多平凡的小事,也是我们普通人都可以随手去做的乐于助人的事情,最后锤炼了雷锋的无产阶级觉悟和共产主义精神,使雷锋成长为一位伟大的道德楷模。通过对党史英雄人物“平凡小事”的讲述,还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党史英雄人物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不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如将军起于行伍,他们也是由普通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也不是不犯错误,但他们懂得从错误中学习成长,逐步实现自己思想上的蜕变,才从普通人成长为英雄人物;他们不是没有爱与情感,只是他们把对妻子孩子的爱、把对家人的情感融入为国家为人民的“大爱”之中,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才成就了英雄的一生。这样的讲授才会让学生觉得“接地气”,才会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去,每个人都可以为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总之,历史人物专题教学不能只追求“高大上”,不能只追求崇高,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上升的,人的思想道德、价值成长有其内在规律性,不可能立刻变成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有着崇高价值追求和信仰的人,这里有一个矛盾变化的过程。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结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调、呆板,教师讲起来苦口婆心,学生上课萎靡不振,学起来味同嚼蜡,听起来昏昏欲睡,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把党史英雄人物还原成为普通的人,然后生动展示党史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关系,从而以党史英雄人物为人生楷模,脚踏实地、不断成长。

第二,对历史人物讲授总体上遵循“大”处收尾的原则。前文强调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要从“小”处、小事讲起,主要是为了生动还原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通过还原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来让历史人物接近普通人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成长,从而产生亲和力和影响力。但是对历史人物的讲述还应当遵循“大”处收尾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能只抓住历史人物的“小”处、具体历史事件不放,或者追求事件讲述的娱乐性,任意杜撰历史“细节”,揣摩历史人物所思所想,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或者是只讲一些历史人物的小事、逸事,不注意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拔高,不注意塑造历史人物形象,让历史人物的讲述“市井化”;或者是抓住历史人物在历史中所犯的错误不放,片面渲染甚至是夸张历史人物所犯的错误的严重后果,讲许多“雷人”“雷语”,颠覆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历史评价,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沼;等等。甚至因此引申到否定党史上一些已有定论的事件,乃至出现了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旗帜鲜明地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出现这样一些问题都是只遵循了“小”处着眼而忽视了“大”处收尾的原则,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的讲述,包括对历史人物所犯错误的讲述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站稳立场,注重讲述的立场原则,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讲述包括对历史人物所犯的错误的讲述的客观性,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局限性,理解那些历史错误的客观必然性、偶然性等因素,最终引导学生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价提到一定的高度上来,注重塑造历史人物的正面形象,并注重挖掘和发挥其正面教育意义。

(二)历史人物评价要注意价值立场和价值导向

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重要目的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教育之外,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功过,正确把握历史评价的尺度,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同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学习党史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以此为榜样,更好地引导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历史人物的评价必然要涉及历史人物评价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导向。一些党史上的人物可能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认识的局限性,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弯路,犯过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从而导致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论者或别有用心者或借“重新发现历史”和“重新评价历史”之名,只及一点,罔顾全面,脱离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重述”历史或者“重评”历史,贬抑党史人物的功绩或者人物形象;或故意歪曲历史事实,恶意揣摩、解读领导人的行为动机,以此丑化和抹黑党史人物;或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绩和缺点,在人物评价问题上不能坚持两点论;或片面放大党史人物所犯的错误,而不考虑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都是价值立场出了问题。“评价历史人物不仅仅要搞清楚‘历史事实’, 更重要的是要明‘义理’,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评价分辨善恶美丑, 或者彰显其人格魅力, 汲取其精神养分;或者警醒后人, 避免重蹈覆辙。”[13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立场;评价历史人物都应当考虑到时代条件的限制,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 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 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14。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应当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既要“放出去”,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又要“收回来”,通过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从而树立党史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尊崇党史人物。

(三)重视理论育人与人格育人、情感育人、价值育人的统一

党史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用党的光荣奋斗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全党,凝聚力量,明确前进的方向,并从历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理论教育是重要的形式,也是重要的目的,但是在重视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理论育人与人格育人、情感育人、价值育人的统一。

1.理论育人是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基底。党史人物专题教学通过以党史人物为载体,来讲清楚党的历史,讲清楚党的奋斗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探索历程,进而引导学生加强党史学习,加强对党史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以党史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

2.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要重视人格育人的力量。人格教育只能坚持以人格育人格,人格育人是激励学生品味人格、升华人格的重要路径。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人格发育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人格的榜样,需要人格力量的感召。党史人物“之所以让我们产生‘高山仰止’的崇敬仰慕, 最根本的原因未必是由于他们做出了多么巨大的、客观实际的贡献, 而是他们在一生的功业当中所修养而成、蕴含其中的伟大人格对我们产生了一种发自生命内部的感召力量”[15。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所选取的党史人物无疑都是人格楷模、人格榜样,在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我们除了要以党史人物为依托,认真学好党史以外,更要学习党史人物的伟大人格力量,重视人格育人,以党史人物为楷模,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通过榜样的人格精神对受教育者进行熏陶, 与受教育者产生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层面的影响, 实现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升华。”[16通过从党史人物人格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力量,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铸就爱党爱国的人格底色,努力使自己形成党和国家需要的理想人格。

3.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是育人的重要原则。情感育人也是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力量,情感是理性的“切口”,是激发情感进而达成深刻理性认知的重要路径。正如有学者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的激情教育时所指出的,“激情教育是切入口却非源诉求,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应是将‘激情’固化为更为深刻和稳定的‘长情’,激情是理性爱国的助燃剂,但长情才是理性爱国、文明爱国的根本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激情教育时不仅关注讲述的感染力,更要关注理论阐发的彻底性和科学性,要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建立在真挚的情感认同和坚实的认知理解基础之上”[17。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情感教育方式,用党史人物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来感染人、影响人,进而形成爱党爱国的理性认知。

4.价值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重要价值目标。价值理性在人的认知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指引人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指南。党史教育的价值指向是价值育人,这也是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重要价值目标。党史人物身上承载着许多优秀的价值信念和价值追求,他们的奋斗和光荣业绩源自他们对党的价值信念的忠贞信仰和不懈追求,通过党史人物专题教学,在对党史人物奋斗历程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感悟真理的力量,感悟党史人物的崇高价值追求和信仰的力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信仰和价值追求,并以此引领自己的成长。

党史人物专题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育人与人格育人、情感育人、价值育人的统一,这是党史人物专题教学取得最大育人成效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这四者的关系,以情感育人为起点,以人格育人为导引,以理论育人为基底,最终实现价值育人。这样就形成了四种育人形式的“同频共振”,打通了理论育人与人格育人、情感育人、价值育人的“通路”,将四者殊途同归于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这一过程也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相统一的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史人物专题教学中理论育人与人格育人、情感育人、价值育人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史人物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J].共产党员(河北),2016(21):4-5.

[2]人民日报评论部.“用史实发言”才能坚守记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N].人民日报,2015-08-07(05).

[3]付欣.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发挥榜样激励机制作用的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211-212.

[4]习近平.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3(10):2-5.

[5]〔美〕兰迪·拉森,戴维·巴斯.人格心理学[M].郭永玉,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

[6]项红专.人格育人:教师育人能力建设之锁钥[J].中国德育,2021(02):34-37.

[7]吴朝晖.为未来而学习:面向21世纪的通识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29-31.

[8]〔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马克思传[M].易廷镇,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35.

[9]王平.价值观育人的情感教育阐论[J].教育研究,2020(10):33-44.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

[11]魏立言.教育主体论(上)[J].上海教育科研,1989(05):12-15.

[12]张湖北.思品课教学中榜样案例的选择问题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04):56-58.

[13]白翠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论”的专题教学设计——基于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2016(03):164-168.

[14]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02).

[15]范人伟,白如雪.“榜样示范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33):115-117.

[16]徐丹红.思政教育体系中榜样教学的价值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3):77.

[17]张一璠,江雪莹.爱国主义教学中情感教育与理论教育关系论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0(19):100-104.

(责任编辑:姜佳宏)

Teaching Thoughts and Design of CPC’s Historical Figures in “Four History” Education

JIAO Lianzhi1, HUANG Yiling2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1306, China;

2 East China Universc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306,China)

Abstract: History is the best textbook, the party historical figures are the vivid materials to cultiv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love of CPC and our country. The special topic teaching of CPC’s historical figures can let history education be alive and vivid, set a personal example for students, and play the roles of personality education and emotion education. The special topic teaching of CPC’s historical figures should select representative CPC’s historical figures, comprehensively study and understand party history figures, and carefully organ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special topic teaching of CPC’s historical charact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to carry out the history teaching, the 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figur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value position, consciously resist the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unity of theory education, personality education, emotion education and value education.

Key words:" CPC’s historical figures; topic teaching; history education; history of CPC; educate people on the basis of personality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专题教学中共党史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东方教育(2016年15期)2017-01-16 10:45:50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9:02
高中物理专题教学的组织策略
中国境遇视野下的《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新思路
戏剧之家(2016年11期)2016-06-22 13:05:50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
考试周刊(2016年36期)2016-05-28 01:48:43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热诚欢迎订阅2013年《中共党史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