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征宇 北海职业学院
2020 年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将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资源优势,有效促进我国需求结构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而现代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其发展水平的提升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成的内在要求。从广西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区位是优势,但物流是短板。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物流发展水平,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突破和有力推手,做活广西通道经济,才能为广西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衡量物流业发展是否够“高”,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马梦蕾等、王一斐、陈梦瑶等、陈莹、王鹏等、汪传雷等、贺盛瑜等、郭玉侠等指出物流业的发展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质量与水平是相互作用、紧密相关的。王一斐、钟昌宝等、刘聪等、王强等则认为物流业规模水平、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及物流运载能力是物流业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有学者指出,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尽量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比值,即用最少的支出完成最大价值的物流运输,实现“降本增效”。卫宇杰等、李敏杰等也在相关研究中探讨了如何对物流业进行“降本增效”。段炼、王小丽等、甘卫华等、徐剑等、全春光等、赖靓荣等都认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还有学者认为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朱翔宇则更加直接地指出,行业发展对民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就业、收入和税收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成果颇丰,但缺乏统一标准。并且,以“双循环”为背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双循环”背景下广西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统计年鉴数据对其进行熵值分析,并据此探讨广西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径。
根据指标的科学性、代表性及可获得性,综合考虑“双循环”背景下广西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各影响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本文构建了由发展质量、效率、动力、贡献4 个一级指标及16 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广西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广西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发展质量这一指标,笔者以发展结果为切入点,从“质”与“量”两个方面来评价。“质”的角度,以物流结构来衡量物流业的改善度,选取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值增加值比重来测算。“量”的角度,以物流规模来评估物流业所达到的高度。现阶段,由于广西地区没有系统的社会物流量相关统计,而货物运输又是物流活动中实现位移的中心环节,故选用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来代表社会物流规模。另外,物流业增加值是物流活动为社会提供最终成果的货币表现,也是衡量社会物流规模的重要指标。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应用最少的支出完成最大价值的物流运输,实现“降本增效”。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是物流业“降本增效”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但受限于社会物流量相关统计的缺失,无法获取广西地区的社会物流总费用。而又有相关研究表明,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下降,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也会下降,故选取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来衡量物流业的“降本”成效。在“增效”方面,选取劳动生产效率、资本生产效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本文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考虑指标前后之间的相似性,兼顾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征及要求,构建“创新、绿色、开放、信息”四大发展动力指标体系,选取物流业RD 经费投入强度、物流业RD 人员数、单位产出能源消耗量、货物进出口总额、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这五个指标来分别体现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情况。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分为经济贡献与社会贡献两个方面。选取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来衡量物流业发展的经济贡献;选取邮路里程、物流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就业总人数比重及物流业劳动者报酬占物流业增加值比重这三个指标来评估物流业发展的社会贡献。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为了避免各指标在权重赋值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选用熵值法这种客观赋值的方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及得分。
(1) 指标设定
借助2011—2020 年《广西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选取16 个二级指标2011—2020 年这10 年的数据,则xij即第i年第j项指标的数值。
(2) 指标处理
由于16 个指标中存在计量单位不一致的情况,既有百分比指标,也有数值指标。因此要把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即令xij=|xij|。此外,在运算中,为消除指标属性不同对运算结果的影响,还需对指标体系中属性不同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16 个二级指标中,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x5)及单位产出能源消耗量(x10)这两项指标为逆向指标,故需要将其作逆向化处理,其他指标则作正向化处理。
(3) 计算指标所占比重
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值所占比重,用pij表示:
(4) 计算指标信息熵及冗余度
设指标信息熵为eij,则,eij∈[0,1];设各指标信息熵冗余度为dj,则dj=1-e。
(5) 计算指标权重
设指标权重为wj,则
(6) 计算指标得分
设第i年第j项指标的得分为sij,则sij=wij×xij。得出第j项指标第i年得分后,取平均值即该项指标的最终得分,即
基于以上模型,利用stata 进行数据测算,结果如表2、表3 所示。
表2 各维度熵值得分及排名
表3 各指标权重、得分及排名
由于各维度下二级指标的数量不完全相等,故取其平均数来对四个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表2 中可以看出,得分最高的维度是发展效率,其后依次为发展贡献、发展质量及发展动力。由此可见,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是广西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接下来看各指标的权重及得分情况(表3)。高分段指标有2 个,分别是邮路里程和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其中,邮路里程隶属于发展贡献维度,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隶属于发展效率维度。不难看出,广西现代物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以“降本增效”为首要任务,更要以“全民共享”为落脚点。
中分段指标有7 个,分别是货运量、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劳动生产效率、货物进出口总额、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物流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就业总人数比重、物流业增加值。其中,发展质量指标2 个,发展效率指标1个,发展动力指标2 个,发展贡献指标2 个。
低分段也有指标7 个,得分均低于0.030。其中,有3 个指标都隶属于发展动力维度,分别是物流业RD 人员数、物流业RD 经费投入强度及单位产出能源消耗量。这表明在“双循环”背景下,相比于创新、绿色,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应更加重视开放、信息这两大要素的驱动力量。
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广西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应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由粗放式外延扩张向集约式内涵增长转变的步伐,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提高物流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全面推进“降本增效”。与此同时,要加强地区社会物流量相关统计,为本地区制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应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民共享为目标”的发展。广西应加快完善本地区现代商贸流通及城乡消费物流体系,构建全面覆盖城乡地区的物流配送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现代物流的需求,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为建设全区统一大市场提供重要保障。
区位是广西的优势。要实现本地区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即以广西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及“一带一路”等为依托,大力推动本地区陆海空内外联动发展,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与国际物流网络的高效联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所在。为推动广西现代物流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应加大传统物流基础设施,如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物流园区等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力度,协同融合各类物流资源,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同时,以科技赋能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农村物流新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