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知识图谱研究分析

2023-12-14 09:48:34樊其亮张立环张誉馨李艳平
全科护理 2023年34期
关键词: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

樊其亮,张立环,张誉馨,李艳平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也称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病理改变为盆腔组织增生、结构破坏及粘连,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而引起的一系列女性生殖道后遗症疾病[1-2]。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带下量多、下腹坠胀感及腰骶酸痛等[3]。中医古籍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或慢性盆腔炎病名记载,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症瘕”等病证范畴中[4],其发病率较高、病程长、易复发,长期困扰女性身心健康[5]。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6]。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成效,病人易于接受。中药灌肠使药物在肠壁吸收,盆腔组织血液循环丰富,药物直接渗透到盆腔周围组织[7]。研究证实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明显改善症状,具有良好疗效[8-9]。相关研究文献较多,但是文献质量参差不齐,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较欠缺。

美国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被广泛用于文献数据计量分析,为研究趋势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10],近年来在医学领域较为常用[11]。故本研究使用CiteSpace 6.1.R6(64-bit)软件对2012—2022年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上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相关研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CNKI,设置检索类型为“期刊”,检索条件为“主题”,中文检索词主要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灌肠”“保留灌肠”,语言限定为中文。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初步检索共获取737篇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后,删除不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89篇文献。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公开发表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相关期刊文献。2)排除标准: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个案报道、会议通知及报纸文献。

1.3 数据转换与处理

将从CNKI中筛选出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导出后将文件重命名为“download_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txt”。利用Excel软件统计发文量年度分布后绘制折线图,再将文件导入CiteSpace 6.1.R6(64-bit)软件中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和分析[10]。设置时间跨度为2012—2022年,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修剪方式为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他设置均为默认参数。

2 结果

2.1 发文量

2012—2022年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文量总体呈稍上升后下降趋势,中间存在波动。在2012—2014年发文量稍增加,说明该领域得到研究者更多关注,2015年以后发文量下降,且2020年发文量仅19篇。详见图1。

图1 2012—2022年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领域的年发文量变化趋势图

2.2 作者和机构分析

借助CiteSpace,设置节点为author,得出作者合作共现图谱。节点代表作者,节点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量,作者间合作用连线表示[12]。共生成节点302个,连线127条,网络密度为0.002 8的作者合作共现图谱,详见图2。27名作者发文量≥2篇,其中韩丽、樊晨璐、刘波等;崔文、李亚萍分别形成小的合作网。作者之间合作较多的是2人或3人,其余研究者合作较分散。共涉及285所机构,连线数为42条,网络密度为0.001。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依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多为学校与其附属机构之间的合作,大部分机构与其他地区机构无关联。详见图3。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共纳入275个关键词,其中18个关键词出现频次≥10次。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见表1。其中中药灌肠、护理、盆腔炎出现频次分别为283,57,51次。

2.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共生成#0中药灌肠、#1中药、#2盆腔炎、#3临床疗效、#4红藤汤、#5疗效、#6抗生素、#7治疗效果、#8临床效果9个聚类。网络模块值(Q值)为0.494 2(>0.3),轮廓值(S值)=0.850 4,提示此聚类显著、合理。在关键词聚类图谱的基础上绘制时间线图,见图4。

2.3.3 关键词突现分析

2012—2016年主要集中于灌肠疗效观察、灌肠联合口服药物及理疗等方面研究,2018—2020年主要在于观察临床疗效、炎症因子等方面研究。突现强度前15位的关键词见图5。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遗留的病变,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6]。发病率为30%~60%[13],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严重者手术治疗。随着中医发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明显效果。中药灌肠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用的外治法之一,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14]。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较多,故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3.1 发文量分析

从图1可看出,总体发文量较少,发文量总体呈稍上升后下降趋势,2015年以后逐渐下降,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研究热点,转换研究方向。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较少,未来在重视文献量的基础上也应更加重视质量。

3.2 作者和机构合作分析

通过作者和机构合作知识图谱结果发现,大多数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发文量多为1篇,且仅有27位作者发文量超过2篇,未形成密切的作者合作网络,未来需要扩大作者合作范围。天津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且发文量仅3篇;各机构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主要是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需加强各机构间的彼此联系,推动该研究领域发展。

3.3 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得出,2012—2022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药灌肠的护理及中药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人的临床疗效等方面。中药灌肠是临床常见的辅助治疗,药液直接被肠黏膜吸收,可避免首关效应,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人应用中药灌肠疗效显著[15]。与其他中医疗法联合应用时优于单一应用,有助于降低其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16-17]。关键词突现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突现强度越大前沿趋势越明显[10]。通过对突现词的分析可以看出,2012—2016年除了保留灌肠疗效观察外,中药口服、理疗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人综合护理等是当时的研究热点。中药汤剂口服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疗法,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常与外治法联用。研究发现,逍遥舒坤汤灌肠联合口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细胞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汤剂口服治疗[18]。其他中医外治法如艾灸、穴位按摩、刮痧也能改善病人症状[19]。2018—2021年逐渐倾向于艾灸、中药热敷及炎症因子的监测。从上图可知,关于中药灌肠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面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作用原理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逐渐倾向于作用机制的探讨及联合其他中医疗法的疗效。因此,今后该领域的热点逐渐在于发掘探索药物作用机制、炎性因子及与其他中医疗法联合应用对于该病症的疗效。

4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该领域发文量总体较少,不同团队及不同地域间缺乏合作,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注重临床疗效研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欠佳,还需深入探索。本研究仅检索了CNKI,未检索其他中文数据库,可能遗漏其他期刊的文献。纳入的文献未考虑文献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研究中要扩大数据来源。

猜你喜欢
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6
春天的“后遗症”
意林(2021年11期)2021-09-10 07:22:44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当代水产(2021年4期)2021-07-20 08:10:54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48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