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丹
2021年施行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革新,要求把政治能力建设贯穿继续教育全过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出版事业发展需要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要求,注重质量和实效,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推动出版业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时,在全国范围内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或顺延至下一年度”[1]。从2010年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学时增加到90学时,可见国家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完成后的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继续教育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烙上了时代的印记。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总体而言,它是针对非脱产人员进行的一种再教育活动。
继续教育是更新编辑知识、提高编辑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续教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版行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开展继续教育,更新编辑知识结构、拓宽编辑知识领域、提升编辑能力水平。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有目共睹,各种前沿科技层出不穷,编辑继续教育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编辑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展业务技能、提高业务素养。编辑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直接关系到稿件的质量,不可能通过一次系统学习掌握全部的编辑出版知识,而知识结构的更新也不允许编辑只停留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编辑通过继续教育加强自我学习,对编校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现如今信息瞬息万变,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前沿理论、新技术不断开发利用,也影响着出版业态,这对编辑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编辑要抓住这种机遇,创新思维模式,这就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获取作为编辑应具有的各种新知识,新能力。活到老,学到老,继续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否则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编辑的工作方式逐渐融入各种新媒体技术,以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来促进出版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创新‘互联网+’模式下编辑的工作方式”[2]。编辑只有在转型时期针对自己知识和技能的短板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才能适应时代需求,促进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的编辑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编辑这一职业对编辑提出的要求,也是编辑继续教育的意义所在。
编辑继续教育是一种对编辑岗位的在职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不断补充、拓展和提高的教育。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编辑素质得以提高的主要途径,是编辑出版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强实力的保证。编辑是出版业的核心骨干力量,编辑的能力决定了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编辑接受系统的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编辑业务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出版业进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时期。然而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出版从业人员更加需要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是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硬性规定。此外,还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在岗编辑也应主动参加继续教育,这对于能力的提升和编辑职称考试都很有帮助。
编辑继续教育自开展以来,主要采取线下集中讲座与线上PC端视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但随着技术发展和编辑业务多元化,单向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编辑业务学习的需求。即使授课专家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影响,但所授内容如果与编辑实践脱节,培训效果仍然会大打折扣。在课程类别上,编辑期望更多的经验交流类、案例分析类课程,项目实践演练、观摩考察的培训方式也是编辑较为欢迎的授课方式。在教学内容上,编辑对于业务能力学习的相关课程也相当重视——无论是业务能力提升课程,还是行业规范政策解读类课程。但编辑在实际中学习的培训内容与需求尚有距离,出版政策导向、版权知识、项目管理等内容涉及不多,无法满足编辑的差异性需求。编辑课程内容的设定应覆盖出版专业的方方面面,以适应编辑需求的差异性。继续教育若能从实际出发,设计差异化课程,培训对象才会获得实际的受益,编辑能力和编辑素养才会获得切实提高。
调查显示,“从‘编辑期待参加的培训内容课程’问题的调研反馈来看,受编辑欢迎和期待的课程内容前三项为:编校业务知识和选题策划能力的提升,分别占58.04%和52.74%,新媒体与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占比40.96%。”[3]编辑继续教育的设计方向可重点围绕这些主题。
对于授课专家的选择,编辑更倾向于业界优秀同行或者出版领域知名专家。因为这两类人出版经验丰富,掌握行业规范前沿知识,也有实际项目运营的成功案例,授课内容较好地契合编辑业务。他们的教学对于编辑拓展学科边界、开阔视野,掌握新媒体运用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切实帮助。
近年来,随着出版物质量考核加强、经济效益指标逐年增加等多重压力,更多的编辑希望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每年继续教育的机会实现半脱产式学习,获得更多培训学习、拓宽视野和人才交流的机会。
在继续教育的学习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对编辑的政治能力建设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也应贯穿编辑继续教育的全过程。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不断增强出版从业者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对出版业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正确认识,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弘扬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出版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献上优质的精神食粮,这应该是对所有出版从业者坚持的教育主题。
我国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加大对著作权、出版管理、信息安全、网络传播、印刷复制等课程内容的重视是很有意义的。在融合出版、跨界转型的新形势下,各种新业态和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正在逐步改写人们对出版行业的传统认知,树立法治意识是编辑基本的业务素质要求,也是开展出版生产活动的基本保障。
职业道德是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职业精神是编辑对自身工作的责任心,是促使编辑在工作中不断奋进、创新的动力。编辑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培育职业精神。课程设置中应增加对我国丰富的出版文化历史中编辑大家、出版历史、出版价值的挖掘和弘扬,以老一辈出版人的担当和胸怀激励编辑奋发向上,以此强化编辑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出版企业要在现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编辑继续教育保障体制。编辑是出版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出版企业应给编辑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出版业态下,传统出版正面临转型和发展的挑战。出版企业在拥有高学历人才队伍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编辑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保障制度,投入更多的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学时教育、非学时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发展培养编辑人才对伍,形成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
“27.32%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时间过短、22.77%的被调查者认为缺少学习评价和要求、1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设计不合理、16.13%的被调查者觉得授课讲师水平不高。”[4]
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存在不同的需求。培训机构在课程的设计上应实施精细化安排,分层次、分内容、分业务进行模块区分,有针对性地科学设置各类课程,创新教育观念,提高培训的实用和实践性。出版企业应尊重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差异化,让编辑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或培训方式。
加强培训管理。建议主管部门支持、鼓励有资质、有实力的行业协会、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机构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讲学,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的指导思想,开展更多灵活多样、贴近出版实践的课程内容,以应对编辑业务多样化需求和出版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变化。编辑学员期待的是多元化、菜单式的课程选择。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在进一步推进鼓励办好继续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培训的监管,对培训质量的后续监督、评估和检查,为编辑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课程。
加强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内部资源优势,汇聚各类优秀师资力量,建立健全教育师资库,为编辑继续教育提供优质教师资源。同时,督促授课老师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授课内容,与时俱进,给编辑学员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
优秀的教材、合理的课程、新颖的内容是保证编辑继续教育效果的前提。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各培训机构要加强对继续教育市场需求的调研,邀请专家共同制订规划,编写教育大纲、出版继续教育类教材。教材可以一纲多本,各培训机构、出版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用的教材,依据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达到继续教育的目标。
将继续教育的内容编写为教材,让继续教育有纸质载体,更系统更完善地充实了继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编辑学员可以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之前利用业余空闲时间预习,课后还可以复习。授课老师可以根据大纲或者教材考核编辑学员继续教育学习情况,做到真正的学有成效。
现今,互联网继续教育培训已成为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是线下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在线继续教育与线下面授方式形成了优势互补,甚至更多的编辑学员愿意选择在线继续教育。线上教育的学习方式对于编辑学员来说更为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编辑学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不仅能合理地规划利用时间,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然,编辑继续教育在线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部分网络授课平台缺少交互性功能,没有设置在线学习交流、疑难解答、学员反馈等功能模块,不利于编辑学员之间、编辑学员与授课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授课老师的答疑解惑,也不利于授课内容的更新与调整。此外,目前的在线继续教育平台也比较少,平台上的学习内容更新得不快也不多,建议增加一些趣味性、出版历史知识和出版人物事迹方面的内容,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拓宽编辑在线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涵盖面。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知识更新、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新时代,编辑更应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行业形势,出版行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必须有制度保障,走系统化培养之路。要强化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出版经营管理成效的教育,注重编辑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新时代媒体融合技能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