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 赵 菲 堵亚茹 刘 冰
1.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 河北石家庄 050017;2.河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 050017;3.河北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17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2014年6月,教育部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了2015年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志着“双轨合一”模式的开启[2-3]。由于口腔医学的专业性要求高、实践性及操作性要求强等特点[4],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尤为重要,而标准化的临床实践能力训练作为住培期间的重要内容,是有效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口腔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硕)的培养目标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以往存在的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5],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下不断提高口腔专硕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和培训体系,实现专硕规范化、同质化培养,是培训基地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指出,口腔专硕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6]。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是口腔专硕学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同时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应贯穿于培训过程。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专硕须在3年的硕士在读期间完成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相应的临床科室轮转学习,并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7-9]。“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对培养基地与口腔专硕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在3年的学习中,既要达到研究生阶段所要求的科研任务,又要完成国家发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中住院医师在住培期间的诸多学习任务。
基于国家对口腔专硕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培训基地应科学制定专硕学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多维度、全方位规划专硕培养方案,确保培养高质量的口腔人才。
为充分了解专硕学员在本科期间技能训练情况,基地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前期调研,发现由于不同院校对本科生技能操作训练程度以及实习轮转要求不同,学员临床实践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不断探索,基地由导师带教辅导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分层分段式培养,培训过程共分为口腔基本技能训练、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全面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培训内容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相契合。同时,基地会同各专业基地更新完善了口腔全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专业的培训内容与计划,将学习内容合理分散在技能培训的各个阶段,力求达到夯实基础、逐步提高的目的。此外,住培办与各专业基地共同制订专硕学员轮转计划,不断加强专硕的轮转管理,确保学员充足的临床训练时间,为实现口腔专硕培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过程考核是对住院医师在住培期间临床能力水平与素质的动态评价,主要分为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10]。日常考核和出科考核由科室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具体考核内容与轮转不同科室需要完成的各项学习要求相结合,同时兼顾理论基础、技能实践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年度考核是衡量住院医师年度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由基地联合各专业基地每年定期组织实施,主要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邀请各专业教学专家为不同年级学员设定针对性的技能考核项目。考核方式采取OSCE多站式,同时配备标准病人,充分模拟临床实践。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技能考核结果可以得出,一年级学员基础操作掌握较好,与分层分段式培训计划相符。对于二年级学员,本专业技能已熟练掌握,但不同专业的基础技能水平略有差异,基地2022年度考核中,修复和正畸专业20级学员开髓项目成绩≥85%的占比分别为30%和10%,及格率分别为100%和90%。究其原因可能与学员第二、三年普遍轮转本学科相关科室有关,这也提示在日常培训过程中不应仅侧重本专业培训内容的学习,对于基础技能应加强巩固性训练。基地会同各专业基地深入分析年度考核结果,查找日常技能培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技能培训计划,以便有效提升临床技能培训质量。结业考核结果是培训质量的充分体现,基地历年结业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均为100%,专硕学员培训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这得益于严格、充分的过程培训,医院将进一步总结专硕培养经验,以过程考核结果推动培训质量提升。
为进一步规范住培学员临床操作、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扩大专业知识面,研究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对于学员阶段性任务,以各专业基地为主体设定了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中的病种和技术操作项目、住培结业实践技能考核大纲,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初步构建了以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为重点,医学人文素养培养贯穿始终的培训体系。以一年级住培学员为例,采取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基地定期开展公共课程包括医患沟通、病历书写、临床思维训练等,专业基地每月按照培训计划开展技能训练与考核,确保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和同质化。对于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员,以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核技能考试为主要目标进行专项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口腔临床实验教学中心运用诸多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口腔数字化虚拟仿真培训系统、仿头模型、标准化病人等进行临床实践模拟,培养专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技能水平。基地充分依托技能培训平台,组织各专业基地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口腔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安排带教教师进行专项指导。为保证学员岗前培训效果,做好临床学习前准备,基地根据入学技能考核成绩对学员进行划分,在教学中心完成操作训练任务后开始临床轮转。考虑到专硕学员临床及科研任务均较重,在晚上等空余时间对教学中心进行多学科多项目的开放,为专硕学员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提供弹性时间和多样化的选择。
标准化、同质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重要内容[11],也是提高住院医师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有效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规范性,是口腔专硕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基地应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和要求,结合专业特点与学科特色,制订专硕三年培训过程的临床技能培养计划,确保体现螺旋递进、分级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可分为专业基地课程和轮转科室课程,专业基地课程以大纲病种为基础,同时结合三基三严学习内容,轮转科室课程以轮转学习任务为基础,涵盖各专业常见病及技能操作。专业基地管理是保证住培学员培养质量的核心,以过程考核为抓手,建立健全沟通反馈机制,实现专业基地的核心作用是落实专硕临床技能培养计划的关键。此外,急救能力作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在临床技能培训方案中可设置为固定学时,第一年修完并且考核通过才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同时在第二、三阶段学习中定期抽查考核,确保急救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口腔临床操作特色项目较多,不同专业之间考核内容差异较大。目前,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实施普遍缺乏量化和同质性,同时培养过程中专硕学员普遍存在临床思维训练不足、临床学习与科研任务分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临床实际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12],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系统评价,可充分提高专硕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基地应严格执行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等多环节考核制度,并通过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探究住培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反馈整改[13],做到闭环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后期阶段,住培学员已基本掌握各项口腔临床操作技能,但尚不够熟练与规范,此时将技能操作比赛模式引入临床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住培学员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员及时查漏补缺,确保临床技能培养的同质化、规范化。将技能操作比赛模式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培训效果[14],成绩优异的学员可推荐参加全国口腔专业住培学员技能比赛。基地可每年定期举办实践操作竞赛,内容可涵盖接诊病人、基本技能、转向技能操作等。通过持续完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通过模拟实训、临床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住培学员的临床操作技能水平。
口腔专业具有实践性要求高,专业性要求强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VR)技术等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口腔实践技能操作训练过程中[15]。因此,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技能培训教学过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住培学员可通过在模型上进行反复多次操作练习,模拟真实临床操作过程,完成口腔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减少临床操作中出现医疗差错的可能性,为口腔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为实现“双轨合一”模式下口腔专硕学员培养目标,需要不断优化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口腔专硕临床技能培训课程设置,构建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切实提高临床技能培训质量,使得口腔专硕学员能够在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过程的同时达到较高的临床技术水平,高质量完成规范化培训要求的临床学习内容。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虽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处于探索的阶段,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