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凤
(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00)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难度大、投资高、里程长等特点,建设内容包括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等。 高速公路路面大多数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该材料的耐磨性、平整度、行车舒适度等性能均较为优异[1],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通常为15 a,运营一段时间后难免会存在一些病害问题,其中以车辙病害为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针对车辙病害进行重点控制。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线长约为109.645 km,设计行车速度为100 km/h,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26.5 m,双向四车道设计标准,该高速公路全线桥隧比约为61.9%。 根据公路初步设计、前期地质勘探可得,该高速公路全线多处路段处于横纵沟壑地貌,其中,最大纵坡率为6.8%。 另外,该高速公路为国高网干线,为多座城市连接枢纽,预计后期公路运营交通量较大,且以重型车辆为主。 因此,在高速公路路面设计时, 需对抗车辙问题进行重点考虑。 本项目路面设计选用SBS 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并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适量抗车辙剂。
本项目选用国产牌70 号基质沥青。
本项目采用的30~80 目橡胶粉改性剂。
本项目选用SBS 改性剂。
试验选用石灰岩碎石作为粗集料, 其相关性能指标检测结果、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1。
表1 粗集料相关技术指标
本项目选用石灰岩碎石作为细集料。
选用石灰岩磨细矿粉作为填料。
本项目路面设计为4 cmAC-13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 cmAC-20 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0 cmAC-25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对应的级配设计见表2。
表2 抗车辙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级配设计
抗车辙剂掺量分别设定为0%、0.1%、0.2%、0.3%、0.4%、0.5%,试验对象选定为AC-13 型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开展物理性能检测[2]。 不同抗车辙剂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抗车辙剂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检测结果
抗车辙剂掺量分别设定为0%、0.1%、0.2%、0.3%、0.4%、0.5%,试验对象选定为AC-13 型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开展高温性能检测[3]。 不同抗车辙剂掺量下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抗车辙剂掺量下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检测结果
抗车辙沥青路面正式开展施工之前, 首先需全面清理基层,再选用平地机将基层进行整体整平处理,整平完毕后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清洗,确保基层整体足够整洁,再采用吹风机进行干燥处理。
基层清理完毕且清洁度和干燥度均满足要求后,即可开展基层碎石和沥青洒布碾压施工, 以提高基层与面层间的黏结性[4]。 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将沥青洒布量控制在2.2~2.5 kg/m2,碎石洒布量控制在10~10.5 kg/m2,温度控制在28 ℃以下。 完成洒布施工后及时进行3 遍左右的碾压施工,再予以人工清扫。
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严禁投入施工使用。 材料经质量检测合格进场后集中堆放,并做好防尘防潮处理。 提前调试好拌和楼的参数,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合料拌和,定期对出料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花白料或离析料[5]。 混合料拌和完毕后采用自卸车进行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加减速或更换路线,全程采用厚实帆布袋覆盖。 到达施工现场后,将运输车车轮清洗干净,避免污染施工现场。
混合料到达现场时及时开展摊铺作业, 现场技术人员做好组织施工,控制好摊铺速率和功率,提前预热熨平板,采用全幅单机摊铺方式,以提高抗车辙沥青施工质量,针对边角摊铺不到位处,应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抗车辙路面在摊铺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 现场施工人员应做好必备的防护处理[6]。 摊铺施工完毕后,及时开展碾压施工,严格控制碾压施工的温度和速率, 针对凹凸不平处应进行人工补压,现场定期监测温度和压实度变化。
本项目抗车辙路面施工完毕后, 选取400 m 长的试验路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设定5 个检测点位,其质量检测结果见表5。
表5 质量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 本项目抗车辙路面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结合稳定度检测结果表征路面抗车辙能力较为优异。
本文就高速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结合实际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的试验路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可有效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抵御车辙病害产生,延长公路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