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档案
本期国宝:里耶秦简“九九乘法口诀表”
年 代:秦
尺 寸:长24.1厘米,宽4.8厘米
出 土 地: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
现 藏 于: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
“里耶”在秦代指的是迁陵县。里耶秦简就是记录这个县城历史的木简,目前已经出土了3万多枚,上面约有20 多万字;木简内容不仅有中央政令传达、行政区划调整、土地开垦等国家大事,还详细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书信往来、日常饮食、追讨欠款等琐事。里耶秦简是一部关于秦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重要性甚至可以比肩秦始皇陵兵马俑。
现在,我们就拿出一片字迹比较清晰的木简,来看看上面都写了什么吧。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三六十八、三四十二、二七十四……是不是跟你背过的乘法口诀表一模一样?它有2200 多年的历史了,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
“凡千一百一十三字”,是说乘法表中所有乘积的和等于1113。“ 字”可能是当时的一种计算单位。
“迁陵以邮行洞庭”木简,是中国最早的邮寄书信
研究人员曾在一枚木简上发现了“快行”二字,说明秦代已经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快递”。秦代的“快递”路线四通八达,即使是偏僻的迁陵小城,人们也能及时收到官府下达的命令。一些木简上详细记录了某段“快递”路线的总里程、所经过的站点和几日到达等信息,方便人们“查快递”。
这块木简上,介绍了一位来自邯郸韩审里的男子,他名叫吴骚,皮肤有些黄,脸是椭圆形的,身高一米七左右。有了这个“身份证”,吴骚就能避免被冒名顶替;遇到关口查验时,检查人员也有据可依。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两餐。他们吃的比较单调,主要是粟、麦、稻、芋等粮食。迁陵县比较贫穷,但官府会借种子给农民去耕种。当时的农民还会种植漆树和橘树这种可以拿来卖钱的作物。卖得的钱买什么吃呢?官府祭祀后剩下的酒和肉是可以买卖的,但是不便宜。
古人计算不能光靠乘法口诀表;数字太大时,掰手指也无能为力。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普遍使用“算筹”这种工具了。一直到了明代,算筹才被算盘逐渐取代。祖冲之就是用算筹的这些小棍儿计算出圆周率的。
骨算筹(战国),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象牙算筹(春秋),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算筹的长度为13 ~14 厘米,直径为0.2 ~0.3 厘米;大约270根算筹为一束,通常的计算用270根就足够了。算筹表示数字的方式如左图所示,分横式和纵式两种;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遇到零时,则空着不放。
运用算筹可以解决很多国家大事,如土地开垦、行军打仗等。善于处理这些问题的人,常被我们称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发现里耶秦简之前,我们就已经出土了大量的秦代竹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主要记述了秦代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和医学著作等内容。研究人员还在竹简中找到了牵牛(牛郎)娶织女的记载,这很可能是“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
古人在木简或竹简上写下重要内容后,怎么保证“快递”途中不被人拆开偷看呢?用封泥,其类似于后来用火漆封书信的操作。其中的一种做法是,用绳子捆扎好竹简或木简,在绳子的打结处粘上一块泥巴,再在泥巴上加盖印章。收件人“拆快递”之前,只要看看这块封泥是否完整,就能判断它有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唐代),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河间王玺封泥(西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又称封蜡,起源于欧洲,是用来封书信或瓶口的一种材料,主要用松脂、石蜡等加上颜料制成。
棒状火漆,使用时直接加热一端,让蜡液滴在封口处;用小棍轻轻搅拌蜡液,赶出气泡;在蜡液上盖章,等待30 ~60 秒;完成。
颗粒状火漆,需要放在特制的勺子中加热熔化,注意不要让勺子接触火焰,否则黑色烟灰可能混进蜡液中;其他步骤与使用棒状火漆的操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