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荔雯
(大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大连 116045)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绩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独董制度的引入有利于我国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完善发展,为我国带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关数据显示,2021 年11 月十几天内有39 家A 股上市公司的43 名独董相继辞职,虽然近5 年来独董辞职人数逐年上升,但在2021 当年累计独董辞职人数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而在2023 年的前5 个月,伴随着2021 上市公司年报集中披露,独董辞职人数又创新高。根据东方财富的数据,2023 年来有870 多家上市公司出现独董离职的情况,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其离职原因多为任期届满、工作变动或者一些独董违法违纪。独立董事离职的深层原因,以及公司绩效与独董离职之间的关系令人深思。
因此,本文对2019 年初至2021 年底3 年间离职的独董与其企业绩效进行假设,以有独董离职的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探究独董离职与企业绩效间的相关性,并为公司内部治理与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建议。
诞生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在中西方的主要职责有所不同。在大多西方国家,独董的主要职责是公平地去评估董事、高管的业绩及其薪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上市公司独董的职责要更侧重于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制约大股东不正当的关联交易。独董制度的引入有利于公司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法人治理机制的完善,这使得我国公司现有信用状况被改变,透明度得到有效提高。独董一方面维护了全体股东的合法利益,客观评价了公司的经营活动,避免大股东操纵公司而挪用公司资金、侵占公司利益;另一方面为董事会提供有利于公司全面发展的客观决策依据,防止公司经营管理层与董事会私下进行违法活动。
约泽夫·科宁斯(Jozef Konings)和安娜·泽维尔(Ana Xavier)认为,企业绩效会受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的初始规模、创新能力、利润率、资本的集中程度、融资等多种因素影响。
叶陈刚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林浚清等对公司未来绩效与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大薪酬差距可以提升公司绩效,影响我国公司薪酬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
独董制度为缓解代理冲突、维护公司整体利益而生的产物。独董因其独立性和专业性在上市公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保障。王跃堂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宣杰等认为独立董事履职有效性越高,上市公司绩效越好。李莉等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检验了高校独董的知识水平、声誉和社会资源对企业绩效能起促进作用。还有研究表明,学者型独董在中国上市公司独董的高占比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目前,学界对独董离职与企业绩效间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
唐清泉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独立董事是理性的经济人,会对风险采取回避态度,他们辞职主要是基于自身对所担独董职务的上市公司的风险权衡。上市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获利能力、审计意见、重大违规、法律诉讼等行为发生,以及股权集中、更大独董比率的存在等都会对独立董事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相比于独立董事未辞职和正常辞职的公司,独立董事提前辞职的公司下年度出现重大财务报表重述和严重违规行为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这表明独立董事提前辞职行为的确具有传递公司治理缺陷的信号作用。尚兆燕与扈唤认为独立董事主动辞职行为传递了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其研究发现发生独立董事主动辞职的公司更有可能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内部控制更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基于上述论述,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1: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独立董事辞职呈正相关。
笔者完成本文时未到2022 年年底,独董离职数据未实时更新且公司年报尚未发布,因此本文选取2019 年起至2021 年年底3 年间发生了独董离职事件的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文中独立董事辞职事件是通过巨潮资讯网手工收集公司辞职公告完成的,其余研究数据如公司财务绩效和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CSMAR 数据库。样本期间内独董辞职事件有2167 起,剔除掉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事件后得到609家有独立董事辞职情况的公司。另外,在数据库中部分公司的相关信息缺失,因此本文最终得到36 件检验样本。
本文借鉴其他优秀期刊文章对独立董事和公司绩效的相关衡量标准,对本文的要素进行判断。
1.自变量
资产回报率(ROA):资产回报率是净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是衡量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2.因变量
本文使用离职独立董事作为因变量,公司有独董离职情况为1,反之为0。
3.控制变量
考虑到我国的制度环境并沿袭企业财务研究的惯例,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资产回报率、市场回报率、企业是否违规、审计意见、年度、行业(表1)。
表1 变量定义表
针对独立董事离职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本文参考唐清泉等的方法,采用逻辑回归模型:
模型中的因变量为独立董事辞职的概率,各自变量定义与上文一致。
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描述统计分析
本文收集了2019—2021 年有独立董事辞职情况的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并对样本进行筛选。
霍斯默-莱梅肖检验的零假设是观测数据与本文回归模型的拟合状况良好(表3)。
表3 霍斯默-莱梅肖检验
在本数据中,p=0.07>0.05,即接受零假设。也就是说,本次数据建立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真实数据拟合状况良好,结果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可见除年份之外的所有变量显著性都大于0.05,因此年份是独董辞职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其他变量ROA、上市公司是否违规、年个股回报率及审计意见都不是独立董事辞职的独立影响因素(表4、表5)。
表4 逻辑回归相关信息
表5 逻辑回归
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部分更换解释变量,将解释变量ROA 换成ROE 再进行逻辑回归,得到以下结果(表6、表7、表8)。
表6 霍斯默-莱梅肖检验(ROE)
表7 更换变量逻辑回归相关信息
表8 更换变量逻辑回归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变量更换成ROE 后,除年份外的其他变量显著性也都大于0.05。由此可见,年份确实是独董辞职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其他与企业绩效相关的变量则不是。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上文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独立董事辞职呈正相关的假设不成立,且能推出独董辞职与年份之间具有相关性。基于此发现,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文查找了2019—2021 年与独董有关的事件与相关政策,对比3 年间独董辞职概率及社会上发生的与独董相关的事件,发现独董辞职与典型案例事件和证监会的监管有较大关系。2019 年与2020 年独立董事辞职数量平稳上升,但在2021 年年末,我国证监会对独立董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此期间独董辞职数量增加,显著高于前两年的离职率。2022 年年初,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规则》,此次修订重新明确了独立董事任期届满前,上市公司可以经法定程序解除其职务;证监会自此对独立董事制度开始进行更专业、系统的研究;对上市公司独董任职条件、选举程序、职责、应具备的独立性和履职保障等事项提出了指导意见。
因此,本文得出结论,独立董事是否辞职与当年市场上出现的重大处罚事件,以及政策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充分履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健全独立董事的规范和保障制度,为独立董事的任职履职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对独立董事起到有效监管的作用,实时更新独立董事相关制度,积极推进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企业应该多挑选认真负责、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独立董事,并且给予独立董事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而助力企业快速成长。独立董事应该认真履职,坚守道德标准,充分发挥已有的技能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