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瑜娟,翁秀华
莆田市慈康医院,福建351142
精神分裂症为严重精神疾病,具有低治愈率、高复发率及致残率的特点,病人表现为思维、行为及情感多方面障碍,且部分病人面临生活无法自理、失业等,需实施家庭照顾,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照顾者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但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复杂多变,易产生冲动伤人、自残等,导致主要照顾者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对照顾者的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响[2]。获益感是应对压力过程中的认知适应方式,高水平的获益感可提高照顾者的应对方式,减轻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3]。本研究将重点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选取莆田市慈康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要照顾者83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照顾的病人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2)照顾者签署知情同意书;3)照顾病人时间≥7 d。排除标准:1)照顾者存在精神病史、存在严重慢性病;2)近期有重大家庭负性事件;3)照顾者合并恶性肿瘤、存在心脑血管疾病。
1.2.1 中文版获益感量表(BFS-C)
BFS-C包括5个维度(接受、个人成长、家庭关系、健康行为及社会关系),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22~110分[5]。分值越高,获益感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3。
1.2.2 一般资料调查表
统计病人及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1)病人资料:年龄(≥45岁、<45岁)、性别(男、女)、病程(>5年、≤5年)、工作(有、无);2)主要照顾者资料:性别(男、女)、年龄(≥45岁、<45岁)、工作(有、无)、共同照顾者(有、无)、照顾时间(>5年、≤5年)、家庭月人均收入(≥5 000元、<5 000元)、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中专或高中、专科及以上)、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6]评估,包括10个条目,共66分,其中得分≥46分为社会支持良好、<46分为社会支持低下]、应对方式[使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7]评估,包括回避(7个条目)、面对(8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3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1~4分,各维度标准分=(实际得分-该维度最低分)/(该维度最高分-最低分)×100,若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回避及屈服维度得分则为积极应对,纳入积极组,反之纳入消极组]。
8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BFS-C评分为(70.65±7.38)分。不同受教育程度、照顾时间、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要照顾者BFS-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BFS-C评分比较 单位:分
以表1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BFS-C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应对方式、照顾时间及社会支持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BFS-C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显示,主要照顾者的获益感水平高,可促使其主动了解掌握病人疾病的相关知识,将彼此的关系增强,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及困难,更加懂得感恩与责任[8-9]。本研究结果显示,8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BFS-C评分为(70.65±7.38)分。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水平较低,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照顾时间、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
受教育程度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难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疾病管理的相关知识,可影响照顾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健康生活的建立,在面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疾病管理时多会出现负性情绪,加重心理压力,降低主要照顾者的获益感水平[10]。应加强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多媒体、教育手册及教育讲座等方式,提高照顾者对疾病的了解。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事件中为了降低、缓解不良情绪的策略及手段,积极的应对方式可稳定个体情绪,采取健康行为[11]。若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采取消极应对,可加重照顾者的身心负担,导致其在对病人进行照顾时多会出现负性情绪、逃避等,减少照顾者的社交时间,为了避免他人的歧视主动回避社交,对病人的病情选择隐瞒,降低照顾者的获益感水平[12]。建议应加强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引导其面对困难时应向他人倾诉,并寻求相关建议,以提高获益感水平。
因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复发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照顾时间长,病人的疾病复发次数增多,会降低照顾者对病人疾病的康复信心及自身胜任照顾者角色信心[13]。应加强照顾时间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心理支持,并实施同伴教育,增强照顾者的角色胜任信心。
社会支持为个体通过外部途径获取的帮助与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利于调适心理状况,减轻应激事件对心理的影响[14]。若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低下,说明其难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帮助与支持,在照顾精神分裂症病人时,多会存在负性情绪,且心理压力及想法找不到他人倾诉,降低病人主要照顾者的获益感水平[15-16]。应关注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鼓励病人其他家属、朋友共同承担病人照顾责任,并指导其寻求社会支持的方法,加强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照顾时间、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获益感水平。但同时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且相关对策实施的有效性尚不清楚。因此,后续还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证实结论的可靠性,并分析相关对策实施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干预方案的拟定,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照顾者获益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