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
1.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注水项目区管理指挥部 陕西 延安 716000
2.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000
在现代油藏开发与管理当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良好的储层表征是成功开发油藏的关键。随着对油藏储层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开展储层潜力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别是建立储层三维参数及几何形态的空间定量分布特征,可以大大提高油藏剩余油表征的精度[1]。
S井区自2003年1月开始投产,至2011年12月为开发建设阶段;2012年1月至今为注水完善阶段,工区面积72.95km2,地质储量1391×104t,累计采出程度3.08%,累计注采比0.41,总井数550口,主力开发层位为长2层(见图1、图2)。
图1 M区井口海拔图
图2 S井区历年产量柱状图
S井区长2段为主要含油层,根据标志层及沉积旋回等特征将长分为长、长、长共3个油层亚组[2],其中长为主力油层。长油层主要分布在长①小层,其次为长②小层,极少数为长③小层(见图3)。
图3 S井区H875-5——X81-6井长2 1油藏剖面图
根据对501口井射孔压裂段统计(表1),发现承压段厚度为1~4m,平均厚度为2m,该值低于单井油层总厚度平均值7.5m,因此压开的油层厚度并不彻底,平均大约每口井有5.5m的油层未动用。
研究区H279井和H137-1井对长2油藏进行了中子寿命测井,掌握单井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特征,其基本数据表如2-2所示。2口井14个层段的剩余油饱和度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表2):长2油层剩余油饱和度平均分布于0%~28.0%,平均为18.5%,说明经过多年的开发后,长2油层剩余油饱和度普遍较低。
表2 长2油层基本数据及生产动态数据表
本次研究采用三角形中垂线法划分单井控制面积(图4),确定单井地质储量。该方法的基础是单井控制面积为该井至邻井距离的1/2范围内的面积,各井所能控制的面积大小随井距而异,以每口井所钻遇的厚度代表该井控制面积的厚度。
图4 井点面积权衡法示意图
确定单井地质储量计算步骤如下:
①根据前人研究结果,长2试油试采产是在0.25t/d以上为工业油流井。
②建立了有效厚度图版,确定油层有效厚度界限,圈定含油面积线。
③采用三角形中垂线法确定其单井控制含油面积(图5),其中注水井直接劈分给周围的采油井。
图5 S井区长2油藏单井控制面积龟背图
根据徐伟等(2004年)提出了利用分流量方程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3],经拟合公式后建立研究区长2平均相渗曲线(图7),进而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相渗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图8)。
图7 S井区长2油藏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
图8 平均相对渗透率的比值对数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图
通过对H家坪西区长2油藏生产动态的拟合,绘制油藏目前剩余油三维分布图(图9、图10)。长21
图9 S井区长2 1-3油层组剩余油分布图
图10 S井区长2 1-3油层组剩余油栅状显示图
3整体有效厚度大,储量多,含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均较高,加之该小层储层发育,物性好,注水井多,位于主河道,剩余油饱和度高。
S井区长21储层物性一般,平均孔隙度为12.6%,主力油层长21-3砂体纵向非均质性较强,采出程度低,原始地质和可采储量高的井区为剩余油的富集区。
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东部郝194~郝162井区基本有采无注,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最高可达55%,剩余储量也相对丰富。
在研究区南部和西南部剩余油饱和度也在40%以上,是有利的开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