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中心幼儿园 许小燕
自主游戏活动是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亲身参与体验的活动,而其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原生态、低结构的沙水游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因为他们可以在此游戏中以沙水为基本材料进行建构和设想——幼儿通过操作自由探索,发现了沙子和水的物理特性以及相互关系。每当开展自主游戏时,幼儿就三三两两地自由组合,他们交流频繁,惊呼声连连,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伴随着悦耳的乐曲,愉快的户外自主游戏开始了。其他幼儿正在不亦乐乎地玩红绿灯游戏,只有乐乐一人拿起木板开始推沙子,我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说:“我在修路。”这一回答瞬间吸引了许多幼儿加入其中,因为大家都觉得在沙池区修整道路很新鲜。于是,幼儿拿起小铲子修整道路,拿着木板往前推路。乐乐一边往前推一边回头看,刚修过的路上留下了许多脚印,于是,他决定用小铲子把脚印补平,然后继续向前推路。这时,大班的哥哥非常轻松地拿着木板铺路,小班幼儿的模仿力极强,紧接着学起大班哥哥的样子用木块铺路,很快一条平整的道路就铺好了。这时乐乐滚来轮胎在木板路上行驶着,嘴上还喊着:“轮胎来了,请大家让一让。”可是木板太窄,轮胎一直倒,乐乐也在不停地摔倒。于是,幼儿想到了加宽木板的办法,他们费尽力气从搭建区运来了木板,更有意思的是小班幼儿还会挑选漂亮的木板——他们挑选了一个堆放在最下边的木板,因为上边还堆放着许多木板,幼儿只好把其余木板移开,找到喜欢的木板后再搬运到沙池,再一次尝试让轮胎通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轮胎顺利通过了。
分析:乐乐把连续推出平整的沙地称为“修路”,这一表述很形象。在修路的过程中,乐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膝盖和脚留下的脚印会导致沙路不平整,随后他采取了补救措施——补平脚印。当看到同伴的修路方法后,他马上进行了调整,说明他很善于向同伴学习。当遇到障碍物时他知道拐弯,说明他掌握了变通的方法。当后背被同伴撒上沙子时,他能够接受同伴的道歉并调整路线,说明他具有较高的交往技巧和游戏调整能力。
这时沙池的另一边佳佳正急切地拿起铲子用力挖坑,不一会儿他就挖好了一个大坑。只听一声:“游泳池挖好了,大家快来看!”周围的小伙伴便蜂拥而至前来围观这个大坑,大家都对这个大坑赞不绝口。这时幼儿心照不宣地开始引水到这“神奇”的游泳池。只见幼儿三三两两自由组合开始挖渠引水。不一会儿,细长的水渠就有了初步的雏形,另一个男孩便拿起水管放水,水渠周围的小朋友则准备用铲子帮助水快速流动。大家迫不及待地期待水能如愿流入泳池,但不巧的是,水刚流出水管就渗到沙子里了,更别说流到泳池。大家带着一丝丝失落与期待又开始加宽加深水渠,可是加宽加深后的水渠仍不能使水顺利地流动。“你们看,水发生了什么现象?”潘老师问道,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水渗下去了。”“有什么办法让水不渗下去呢?”这时阳阳悄悄地找来了塑料袋,当她将塑料袋铺到水渠的一刹那,水果然流动了起来。小伙伴们欣喜若狂,随后大家一起找来了好几个塑料袋,将塑料袋小心翼翼地铺到水渠内。幼儿屏住呼吸看着水静静地流动,可水流了一会儿还未流到泳池内又停下来了,原来是塑料袋的接口处又出现了渗水的现象。
由于塑料袋材质较软禁不住水流的压力,而两个塑料袋的对接处又出现了渗水现象,导致水仍然无法顺利流入挖好的泳池中,于是,幼儿找来树叶铺在塑料袋上面,但是水还是会从缝隙中渗下去,这时幼儿开始增加树叶的数量、调整树叶的方向,但是水还是没有成功流到泳池。这时大班幼儿说:“我们还是用塑料袋吧!”小班幼儿又开始忙活起来了,他们开始满园寻找塑料袋……游戏玩得可谓有声有色,不仅吸引了大班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小班幼儿还从大班幼儿身上学到了很多游戏经验。
分析:河流与树叶的碰撞,让所有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之中。幼儿一次次的探索、寻找、尝试,正是这样的过程让幼儿的游戏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游戏还在继续进行,水管里的水也在淅淅沥沥地流淌着,可是泳池的水到哪里去了?怎么一直灌不满呢?这可怎么办?一个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作为教师,我真想过去直接告诉他们原因,但是我不能也没有这样做。只见熊熊提着小桶走向水龙头,灌满水后提着满满一桶水倒进了泳池,于是几名同伴也着急地拿来水桶,接满水直接倒进了泳池,可是倒进泳池的水也立即渗下去了。拿着水管的乐乐像小宇宙爆发了一般,只见他拖起长长的水管,直接将水灌入泳池,可此举仍未见效,泳池内的水还是快速渗下去了。就在大家都没有办法的时候,大班的哥哥说:“可以把水龙头的水开得再大一些。”水量慢慢地变大,可是不一会儿的功夫,大便家议论纷纷:“水流到下水道里去了。”“水被沙子喝光了。”
分析:“水到底去哪里了?”这一问题是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的发问。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扮演着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语言。当幼儿想和教师交流时,教师及时介入,询问幼儿的动机,追寻幼儿的游戏,并做到了及时退出。回望整个游戏过程,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由于幼儿的兴趣投入,使得游戏持续了很久,这说明幼儿的游戏水平很高,真正做到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幼儿能够利用沙子开展系列活动,说明幼儿的思维灵活;同时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幼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一系列的游戏活动。
自主游戏中,小班幼儿尝试与大班幼儿互动交往,当大班的哥哥提出疑问时,小班幼儿做到了积极回应。喜欢与同龄人一起游戏,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符合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这说明我们开展的混龄自主游戏是成功的,通过“大的带动小的,小的学习大的”,幼儿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幼儿挖沙的热情,小班幼儿基本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他们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而小小的一个沙坑巧妙地把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连接在了一起,他们共同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可见,幼儿园的沙水区给幼儿带来了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机会。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限,但有了大班幼儿的号召,大家便有了共同的目标,从而促进了小班幼儿的游戏发展。
幼儿园沙水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涉及多个领域、多种经验的综合性呈现,而沙水本身具有极高的探索价值,且又宜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多种表现及能力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沙水游戏具有探索与表现的双重特点。
幼儿是真正的游戏高手,他们只有在游戏中创新、自主、愉悦、合作,其学习品质才能得到有效发展,游戏质量才能达到高水平提升。幼儿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非常强,木板、树枝、树叶、塑料袋等都被他们拿来用作游戏的工具材料,这说明自主游戏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利用和选择材料。我们需要以幼儿为核心,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支持,让游戏中的快乐真正成为传递经验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