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郑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测度与提升

2023-10-25 09:05:00万斯斯陈丛笑康洋鸣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10期
关键词:郑州市国际化一带一路

万斯斯 陈丛笑 康洋鸣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要求河南“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和新欧亚大陆桥的战略支点城市,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打造国家开放高地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改革发展新要求的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衡量郑州市目前国际化水平值得深究,进而探寻其在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构建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基础。目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1)伊斯坦布尔世界城市年会提出的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其包含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开放水平、经济对外交流水平等5个方面的17个具体指标;(2)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Global Cities Index,以下简称GCI)由科尼尔咨询公司联合国际顶级学者与智库机构联合发起,其包含商业活动、人力资源、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及政治事务等5个领域的29个指标;(3)《世界级城市名册》由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以下简称GaWC)研究网络编制,基于金融、专业、创新知识流等情况对全球城市分级排名。

1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城市国际化的研究始于2000年左右,初期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青岛、天津、福州等沿海区域或港口城市[1-4]。但近年来对杭州等内陆型城市研究逐渐增多[5-6],且研究尺度逐渐缩小,聚焦于教育国际化、媒体国际化、社区国际化等对城市国际化的影响[7-8]。研究方法多以构建指标体系为主,但由于研究目的和适用区域的不同,指标体系构建各有侧重。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推出了《中国城市对外开放指数研究报告》,从经济开放度、技术开放度和社会开放度三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顾朝林(1999)从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水平、劳动力素质、金融资本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交流水平构建了指标体系,对14个大城市进行了评估[9];叶珊珊等(2010)从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化程度、基础设施条件、科技创新能力、人口发展能力等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国际竞争力驱动因子的分析;易斌等(2013)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这5个层面构建了经济国际化水平、人才交流国际化水平、文化国际吸引力、政治国际影响力和生态发展水平的5个准则层[10];王慧(2018)从港口、经济、人居环境和人文交流这4个方面构建多维多层次港口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11]。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城市国际化的研究较为完善,但有些指标存在部分冗杂重复、可得性不高的问题,对内陆型城市的研究有待增加。本研究总结上述学者研究经验,结合内陆型城市发展需求,构建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郑州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国内城市作为比较对象,试图测度郑州国际化水平,从而弥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2 研究范围及数据说明

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年来,郑州市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以下简称郑州自贸片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2018年,郑州市“GDP破万亿、人口过千万”,成功迈入国家特大城市行列。2020年,郑州市进出口总额为4 9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经济外向度达到41.2%,晋级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郑州市作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充分发挥了其区位优势,助推“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并进,并且其城市形态风貌、经济贸易、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民素质等方面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为反映郑州国际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文章根据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20》,选择了在国内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且与郑州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城市进行对比,分析郑州国际化水平,总结其国际化发展举措,为其国际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和经验启发。文章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0》《中国口岸年鉴(2020年版)》《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0》《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以及各个城市的统计年鉴、外事办公室工作年度报告等。

3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3.1 指标体系构建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发展要求,遵循数据的科学性和可得性原则,考虑国际化城市的基本职能、发展潜力、国际化影响、城市基础等,从经济开放、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和城市宜居4个层面构建准则层,选取18个指标构成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国际化评价体系

3.2 研究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多标准、多维度的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homas L.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层次权重决策方法[12-13],能较为客观地对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分布域更宽,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区分度也相对更大[14]。

其主要步骤包括[15]:

(1)构造判断矩阵。以A表示目标,ui、uj(i,j=1,2,…,n)表示因素。uij表示ui对u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并由uij组成A-U判断矩阵P。

(2)计算重要性排序。根据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方程如下:Pw=λmaxw。所求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即为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权重分配。

(3)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式(1)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当判断矩阵P的CR< 0.1或λmax=n和CI=0时,认为P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调整P中的元素以使其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对各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各指标量纲和数量级对结果的影响。Xmi)代表第m个城市第i)项指标(1≤i≤18)的值,Xmi'为标准化后的值。

计算各城市的综合评价值。wi代表第i)项指标的权重,Fmi代表第m个城市第i)项指标的评价值,Fm为第m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值。

4 结果分析

根据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得到各指标得分值;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各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及各准则层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各城市国际化水平得分

4.1 郑州城市国际化综合得分

根据指标综合得分结果,郑州市国际化水平指数为10.16,远低于其他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得分(见图1)。郑州市在经济开放、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和城市宜居各方面的国际化得分仍较低,可以看出与其他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其城市国际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1 郑州与其他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

4.2 城市国际化分维度评价

(1)经济开放。

表2评价结果显示,郑州的经济开放水平为3.965,在14个城市中排名第12位,与上海(25.107)、深圳(23.310)和北京(18.587)差距明显,与西安(4.387)水平相当,高于合肥(2.493)和长沙(1.767)。具体表现在各个指标上,“进出口总额/GDP”相较其他城市表现突出;除了广州等沿海城市以外,“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口岸数量”在内陆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外商投资企业”“全国营商环境得分”指标值相较其他城市差距明显。郑州市当前在经济开放方面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外资使用强度和结构有待强化。近年来,郑州市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全年郑州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44.1亿美元,进出口规模不断攀升,增速逐渐放缓,但与其他城市差距较大,招商引资力度相对较弱,且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比重过大、产业收益率偏低、产业结构失衡。

第二,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郑州排名第17位,其中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维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础设施、政务环境、普惠创新维度仍有一定进步空间。对比其他城市,北京在2017年从投资、贸易、生产经营、人才发展、法治等5大方面陆续推出改革新政,并相继推出2.0、3.0版本;2018年以来,上海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实施了377项改革措施;深圳积极推进实施“四个千亿”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首推“秒批”改革,在营商环境方面走在了前列。

(2)科技创新。

表2评估结果显示,郑州的科技创新水平为3.448,在14个城市中排名第13位,与北京(22.068)、上海(12.557)和南京(9.828)有一定差距,与成都(4.788)、长沙(4.814)和合肥(4.428)水平相当,高于重庆(2.365)。具体表现在各个指标上,“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学历(含大专)以上人口”处于领先水平;“专利授权量”处于中等水平,而对科技创新具有较大影响的“R&D/GDP”“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文化产业营业收入/GDP”指标值相较其他城市有一定差距。郑州市当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科技创新投入有待提升。据郑州市统计局信息反馈,2019年,郑州市R&D经费达236.7亿元,R&D经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5.3个百分点和9.7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8年1.74%提高到2.04%,提高了0.3个百分点,在GDP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首次突破2%,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北京(6.31%)、西安(5.17%)、上海(4%),而洛阳(2.37%)R&D经费投入强度亦高于郑州。根据《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0)》,2019年郑州市在九大中心城市中R&D投入强度排名第8位,郑州市还需加大R&D投入强度。

第二,顶尖科技能力较弱。虽然郑州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学历(含大专)以上人口处于领先水平,但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5个,双一流大学数量也处于劣势,科技研发力量、团队基础都相对处于低位。

(3)国际影响。

郑州市“友好城市个数”“国际旅游人数占全市人口数”指标值相较其他城市差距明显。国际影响考察的四大指标值的比较结果显示,郑州市与相邻省会差距较小,但远不及中部、东部沿海等城市的发展水平。郑州市当前在国际影响方面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友好城市数量有限,“友城经济”发展不足。近年来,郑州市友好城市数量增加到11个。从国际经验和三大城市的实践来看,友好城市不仅在科教、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展开合作,“友城经济”对于发展互利合作型的经济交流更能产生积极和深远的效应。虽然近年郑州友好城市数量逐年上升,但相较于其他城市而言,郑州市友城数量总量有限,国际友城合作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宽,“友城经济”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

第二,国际交流合作不足。郑州市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目的地,但国际旅游人数却占比较低。2019年,郑州市入境国际旅游人数占比仅为5%,远低于合肥的37%;其国际航线仅有33条,远低于西安的88条。

(4)城市宜居。

郑州市当前在城市宜居方面的国际化程度不甚理想,其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郑州市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西安、合肥、武汉等城市持平,但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郑州市自2020年开始逐步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规划绿地面积和郊野公园,绿地面积将会大幅度增加,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将为其提升全球城市吸引力奠定基础。

第二,郑州市平均空气质量不高,其“全年环境优良天数”仅有177天,远低于其他城市,与国际宜居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该指标值关系人居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环境发展质量呈正相关。此外,随着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逐年增加,资源存储量逐年减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使得郑州市面临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5 对策与建议

(1)聚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进一步发挥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为突破口,以联动畅通中原城市群核心板块内部循环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聚焦打造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郑州自贸片区的“试验田”作用、持续拓展郑州陆港、空港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打造联动中原城市群、服务全国、辐射欧亚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便更好地配置全球资源。

(2)高质量建设开放载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推进郑州自贸片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等平台建设,推动先行先试、做大做强、跨越发展,打造形成一批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大平台。制定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推进系统集成化制度创新,深入开展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专项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制度创新先行区。

(3)高效率接轨国际规则,建设内陆制度型开放高地。积极融入高级别区域自贸协定,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体系,依托郑州自贸片区,深化贸易投资管理创新,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创新便利高效的贸易监管模式,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功能,加强与青岛、连云港、天津等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交流和合作,逐步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网核放。

(4)高标准提升发展质量,塑造产业开放新优势。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加快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优化货物贸易产品结构,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附加值。支持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申请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扩大其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健全进口商品国内分销体系,打造国家重要进口基地;使之突破发展数字贸易,高标准建设数字贸易港。

(5)强化创新引领,提升郑州国际化发展水平。优化郑州市创新格局,利用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中原龙子湖智慧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创新资源向重点区域集聚。搭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科技城为重要载体,加快布局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础平台。

(6)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塑造郑州城市形象。建设内陆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亮化和美化重点商圈、步行街等公共消费空间;做强中原餐饮、商都文化,融入国际元素;做优夜间经济。修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地标、时尚消费地标,建造一批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国际化中原特色商业街区。高水平举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重大活动,打造国际会展赛事举办地,培育国际化会展赛事市场主体。

(7)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国际宜居城市。结合郑州天地之中、黄河之滨、北方大城的山水人文条件,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街道、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美化城市景观。全力推进公共交通设施、城市道路设施、重要城市街区、旅游服务场所、公共体育设施、城市公园绿地等重点空间的双语标识系统建设,塑造开放包容的城市环境。开展国际化示范社区试点工作,探索建设一批小型国际社区和国际化人才公寓。

猜你喜欢
郑州市国际化一带一路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中国工运(2019年9期)2019-11-14 06:49:5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郑州市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