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精神融入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9-23 10:13:43李平吴陈舒
商展经济 2023年16期
关键词:工运安源萍乡

李平 吴陈舒

(1.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 江西萍乡 337103; 2.萍乡学院 江西萍乡 337055)

2022年5月,《江西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争取将安源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第二批伟大精神[1],这是迎来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宣传推介安源精神的重大利好消息。站在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安源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让安源精神在弘扬湘赣边红色文化中大放异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是萍乡市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1 湘赣边区域合作视阈下安源精神的价值挖掘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改委发布的《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2]。湘赣两省现已着力打造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共建区域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整体概念性的湘赣边红色文化的提出,逐渐从分散的地域红色文化转变为整体性的对外推介资源,其蕴含的革命历史情谊紧密性、完整叙述的连贯性、区域合作政策驱动强等特质,正不断成为引领湘赣边区域红色资源的有力抓手。

安源精神正是湘赣边红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影响程度而言,安源精神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结晶,开创了党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诸个“第一”,是湘赣边工人运动浴血奋斗的精神财富;二是从辐射范围来说,湘赣边秋收起义与安源精神一脉相承。1000多名安源工人参加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主力的三个团骨干大多来自安源工人。加强秋收起义红色资源的整合,必须有底气的宣传安源工人力量及其精神品质;三是从历史地位来看,安源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初心的传承,是井冈山武装斗争的源头。围绕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湘赣边革命斗争三条主线弘扬湘赣边红色文化,安源精神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可以说,安源精神是展现萍乡打造赣湘合作核心区的奋进力量。义无反顾的安源精神与迎难而上开创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新局面是一脉相连的,勇于斗争的安源精神要求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破立并举,团结奋斗的安源精神是湘赣边各区域抱团发展、协同推进的宝贵财富,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是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新经验的动力。可以说,安源精神融入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实现安源精神与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同题共答,是“湘赣情、一家亲”的历史见证、是湘赣边区域人民的情感纽带,也是合力打开湘赣边共建共享之门的精神源泉。

2 湘赣合作视阈下弘扬安源精神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萍乡市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通过举办全国性高规格的“安源精神”学术研讨会、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等充分挖掘与传承弘扬安源精神,进一步唱响了“萍乡红”品牌。但在湘赣合作视阈下对于安源精神的深度推进,仍存在史料挖掘不够、品牌的影响力不够、宣传载体不丰富等薄弱环节。

2.1 安源精神在湘赣边红色文化中的史料挖掘不够

一是安源精神在湘赣边红色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阐述研究不够深入。对安源精神融入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湘赣边红色教育培训联合体的独特角色思考不够。在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弘扬安源精神的新作为、新担当的体制机制构架不完善;二是安源精神在整个秋收起义中的重要角色没有得到彰显。刘源上将指出,秋收起义标志性的地点,……应该是毛泽东开会发动起义的安源。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主力就是安源工人[3];三是株萍铁路历史价值挖掘力度不足。作为株萍铁路旅游资源的精神内核,将株萍铁路沿线打造成为弘扬安源精神主阵地的载体和平台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是安源精神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未被充分挖掘。

2.2 安源“工运摇篮”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不强

“工运摇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最集中、最鲜明地凸显了安源工运红色文化赋予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是萍乡市唱响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品牌表达,更是加快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的重要使命。“安源工运摇篮”的提出与酝酿,始于《三湘英烈传》关于刘昌炎的介绍篇章:“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之一”[4]。大致经历了红色文化旅游宣传推介阶段——党史学术交流认可——官方宣传与肯定三个阶段,正不断朝向“工运摇篮”城市品牌构建第四个阶段大力推进。

但当前“工运摇篮”城市品牌塑造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工运摇篮”的城市品牌系统规划不足。战略导向上缺乏城市品牌建构规划设计,城市品牌的生态性、文化性理论阐述不够。在营销宣传上城市品牌引领力有限,主要表现为在公共产品的输出方面力度不足、在专业团队运营方面投入不够、城市品牌营销方式存在渠道单一、影响力有限等问题;二是 “工运摇篮”的城市品牌子品牌打造力度不强。一方面存在安源“理论创新之家”的时代价值挖掘深度不足问题。刘源上将评价:“安源既是风云际会之地,又是培训创新之家。”[5]但目前对于当年“理论创新之家”在工人运动与实践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弘扬安源“理论创新之家”的时代价值还不够凸显;另一方面是全国最早党校——安源党校的时代价值挖掘还需拓展。尤其是安源党校与党中央巡视工作的关联研究还需要深化连接。

2.3 安源精神的载体呈现与宣传不丰富

2.3.1 安源精神的内涵宣传仍较有争议

近年来,学术界对安源精神的具体表述仍有争论,甚至在官方层面学术研究中的论述也各不相同。2021年,江西省社科院课题组在《江西日报》发文《安源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提出安源精神是坚定信仰、义无反顾,一心为民、勇当先锋,严守纪律、团结齐心。2021年,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安源精神研究课题组在《江西日报》发表《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安源精神》,提出了以“追求理想、勇当先锋,团结奋斗、工农联盟,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胸怀大局、为民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安源精神,官方宣传中对安源精神的内涵宣传也较为笼统。在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江西省委书记提出了安源精神新的内涵:义无反顾是政治灵魂、团结齐心是精髓要义、勇于斗争是本质特征、敢为人先是活力源泉。但后续的跟进宣传与安源精神内涵的统一定调工作仍较为迟滞,无法形成安源精神内涵的统一表述,影响了安源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进度。

2.3.2 安源红色歌谣育人载体不丰富

安源地方民间文艺与湖南的民间文艺相互交融,加之安源路矿工人大多来自湖南农村,有些安源红色歌谣是湖南籍工人创作的。安源红色歌谣的曲调旋律渗透出湖南农村的乡土风韵,如《劳工记》采用湖南“夜歌子”的曲调创作而成[6]。可以说,安源红色歌谣是湘赣边区域工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但作为承载安源精神的艺术载体,安源红色歌谣在湘赣边区域的传播形式有限,未能在湘赣边区域形成统一的话语阐述与宣传范式。

2.3.3 对《秋收暴动·西江月》等诗词的重大价值挖掘力度不够

从1920年到1927年,毛泽东在安源路矿实现了其革命生涯的两次重大转变。并分别留下了毛泽东第一首爱情诗词《虞美人·枕上》和毛泽东军旅诗词的开篇之作《秋收暴动·西江月》,这两首词见证了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生涯在安源路矿的两次重大转折。萍乡市对《虞美人·枕上》与《秋收暴动·西江月》的宣传造势与运用程度相对有限,尤其是对《秋收暴动·西江月》中蕴含的丰富精神挖掘不深,当前对两首诗词的研究推广与宣传造势程度相对有限。

2.3.4 安源精神转化为富民产业的体制机制不显著

安源精神的传播多停留在学术研讨与官方宣传上,安源精神在推动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等经济社会层面仍显不足,湘赣边人民成为弘扬安源精神受益者的角色地位不凸显,对其转化为推动经济项目发展的程度不高,未能有效成为唱响时代旋律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在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安源精神在推进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方面的作用彰显仍较弱。

2.3.5 对安源红色文化建设的新时代载体表达不足

安源工人运动时期组织上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在路矿工人俱乐部设立演讲委员会,设立最早的红色图书馆,创办最早的基层工人红色文化报刊《安源旬刊》。在教材上编写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补习学校教科书》《工人读本》《小学国语教科书》。在创作上,出版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一周年纪念册》,史诗《劳工记》等。如何把这些文化艺术作品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并以新时代更具活力与创造性的载体形式让受众群体更好地理解与传播安源精神,仍需有关部门不断思考。

3 弘扬湘赣边红色文化及安源精神的“1234”模式

3.1 增强弘扬湘赣边红色文化及安源精神的1个政策着力点

以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政策指引为着力点,利用好《江西省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中出台的如下利好政策:打造安源精神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加大安源党校培养发展、支持安源路矿景区、支持高校智库建设等。以《萍乡市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落实依据,加快红色文化引领区建设。积极推动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建设,整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是从理念层面,要弘扬湘赣边红色文化及安源精神作为强基铸魂的政治工程、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经济项目、唱响时代旋律的文化产业,在着力构建“圈—网—链—线”全方位跨区域合作格局中彰显安源精神;二是从实践层面做好安源精神专题资政研究。打造湘赣边合作智库。全方位提升安源精神的资政研究水平。定期举办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论坛,积极承办湘赣边红色文化产业协同研讨会、安源工运人才工作理论研讨会等会议;三是制度层面上结合二十大精神,迅速拟定制度执行框架,定期推动安源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题调度会议,挖掘安源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

3.2 抓好“工运摇篮”城市子母品牌的2个品牌建设

3.2.1 系统谋划萍乡“工运摇篮”城市品牌建设

一是在系统谋划中彰显城市品牌建设高度,做强城市品牌“硬实力”。把“工运摇篮”城市品牌建设融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强化萍乡城市差异化定位、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品牌功能协同治理等管理工作。加强“工运摇篮”城市品牌建设的利益连接机制建构,加强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与共创,提升“工运摇篮”城市品牌在企业、市民、游客心中的地位和评价;二是在城市营销中展现城市品牌建设活力。选优配强城市品牌管理者和运行团队。加快“工运摇篮”城市形象宣传片精细化打造;三是在湘赣边区域合作中体现城市品牌温度。以“工运摇篮”城市魅力吸引人才来萍干事创业。将“工运摇篮”打造成为湘赣边合力发展的新名片,并发挥好萍乡“工运摇篮”城市品牌的引领辐射作用。

3.2.2 构建“工运摇篮”城市子品牌

(1)“安源红邻里之家”品牌的推广工作。通过对外展示与推广“安源红邻里之家”,唱响“安源红”品牌效应,充分发挥“安源红”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湘赣边区域的城乡治理提供参考借鉴;(2)做好安源“理论创新之家”品牌的挖掘工作。以“理论创新之家”为切入点,把安源建设成与韶山、井冈山成为一体的群团组织教育基地,从而为构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贡献萍乡力量;(3)打响安源景区品牌影响力。以安源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级5A景区为机遇,将安源红色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胜势。在大力营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氛围中凸显“工运摇篮”城市灵魂和个性。

3.3 做大做强弘扬安源精神的3篇大文章

3.3.1 做大做强株萍铁路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

一是以毛泽东乘坐株萍铁路来安源为红色旅游开发重点。充分挖掘毛泽东在往返湘赣边过程中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重要标志性的宣传史料,与湖南毛泽东故居、纪念场馆等开展旅游线路互推、合作交流等事项,进而推动湖南省把“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的红色品牌擦得更亮,也顺势打响江西省株萍铁路沿线红色资源的知名度,从而做大一代伟人在安源精神形塑中的传奇故事;二是加强株萍铁路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新业态。通过紧紧围绕“红色资源为血脉、工业遗存为骨架、安源精神为灵魂”的定位,做大做强株萍铁路红色文旅大文章。加强株萍铁路沿线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节、艺术节、博览会、体育比赛等活动相结合。

3.3.2 做好“秋收起义与安源精神一脉相承”的时代阐述大文章

加强秋收起义红色资源的整合,必须有底气地宣传安源工人力量,唱响“秋收起义与安源精神一脉相承”的时代强音,将秋收起义作为安源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与宣传,以安源精神作为秋收起义“一线九馆”布展陈列的重要精神纽带加以“定调”,作为“秋收起义·湘赣红旗”精品线路的重要精神内核加以连接,从而实现湘赣边秋收起义红色资源的有力整合。

3.3.3 作好“井冈山斗争中安源力量”的载体呈现大文章

充分利用安源工运承上启下的重大历史意义,通过与永新县、井冈山市等城市互动交流,夯实巩固安源工运摇篮的城市魅力。复原南门桥(南正街)“春和生”药店(中共“赣西采运处”)的遗址遗迹或通过展板形式加以宣传,凸显南正街的安源红色内涵,并结合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特色,使其成为萍乡连接井冈山旅游的重要一环。将军农民甘祖昌也曾从事赣西采运处的运输员工作,可与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协同打造萍乡至井冈山沿线相关红色培训路线。

3.4 持续丰富弘扬安源精神的4个载体建设

一是做好安源精神铸魂育人载体工作。(1)以安源红色歌谣为媒介融入大中小学课堂教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融入广场健身操舞蹈中,加强安源精神进校园、进社区的氛围营造,合力编写湘赣边红色文化乡土教材,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快裂变传播,建设社会广泛参与新机制;(2)打造安源红色文化品牌,设立安源红色文学奖或吴运铎励志文学奖或安源廉政文学奖,为推动湘赣边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作出新的贡献;(3)做好《秋收暴动·西江月》诗词融入城市景观建设设计与宣传工作;(4)以安源精神融入萍乡学院“五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抓手,做好湘赣边高校弘扬和培育安源精神的长效机制宣传与引导工作。

二是做好安源精神媒介传播载体工作。以VR+数字赋能萍乡红色基因传承建设为方向,让安源红色文化“活”起来。充分利用好安源锦绣城等场地组织好安源精神影视作品拍摄工作,引导湘赣各县区合作拍摄反映安源精神的相关影视作品,不断提高安源知名度、扩大影响覆盖面,为“最美转型城市”增添最红底色;以园为家。加快安源精神融入湘赣工业合作产业园文化建设步伐,以“党建+”模式推动湘东—醴陵、上栗—浏阳等合作园区走深走实,凝聚建设湘赣合作视角下萍乡市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的强大合力;以路为媒。在来萍高速、铁路中加强安源精神的宣传。挖掘“韶井公路”的历史意义,把握长赣高铁建设即将开工建设新机遇。做好上栗县、莲花县等沿线路线途经地安源精神的形象设计与推广;以赛促宣。积极主办承办湘赣边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将安源精神作为提振湘赣边干事创业精神的重要来源加以潜移默化地宣传与冠名,增强吸引人才来萍就业创业的情感共鸣。

三是壮大以安源精神为特色的萍乡红色教育培训事业。形成以弘扬安源精神为己任的党性教育培训新格局,在大井冈红色培训圈和湘赣边红色培训联合体中占据重要一席。以“大党课”思维模式打造红色培训基地。增强安源精神“口述史”研究,形成访谈教学等课程。积极与安源路矿工人的后代联系交流,以“口述史”视角让革命后代为安源精神现身说法。积极争取革命后代对萍乡、对湘赣边区域的支持。

四是争取对口资源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载体支持。安源工运时期产生的群团组织具有重要的历史开创性和鲜明的红色印记,是吸引各大群团组织来萍乡交流学习的重要媒介。积极对接各大群团组织,通过争取各口径政策资金、对口资源等支持互助,加快与相关系统或部门形成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从而形成全社会大力弘扬湘赣边红色文化及安源精神的强大合力。不断突出萍乡在党史、工运史、国防动员史上的特殊地位。形成安源精神、井冈山精神指引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的强劲精神动力支撑。

猜你喜欢
工运安源萍乡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22
岁月静好,安源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安源红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爱在安源山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我在萍乡过春节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0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心声歌刊(2020年4期)2020-09-07 06:37:20
2021年《中国工运》征订单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4
前进吧!中国工运
心声歌刊(2018年2期)2018-05-25 03:05:17
工运短波
时代风采(2016年12期)2016-07-21 15: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