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玲
【摘 要】我国的美术教育自1952年引入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以来就深受影响,这套教学体系逻辑严密,操作性非常强,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在中学阶段的推行则困难重重。因其教学程序严密、知识体系完备,中学阶段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训练任务无法全部完成致使训练效果不理想。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引入费曼学习法,能有效解决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习难度大的问题,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费曼学习法
一、高中美术现阶段教学现状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创立高等美术院校时底子薄弱,于是在1952年引进了斯恰科夫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由此被推广传播开来,成为高校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一批批美术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将这一体系逐渐推广至我国整个美术教育界。
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由圣彼得堡美术学院教授契斯恰科夫(1832—1919)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意大利、法国美术教育而创立。该教学体系继承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现实主义传统,坚持对自然和客观规律的研究。
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强调观察、理解、表现的系统过程,素描训练强调严格的程序性和系统性,提出三度空间的透视造型法则,造型手段继承明暗法。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基础美术教学也深受这种教学体系的影响。因其成熟完整的体系、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很快居于主导地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优点,也避免不了缺点。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无疑是优秀的科学体系,其学习过程由理解原理(规律)→观察(能力培养)→实践操作(造型)三个部分组成,循环往复,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但它需要大量的时间理解掌握,对艺术规律的理解也需要大量时间,而科学观察方法的形成更需要时间,同时与知识体系配套的造型方法的掌握需要练习时间。以列宾美术学院为例,绘画类本科的学习需要五年,与其他学科相比要多出一年,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其知识的繁多和学习的难度。基于以上不足之处,使得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还可顺利进行,但中学阶段的实施却困难重重,例如,中学阶段美术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整体水平,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图像识读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都制约了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在实践中的学习和运用。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在教授时只好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知识体系的不完整造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重视造型的训练,对艺术规律的认知选择了浅尝即止。这就造成造型手段的学习失去了理论的支持,学生沦为工具人,学习没有了主动性,逐渐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学生体会不到艺术的魅力,无法在美育活动中培养真正的美术价值观和关键能力。
费曼学习法是史上公认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该方法能有效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对加深知识理解、节约学习时间方面有明显效果。
二、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费曼学习法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一)明确目标,学习知识、简化知识
先选择一个知识点,假想将所学知识教给从未接触过该知识的人(最好是小孩子),为让其能够理解所授知识,就需要对知识重新梳理,用小孩子可以理解的简单语言进行概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迫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回顾
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对知识常有遗忘,对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不能顺利衔接,这时,需要回顾原始资料,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认定自身知识的界限,避免可能会犯的错误,保障在应用知识时增加成功的概率。
(三)条理化、简化语言
将知识充分理解,盡可能地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且能做到逻辑清晰。
(四)传授知识(输出)
将这个知识教给另一个人。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学对象多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传辅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极少。费曼学习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对学生互相讲解达到利他,在利他的过程中讲解主体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失,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讲解受体也印证知识,加深理解,进而也成为讲解主体。
费曼学习法的第一、第二阶段在很多人身上都能看到,第三、第四阶段却常被忽略,然而,个人认为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部分恰恰是第三、第四阶段。学生在讲的过程中会对所讲的知识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发现自己不曾掌握的部分知识,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启发思考,养成动脑的习惯。
三、费曼学习法的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知识的掌握、理解,观察方法的养成,造型手段的掌握,这些都需要大量时间。费曼学习法在中学美术教学阶段介入,在实践中能有效解决学习时间不够、艺术规律认知困难这些问题。以下是笔者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费曼学习法进行教学活动的简单记录和思考。
知识内容:素描静物单体——水果(苹果)的画法
教学目的:对苹果这一常见物体的结构认知理解和塑造表现,巩固了之前所学几何体体面结构的知识内容,加入对物体体积、分量、质感的具体表达,由掌握苹果的表现方法,进而学会表现其他与苹果有相似结构特征的水果,辨析解读现实世界中的视觉现象和信息。
重点与难点:积极主动地观察物象,充分理解物象,认真细致地表达物象;熟练运用素描工具材料,表现固定光源环境下的团块状物体。
环节一,将学生分组,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每组10人左右,每组最少要有1~2名平时表现活跃的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氛围良好的小组会使学习更高效。
环节二,安排学生课堂学习
1.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明確需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教授时一定要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最好在10分钟内完成新知识的讲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理解和写生时间。
2.组织学生进行苹果的写生活动,用实践操作印证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与熟练程度。教师控制写生活动节奏,在必要的阶段组织对学生作业进行简单评价,选出表现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对画面表现好、知识点理解到位的作业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提高大面积学生的鉴赏判断能力。提醒学生掌握素描知识不是简单的记住知识内容,而是先充分理解其知识内涵和意义,再用素描媒材、素描手段和素描语言进行表达,才算初步掌握。
3.以组为单位,分别请一位素描作业完成度较好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完成较好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理解较其他同学更深刻,这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知识点总结后复述给其他同学,加强巩固所学知识;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将知识重点复习了一次,强化了学习效果。这样有别于常规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组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协调下,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纠正错误,完善画面。美术的素描课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内容学生只是听懂了远远不够,只有真正理解透彻,切实熟练应用才算完全掌握。所以,美术实践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必不可少,但现实是教师能辅导的学生是很少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教师拟订的教学目标无法最大程度地顺利完成,这样的遗憾日积月累会使班内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债务越积越多,严重影响这些学生之后的学习发展。
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师组织协调下帮助实践操作能力弱的学生修改完善画面,是既利己也利他的行为,帮助别人也是一个强化自己所学知识的过程,此时,学习的认知由被动变为主动,知识的概念丰满了,用途也将更加清晰;被帮助者在一边观摩学习时,两者之间必然会有交流;修改后的画面改变提供最直观有效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只要教师把控好课堂秩序,结果肯定是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个人思维广度、深度均有较大提高,学习更具主动性。
5.教师讲评总结,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理解和实践成果。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对把控学习方向、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至关重要。
环节三,安排学生课后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间或其他一些碎片时间进行讨论,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分享作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心得体会。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讨论分享时,用简洁、精准的语言表述将知识输出,这些知识是表述者经过归类、筛选、分析过的,会逼着知识倒灌;这也是对课堂内容的回顾和反思,回顾意味着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提升总结,反思则通过对知识的怀疑和探索,正负双向反馈促进新知识的产生。思维的火花常常会在不经意时绽放,在年轻活跃的群落里这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将学生分组可以避免因人数多忽视一些不擅表达的学生,保障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时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发言,都能成为讲授者,而不只是倾听者。因为讲授知识的主体必然是主动的、活跃的,让学生保持良性状态,是引入费曼学习法进入美术课堂的目的。
四、引入费曼学习法教学成果总结
费曼学习法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利他,而在于利己,在为别人讲解过程中会形成思维的火花,自己提出问题、想法,进而或通过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或通过艺术作品印证想法获得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培养出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和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提倡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目标是一致的,与高中美术课标主张的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形成高中生必备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要求也是高度一致的。
引入费曼学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制约高中美术教学的因素得到部分解决,相信能够在这种氛围下培养出更多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
五、结束语
时代在变迁,艺术教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研究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尝试,努力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条件下积极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
[1]钱为.追根溯源—对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尹红心,李伟.费曼学习法[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