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岩磊 梁 上 常雅倩
清廉村居建设是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保障的有效举措。深刻把握基层监督和清廉村居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理清清廉村居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实践路径,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乡风民风。
从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和宪法、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中,可以归纳出基层监督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监督主体。县级及以下各类监督主体依规依纪依法对村社基层单位及党员干部、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督主要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10 类监督。基层监督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其中实施主体主要包括,县乡党委、县级纪委监委及其派驻派出机构,乡镇(街道)纪(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纪委)以及村(社区)监察联络员等。
2.监督对象。本文研究的基层监督侧重于村和社区,主要包括:村(社区)党组织、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社区)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组织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以及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3.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两个维护”落实,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等制度执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选人用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巡视巡察整改,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及道德操守等8 类情况。
清廉村居是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干部、清廉作风、廉洁文化等各种清廉要素在农村(社区)相互作用、叠加集成的综合反映,体现在加强党对基层的全面领导上,体现基层权力在制度轨道上规范运行上,体现在信仰坚定、为民服务、廉洁勤勉的干部群体上,体现在醇厚友善、正气充盈的乡风民风上,体现在崇德尚廉、清清爽爽的乡土文化上。清廉村居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事关党在基层的凝聚力、领导力、战斗力,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
1.建设清廉村居。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建设清廉村居,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主线,严格职责权限,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权力制约,推动权力公开,为村级权力行使立规矩、明边界,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3.建设清廉村居,必须把抓好村社两委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作为“牛鼻子”,通过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监督体系,带动管好“绝大多数”,整体提升基层干部管理监督水平。
4.建设清廉村居,必须发挥廉洁文化的基础性教育性作用,把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居)自治章程中,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不断筑牢清廉村居建设的文化基础,使其深入人心、繁荣兴盛。
5.建设清廉村居,必须以共创共建为载体,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纠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建设清廉村居的过程成为增进群众福祉的过程,特别是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教育群众摒弃形形色色的关系网,拒绝各种各样的潜规则,立正心、走正道、扬正气,切实形成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推动清廉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广大群众的价值观念、新时代村居的亮丽名片。
基层监督是基层治理的内在要素和组成部分,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基层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在基层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具有保障性作用,在清廉村居建设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具有保障性作用,关系一个村(社区)的党风、政风和民风、社风,关系党的执政和国家治理的根基。
1.加强基层监督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村居、把“两个维护”一贯到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在基层各类监督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党内监督,其本质是政治监督,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两个维护”在基层落地生根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基层监督,必须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党始终成为基层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一贯到底。
2.加强基层监督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当前,腐败这个影响基层政治生态的最大风险依然存在,基层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侵蚀的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加强基层监督,必须一刻不停地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三不腐”,努力建设持久风清气正的清廉村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必须树牢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3.加强基层监督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村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做深做实基层监督,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加强基层监督,必须贯彻党中央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基层监督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更好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切实解决基层监督虚化、弱化问题,确保基层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