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依曼·沙特尔
(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吐鲁番 838000)
新疆地区日夜温差较大,同时兼有土地平坦和日照时段较长的优点,环境条件有利于瓜类作物生长发育,因此哈密瓜成为当地生产上的重点经济作物。为进一步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并有效提高哈密瓜种植效益,当地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大量试验示范,普及和应用了哈密瓜复种白萝卜、哈密瓜复种洋葱等复种栽培技术,切实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户收入。
新疆哈密瓜早熟产品以美观的外形、脆甜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哈密瓜的复种栽培工艺,实施科学播种,通过测土配方等科学管理措施,增强作物的生长势,提高产量和品质。现总结了生产上应用较多的哈密瓜复种白萝卜连作哈密瓜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参考,保障哈密瓜复种栽培的经济效益。
早春茬哈密瓜采取育苗移栽方式,3月15—20日前完成移栽前的整地、施基肥、铺设滴灌带和地膜等工作,3月20—25日定植哈密瓜,通常春提早大田哈密瓜株距以40~45 cm为宜。
白萝卜选择生长期为50~60 d的早熟品种,于4月10—15日哈密瓜结束墩苗期后开始播种。复种的白萝卜采取直播方式,在每2棵哈密瓜中间挖深度1.0~1.5 cm的播种穴,每穴播1~2粒种子。播完后结合哈密瓜第2次浇水,水要浇透。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完成哈密瓜和白萝卜采收工作,之后清理田地,深翻晒垡,7月15日前完成整地施肥、铺设滴灌带和地膜等工作。避开当地高温天气,7月15—20日采取直播方式播种秋延晚哈密瓜。
从表1可以看出,1年安排2茬哈密瓜,4月初结合哈密瓜缓苗水,每2棵哈密瓜中间复种白萝卜,不仅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也不影响哈密瓜的生长发育。大田早春茬种植哈密瓜一般每667 m2种植1 000~1 100株,产出的哈密瓜商品率为85%~90%,平均单果质量1.5 kg,可生产商品瓜1 280~1 490 kg,按照市场价格5~6元/kg计算,春提早哈密瓜每667 m2可收入6 400~8 900元。大田秋延晚哈密瓜一般每667 m2种植1 000~1 100株,产出的哈密瓜商品率为80%~85%,平均单果质量1.8 kg,可生产商品瓜1 400~1 700 kg,按照市场价格4~5元/kg计算,秋延晚哈密瓜每667 m2收入5 600~8 300元。复种白萝卜每667 m2种植950~1 050株,白萝卜商品率为90%~95%,平均单根质量2.5 kg,可生产商品白萝卜2 140~2 500 kg,按照市场价格1.5~2.0元/kg计算,白萝卜每667 m2种植收入为3 200~5 000元。复种模式较普通模式每年每667 m2可增加收入3 200~5 000元。
表1 哈密瓜复种模式667 m2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栽培季节和茬口安排对哈密瓜的水肥需求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不是很大,通常春提早和秋延晚哈密瓜复种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样的,因此本文不再进行分述。
3.1.1 品种选择
选择优异的抗性品种是哈密瓜复种前期准备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严格的品种甄别,确定适合新疆地区自然环境的、质量优异和抗性较强的哈密瓜优良品种如西州蜜25号、西州蜜17号等。
3.1.2 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必须先把哈密瓜种子放入福尔马林200倍液中浸种2 h以上,然后用清水漂洗3遍以上。在选择地块时,应尽量避免与蔬菜作物连作,确保土层深厚,肥力均匀。
3.2.1 田间追肥管理
哈密瓜根系分布广泛,果实硕大,所以在栽培过程中要重视养分的供应,以保证植株和果实的正常发育。一般情况下,除施足基肥以外,还需要反复追肥。
哈密瓜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大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幼苗期需肥量少,伸蔓期需肥量中等,大量元素需求量氮素>磷素>钾素;开花坐果期需肥量中等,大量元素需求量磷素>钾素>氮素;果实膨大期需肥量较多,果实成熟期需肥量较少,此期大量元素需求量钾素>氮素>磷素。
秋延晚哈密瓜施肥原则有:一是重施有机肥,适量用氮肥,稳施磷肥,增施钾肥,氮、磷、钾三元素配合施用;二是哈密瓜的需肥时期是根系吸收的旺盛期,一般在开花前植株迅速生长期和瓜体迅速膨大期,此时根系较为发达,对肥料吸收利用率也高,应重施肥料;三是哈密瓜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有一定的差别,通常生长前期氮肥的需要量较大,后期应多施钾、钙、磷等肥料;四是掌握所用肥料的性质,速效肥可随时追肥,长效肥则要早施,且多作基肥;五是全面了解前茬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判定土壤肥力水平,以保证哈密瓜在田期间的养分供应。
此外,在多次追肥时,应注意哈密瓜植株长势以及对果实成熟阶段的追肥处理。为防止裂瓜和保证网纹形成时期的果实糖分积累,避免过多使用磷钾肥,应适当增施钾肥并施用含有镁元素和钙元素的化学肥料,力求复种哈密瓜的品质、商品率和产量同样达到高标准。
3.2.2 田间水分管理
为了提高哈密瓜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前3 d必须浇灌渗漏水,一般每667 m2田间灌水量应达到85~95 m3。种子出土以后,每667 m2田间灌溉水量应控制在20~25 m3。而秋延晚哈密瓜首先要考虑花蕾形成期的需水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滴灌频率应控制在3 d左右1次。在哈密瓜初步形成网纹后,应严格控制田间滴灌频率和灌水量。因为水分过大不利于哈密瓜根部充分汲取营养,影响坐果;另外,哈密瓜收获前7 d不再浇水。哈密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水分需求量具体见表2。
表2 哈密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要求
3.2.3 温度管理
哈密瓜属于喜温耐热作物,不耐低温,为确保产量、商品果率和果实充分积累糖分,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昼夜温差。哈密瓜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种子萌发期适宜温度是22~30 ℃,低于15 ℃或高于40 ℃影响种子正常萌发;根系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8~34 ℃,低于10 ℃或超过40 ℃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茎叶生长适宜温度是25~30 ℃,低于10 ℃或高于40 ℃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开花适宜温度是25~30 ℃,低于15 ℃或超过40 ℃会影响授粉和雌雄花的正常生长;果实发育适宜温度是25~30 ℃,低于15 ℃或超过40 ℃会影响果实正常发育。
通常判断哈密瓜果实含糖程度是瓜农判断采摘的指标。一般含糖量15%的哈密瓜可以直接采摘,收获的果实花茎要保持2 cm以下。在机械化收获时应该严格防止机器齿轮刮擦到果皮表面,以防产生坏果。如有特殊需要,应做到人工轻柔采摘。采摘后的哈密瓜果必须保存在阴暗与背光的地方,不得暴晒果实。
早春茬哈密瓜采收完后滴灌1次水,待土壤不黏时开始采收白萝卜。采收白萝卜时要求个头大小均匀,无糠心、无须根、无泥土、无畸形、无伤口、无分杈、无灰心。
哈密瓜全生育期的病害除生理性病害以外尚有病毒病、霜霉病、枯死病、白粉病、蔓枯病、疫病等,可使用瑞毒霉、甲霜灵、多菌灵、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等喷洒或灌根进行预防;虫害一般有烟粉虱、金针瘤蚜、叶螨、大斑潜蝇等,可用扫螨净、乐果、扑虱灵等预防。
蹲苗指的是通过控制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温度、肥料等条件,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的一种技术措施,促使节间粗短壮实而根系发达,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哈密瓜也需要一定时期的蹲苗抑制地上部分旺长而促进根系生长,可提高哈密瓜后期抗逆能力,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助于培育健壮植株,正常来讲哈密瓜蹲苗时间一般在28~35 d。蹲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控水不控温,更容易形成弱苗;二是蹲苗时间过长,影响生殖器官的分化;三是蹲苗时间不足,达不到蹲苗的目的。
解决措施: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灵活掌握蹲苗期间的管理办法,控水、控温要同步进行。为不影响生殖器官的分化,还要保证蹲苗时间和质量,根据哈密瓜植株的长势来确定蹲苗时长,天气炎热的时候哈密瓜的叶片中午会有萎蔫,但早晨和傍晚叶片可恢复正常时即可结束蹲苗。
4.2.1 网纹不美观和裂瓜问题
网纹不好的问题始终是困扰广大哈密瓜种植户的一个难题,分析原因:一是水肥供应不均衡,特别是氮素过多容易裂瓜;二是上网纹期温湿度条件不好,特别温度忽高忽低对网纹形成不利;三是生长环境过于郁闭,光线不足。
解决措施:哈密瓜果实膨大期和上网纹时期要科学施肥,采取少量多次施肥和浇水的方式,连续阴天时要少浇水。
4.2.2 糖度不够
糖度是衡量哈密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糖度不高的原因,一是品种问题,不同品种所能达到的最高糖度不一样;二是化学肥料用量过大,对哈密瓜糖度和货架期都有影响;三是昼夜温差是影响哈密瓜糖度的重要因素;四是采摘时间过早,主要是瓜农为了抢占早熟市场,瓜未成熟就开始采收。
解决措施:增施有机肥或农家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科学调整种植期,种植时间过晚会影响上市时间,过早会影响哈密瓜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种子的萌发;合理调整采摘时间,切实提高商品果率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