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3-09-18 02:22:52刘东红何晨蕾
农产品加工 2023年14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发展

夏 兵,刘东红,何晨蕾

(1.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3;3.浙江省茶叶加工技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41)

中国传统茶产业单产效益较低,产值增长潜力有限,趋同现象严重,创新意识缺乏,产品类型单一,往往只经过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区间较低。近年来,茶产业业态已趋多元化,其各类要素重新配置和交叉互动,驱动着茶叶传统形态不断发生“裂变”,呈现出“茶业+”的多业态迸发格局,且不断推进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考察时曾多次强调,做好“三茶”统筹,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茶产业无法适应智能化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第六产业”成为大势所趋,其核心要义是通过推动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与交叉融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以实现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三茶”统筹的提出为全国茶产区发展指明了方向[1],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的茶产业,正通过数字化转型迎来突破性发展与创新。

1 党建引领助力三茶统筹“转型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一直持续关注“三农”问题。2021 年12 月7 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致力于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多样性功能开发,积极培育茶休闲茶文化,形成以茶叶生产为基础,茶精深加工、茶文化传播、茶健康养生、茶休闲旅游等多功能融合的发展局面,统筹推进茶文化弘扬、茶产业发展、茶科技创新,全面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供销社网络优势,构建全省农合联组织体系,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在带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积极发挥综合平台作用。同时,浙江省各级市县供销系统对“三茶统筹”的经营主体给予了倾斜支持,对其实行信贷优惠、税收减免、农业保险及加工设备的购置补贴,充分保障了茶农的利益,吸引茶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缓解农村劳动力人口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省供销社主管企业,浙茶集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打造智慧茶园,主动承接WTO/TBT-SPS 国家通报咨询中心茶产品研究评议基地,及农业农村部与奥地利合作建设的“中国·奥地利有机示范茶园”项目,结合“标准化+”战略实施,挖掘西湖龙井茶、千年径山抹茶等优秀茶文化,推动茶产业的三产融合。

2 整合资源激活管理机制“神经末梢”

2022 年11 月29 日晚,在摩洛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3 个人类非遗项目,也是浙江第11 个人类非遗项目,目前中国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浙江总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浙江省素有“丝茶之府”之称,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茶业产值、绿茶出口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丝茶之乡”的浙江拥有较为完善的茶产业链条,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及茶文化教育等各个节点上的市场主体国内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且各个行业主体之间合作基础广泛、经验丰富,能够形成合力,更是集聚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10 个国家级的科研、文化等研究检测机构,为“数字+”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浙茶集团坚持绿茶主导、其他特色茶类适度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茶叶产业规模适度拓展,重点做强龙井茶、抹茶和九曲红梅等其他特色茶,打造特色优势产区,推进茶产业链前后端延伸扩展,推动茶产业与一二三产业、与城乡建设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茶产业发展的延展度和丰富性。而想要适应现代化的时代特征,顺应变化的市场需求、消费趋势,就需要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完善的运营机制,通过提质增效,确保实现经营效益的可持续性。

3 培育品牌构筑产业发展“闭环链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茶产业大有前途,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浙茶集团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多个知名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一个企业集群”的思路,大力推进山川地理相近、人文历史相通的茶品牌整合和塑造,做大做强若干个影响力大、市场价值高的“骆驼”“狮峰”等知名品牌,助力完善中国绿茶、龙井茶价格指数体系,有效引导产销对接。在“一带一路”政策引领下,利用其在全球营销网络及大健康红利时代的优势,加强“浙江绿茶”品牌形象宣传推介,打造跨界深加工品牌茶产品,引入ETP(英国茶叶道德联盟)相关管理理念,推行“二次返利”,提升茶农的积极性,以此促进茶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这种新型的茶业经营主体也有利于推动茶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对茶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意义重大。

4 科技创新搭建共同富裕“云上载体”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受到资本市场热捧的元宇宙,从2021 年下半年开始便炙手可热。2021 年12 月初,“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宣布进军元宇宙,并且在中国国内推出自主的NFT 数字藏品。在区块链时代,人们开始使用去中心化计算机网络来认证和授权NFT 交易[3],元宇宙数字化的呈现,无疑是农业元宇宙应用的一次革新,区块链、NFT 给茶带来元宇宙的无限可能性,对各大茶产区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参考范例。

浙茶集团紧紧以省供销社为依托,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打造有机、健康、科技的数字化茶产业园,建设数智工厂,定制研发乘用型采茶机,搭建数字化线上平台,优化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做活做优茶产品加工链,多举措提升茶叶品质和茶产品附加值,以数字化赋能茶产业发展。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产销模式,利用“网络+农户”的销售模式,直接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的相互融合,让茶农融入增值业态,开辟增收新渠道。

5 结语

(1) 品质为本,打造共富“绿色”链。浙江省于2020 年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现代化、规模化、清洁化、连续化的要求,支持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创建,推进茶叶加工现代化改造,提升名优茶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按照国家标准茶园建设规范,支持标准茶园建设。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夯实龙井茶质量生命线,将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2020—2021 年期间,浙江省投入3 148 万元用于支持西湖区、风景名胜区两大主产区建设绿色茶园项目,搭建茶园绿色防控系统;推广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保障主产区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支持全域茶园施用有机肥,科学有效提高茶地土壤肥力,从源头上保障西湖龙井茶的自然品质和质量安全。未来将继续保持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保障全省名优茶的质量安全监管。

(2) 数字赋能,打造科技“质量”链。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加大力度引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优良品种,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行茶叶现代化加工,有效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熟化集成推广优质绿茶机采、茶叶数控加工、茶园病虫害精准防控、抹茶全产业链生产等一批主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加快茶叶加工装备的升级改造,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的初制、精制加工生产线,提升标准化加工水平。进一步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鼓励重点茶区建立茶叶精深加工园区,扩大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饲料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终端产品,支持抹茶产业发展和新茶饮原料产业化,为全国抹茶的快速发展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撑。

(3) 人才为魂,打造素养“价值”链。加大服务“第六产业”人才的培养。第一,应重视加强农业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围绕浙江省农业的具体产品结构和技术现状,结合浙江经贸职业学院、浙江树人大学、浙江茶业学院等茶文化与营销方面的专业院校和人才培养机构,制定有重点、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行业基础性人才培育。第二,省内的龙头企业应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密切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联系与合作,设置科研团队经费补贴,鼓励创新茶叶研发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第三,结合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农业管理学院等技能培训机构,加强茶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涉茶科研院所、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和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强化产业发展指导,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4]。

(4) 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统筹”链。第一,深化三茶统筹,拓展产业功能。2021 年《意见》强调新形势下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的融合发展,明确提到茶产业具有传承文化、富裕农民、涵养生态、健康养生、和谐社会等功能,充分肯定了茶文化在新的发展时期的引领作用,并强调了对茶旅的功能拓展。要主动规划差异化发展路径,全面推动理念创新和技术革新,支持鼓励资源整合和品牌建设,科学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实现茶产业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使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5],茶文化旅游是推动广大产茶地区“三产融合”的有效途径。未来,浙江在新时期要打造一个全域旅游、全域茶旅的产茶省。第二,打造国内外融合发展的大局面。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对外交流的深化,茶文化会随着茶叶走向世界各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反之,茶文化也可以助推茶叶营销。要强化“茶叶是浙江金名片”的认识,丰富“世界茶乡看浙江”的内涵,把茶产业作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和国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放大浙江茶产业的集聚效益,高水平办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打造世界茶叶博览交易平台。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全球茶叶电商总部平台。发挥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平台作用,提升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定价权和话语权。纵横拓展共生、共享、共融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浙江“窗口”,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本,谱写茶产业与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发展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