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生科普实践现状与对策

2023-09-14 07:39:38孙丽娜王小寒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护生科普

孙丽娜,王小寒

(1.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 2.石家庄市中医院,石家庄 050011)

0 引言

我国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2年8月,《“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要持续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力争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还要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1]。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护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通过调查高职院校护生的科普经历,分析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目的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医学科普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科普人才提供参考。

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编制高职院校护生科普实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两方面:护生的科普经历;护生参与科普实践的目的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河北省某高职院校护生为研究对象,以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14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93人(19.88%),女生1181人(80.12%)。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对整理后,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类变量采用百分比描述,并进行统计学推断。

1 护生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现状

1.1 护生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75.17%的护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宣传医学知识,说明其富有爱心和责任心,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康理念。50.07%的护生参与过科普资料的制作或发放,60.49%的护生参与或开展过流行病相关的健康科普活动,说明学生有一定的科普经历,为科学防控流行病做出了积极努力。仅30.11%的护生参加过科普类的比赛,40.66%的护生从未参与过健康科普活动,说明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科普经历较局限,科普创作水平较低,很少参加医学科普活动。详见表1。

表1 护生的医学科普经历Tab.1 Med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xperience of nursing students

1.2 护生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目的

调研结果显示,在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目的上,81.60%的护生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改善其健康行为,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护生希望通过参加医学科普活动锻炼沟通和表达能力或满足自身兴趣爱好,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等,说明相当一部分护生对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详见图1。

图1 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目的Fig.1 Purpose of nurs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med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1.3 影响护生参加医学科普的因素

调研结果显示,激励开展医学科普创作的政策太少(65.70%)、针对医学科普创作能力提升的培训不够(71.40%)、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66.04%)、缺乏相关老师的指导(50.95%)是影响护生参加医学科普活动的重要因素。详见图2。

图2 影响护生参加医学科普活动的因素(多选)Fig.2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med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multiple choice)

2 结论

2.1 高职院校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深度仍有欠缺

开展科普活动不仅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2]。调研结果显示,75.17%的护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宣传医学知识,约一半的护生参与过科普资料的制作或发放活动,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的科普意识,且能够积极参与到医学科普实践中。60.49%的学生参与或开展过与流行病相关的健康科普活动,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护生具有自觉承担科普传播任务的医者精神。

近年来,全国科普视频大赛、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全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科普比赛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学生参加科普类比赛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开拓视野了解相关领域新技术、新动态。调研结果显示,仅30.11%的学生参加过科普创意大赛、科普征文等科普类比赛,40.66%的护生从未参与过健康科普活动,说明高职院校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深度仍有不足,这可能与很多科普类比赛的参赛对象为本科院校学生,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的科普比赛项目较少,高职院校对学生参加科普类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有关。高职院校应投入时间精力,扩大学生参与科普比赛与科普活动的影响力与参与度。

科普创作和科普活动是科普产出的重要指标[3],优秀的医学科普作品并非简单重复专业的医学知识,新时期的科普创作应具备科学性、创新性,体现人文关怀[4]。调研结果显示,79.30%的调查对象近三年创作的科普作品数量≤2个,79.90%的学生近5年参与健康科普活动次数在0~2次,说明高职院校护生科普作品创作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科普活动参与度严重欠缺,应引起重视。

2.2 高职院校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外部驱动力不足

医学科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内部驱动力与外界环境带来的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参加医学科普活动的根本动力。调研结果显示,56.97%的护生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学以致用的内部驱动力,5.89%的护生内驱力是锻炼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4.26%的护生因自身兴趣爱好参加医学科普活动,说明其参与医学科普的内部驱动力比较充足,高职院校应发挥其人才及资源优势为护生参与医学科普活动提供支持。医学科普对于促进全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结果显示,仅24.63%的护生参与医学科普活动意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及改善健康行为,2.84%的护生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参加科普活动,4.60%的护生因其他原因参加医学科普活动,说明其参与医学科普的外部驱动力相对不足,间接说明高职院校护生对于全民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不够明确,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护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2.3 影响高职院校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因素较多

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针对医学科普创作能力提升的培训不够、激励护生开展医学科普创作的政策较少等是限制护生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本科生薄弱,创新能力较差,多数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及各类技能比赛上,忽略了对学生科普能力的培养,导致护生科普专业知识不足、科普写作等科普创作能力较差。高职院校护生毕业后将服务于医院、社区、康复机构等场所,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提升护生科普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成为医学科普宣传推广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护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第三年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课业负担较重,而当前大部分科普活动要求护生利用业余时间志愿参加,导致部分护生因学习任务繁重没有精力参与其中,这也说明当前高职院校对护生科普能力的培养机制不健全。少数护生对医学科普活动不感兴趣,可能与学校的激励政策不足有关。

3 建议

3.1 扩大护生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深度及广度

高校开展的科普活动以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竞赛为常见形式[5],而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的科普活动以发放宣传单,布置展板、横幅为主,科普活动形式相对单调、活动范围比较局限。扩大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深度和广度,要加强高职院校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可成立校长任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落实护生科普实践,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科普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资投入,可将科普创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为全体教师的培养内容之一,使教师分批接受科普专业培训,打造优秀的科普师资团队。教师要根据护生的专业课学习进度制定医学科普实践计划,使专业课学习与科普实践高度融合,组织护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科普绘画、科普写作等创作,深入基层开展科普实践,把健康知识传递给社会公众。高职院校可成立科普社团,组织学生在公众号、校报等平台开辟科普论坛、科普专栏,利用互联网转发、推广。还应积极组织科普知识竞赛、科普作品大赛、科普之星等校级科普比赛,支持有潜力的学生参加科普类市赛、省赛及国赛,以赛促学。

3.2 充分调动护生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外部驱动力相对不足,而充分调动其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对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科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2],应进一步宣传医学科普的意义与重要性,深化护生健康科普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科普工作考核制度与奖励办法,借助互联网探索符合护生兴趣的科普内容及科普活动形式,全面调动护生参与医学科普的积极性。科普工作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为科普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3 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科普供给工作

科普人才是医学科普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科普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科普供给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类学校及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加大科普资源供给[7]。高职院校科普供给工作相对薄弱,可从制度、设施、资源、经费四方面切实落实科普供给工作。①科普供给应做到制度先行,建议高职院校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普工作制度,把科普工作成效作为教师和职工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参考,将科普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标准。②高职院校应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结合学科优势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做好科普设施保障工作。③可积极开发线上、线下数字科普资源,保障科普培训的顺利开展。例如,可引导学生利用科普在线精品课程开展线上自主学习,邀请校外科普专家到校园定期开展线下科普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学生参加理论考核并创作科普作品,对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合格证书等。④应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对科普工作的资金支持,做到专款专用。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护生科普
科普活动结硕果 广泛好评树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进”活动精彩不断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教育(2017年32期)2017-08-24 21:54:06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探索科学(2017年4期)2017-05-04 04:09:47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微科普
杭州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