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丽
丙泊酚药物联合阿片类药物为无痛胃肠镜诊断中常用的麻醉方式, 但是丙泊酚药物对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均具备显著的抑制作用, 会引发患者低血压、低氧血症以及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1]。尤其是老年人、肥胖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心肺功能等与年轻人和体型正常的人有所不同, 在麻醉之后较为容易发生低氧血症, 对手术的安全性产生巨大的影响[2-5]。诸多学者证实, 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盐酸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效果较优, 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本文将分析此种麻醉的效果,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2 月~2022 年9 月到本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治疗的患者200 例, 按照麻醉措施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 例。实验组平均年龄(45.16±4.28)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45.14±4.2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无痛胃肠镜麻醉指征;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重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功能障碍以及药物过敏等患者[6]。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常规的8 h 禁食和2 h禁饮, 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 满足条件患者可以签署知情同意书, 为其开通对应性的静脉通道, 连接相关监护仪。在手术之前准备好有关的急救药物、器械以及设备等。采用高流量面罩对患者进行吸氧祛痰操作, 将氧流量控制在8~10 L/min, SpO2控制在99%~100%, 然后实施麻醉诱导[7]。
实验组:采用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盐酸阿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200006),负荷量7 mg, 注射时间≥1 min, 然后静脉注射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203054)10 μg/kg, 给药时间≥30 s, 再追加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2.5 mg, 每2 分钟追加2.5 mg, 每15 分钟追加不超过5 次, 如果镜检时间>10 min, 追加盐酸阿芬太尼3 μg/kg。
对照组:采用盐酸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盐酸阿芬太尼5 μg/kg, 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300)1~2 mg/kg。静脉维持, 泵注丙泊酚5~6 mg/(kg·h), 在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之后, 由同一个医师对其开展镜检。一般在第1 次给药后10 min 追加3 μg/kg 盐酸阿芬太尼。麻醉的深度维持于Ramsay 镇静评分4~5 分。如果患者的SpO2<90%, 可开展面罩辅助通气干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1~T4时间段, 评估患者MAP、SpO2、HR;比较两组麻醉临床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呛咳、呼吸抑制、体动反应、嗜睡、头晕、恶心呕吐、谵妄、注射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T1 时, 两组患者MAP、SpO2、HR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 时, 实验组患者MAP、SpO2、HR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T1 T2 MAP(mm Hg)SpO2(%)HR(次/min)MAP(mm Hg)SpO2(%)HR(次/min)对照组10077.23±11.2392.23±2.2072.20±7.2758.23±4.8798.05±1.6260.02±5.24实验组10075.08±11.1693.17±8.2373.31±7.30 65.40±8.65a 99.46±0.54a 68.03±5.62a t 1.35801.10341.07747.22298.257110.4244 P 0.17600.27120.28260.00000.00000.0000
续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a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例数T3 T4 MAP(mm Hg)SpO2(%)HR(次/min)MAP(mm Hg)SpO2(%)HR(次/min)对照组10063.92±4.2799.22±0.8863.65±6.0267.03±4.6299.37±1.7264.62±7.23实验组100 68.90±6.05a 99.83±0.66a 70.40±5.22a 69.38±5.92a 99.93±0.32a 71.76±4.52a t 6.72515.54558.47143.12943.20098.3738 P 0.00000.00000.00000.00200.00160.0000
2.2 两组麻醉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60±0.25)min, 苏醒时间为(4.54±1.58)min, 离室时间为(34.72±5.12)min;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17±0.12)min, 苏醒时间为(6.04±1.98)min, 离室时间为(36.71±8.78)min。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离室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临床指标比较( x-±s, mi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呛咳1 例(1.00%)、呼吸抑制1 例(1.00%)、体动反应1 例(1.00%)、嗜睡0 例、头晕0 例、恶心呕吐0 例、谵妄0 例、注射痛0 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呛咳2 例(2.00%)、呼吸抑制3 例(3.00%)、体动反应0 例、嗜睡1 例(1.00%)、头晕1 例(1.00%)、恶心呕吐2 例(2.00%)、谵妄0 例、注射痛3 例(3.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消化内镜为胃肠道病变早期发现的主要手段, 更是对消化道癌症筛查的金标准[8]。内镜诊断中麻醉介入可使得检查的成功几率达到100%, 亦可提升早癌筛查检出几率[9]。大多数患者在胃肠镜诊断的过程中, 会因为检查刺激、情绪紧张等相关因素使得其咽喉部发生恶心呕吐、痉挛以及不适等问题, 对检查操作、疗效以及诊断结果产生明显影响[10]。苯磺酸瑞马唑仑作为一类新型苯二氮类药物, 可与γ-氨基丁酸A 型受体(GABAA)复合物之上对应性的BZ 受点相结合, 提升氯离子内流所产生的中枢抑制作用[11,12]。瑞马唑仑药物为咪达唑仑类似药物之一, 会作用在γ氨基丁酸A 受体上, 和咪达唑仑药物一样作为精神类的管制药物[13]。此药物具备易代谢酯成分, 代谢和起效比较快, 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均具备明显优势, 并不会依赖细胞P450 酶的代谢, 药物间互相作用力低,代谢产物没有活性[14]。进入到机体中后会被组织酯酶快速的水解变成无活性羧酸代谢物。此代谢的产物也会和γ 氨基丁酸A 受体相结合, 但是其所具备的亲和力只是瑞马唑仑药物的1/400 左右[15]。丙泊酚药物和苯磺酸瑞马唑仑药物所具有的镇痛能力都比较弱, 所以联合短效的阿片类镇痛药——阿芬太尼, 不但能够发挥出充分镇静功效, 亦可具备一定的镇痛功效[16,17]。
此次研究中, 分析两组麻醉效果, 发现丙泊酚+阿芬太尼(对照组)、苯磺酸瑞马唑仑+阿芬太尼(实验组)都可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发挥出镇静与镇痛的功效, 为侵入胃肠道创造出优质的条件。但是对照组麻醉方案运用后, 患者的HR 指标波动比较大, 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但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慢于对照组, 但二者之间的差距不足1 min, 对实际的麻醉操作没有影响。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相对较为短暂。
综上所述, 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盐酸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麻醉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小, 可有效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 值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