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莲
原发性肝癌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或肝细胞的恶性肿瘤, 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乏力、腹胀、肝区疼痛等[1,2]。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疾病, 全球每年患原发性肝癌有70 多万人, 其中我国占50%以上, 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3]。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 确诊时多已进展至晚期, 错失手术治疗最佳时机, 部分早中期患者身体状态不理想, 而无法进行手术治疗, 该类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为介入化疗, 主要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 其可栓塞供应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脉, 进而杀死肿瘤细胞, 延长患者生存期[4,5]。由于股动脉固定、粗直, 搏动明显, 便于穿刺, 是TACE 治疗首选的穿刺途径, 但术后需给予患者股动脉有效的止血包扎方式, 减少并发症产生[6]。绷带包扎是传统包扎止血方式, 包扎时间较长, 患者需长期卧床制动, 易伴随渗血、皮肤瘀斑等, 患者舒适度低, 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是一种新型止血方式, 操作时间及压迫时间短, 故本次研究旨在探讨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对比绷带包扎在肝癌TACE 术后止血中的效果,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行TACE 治疗的肝癌患者病历资料,通过绷带包扎进行止血的患者为绷带包扎组(49 例),通过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进行止血的患者为压迫止血装置组(49 例)。压迫止血装置组中女11 例, 男38 例;年龄31~79 岁, 平均年龄(58.12±3.62)岁;平均肿瘤直径(4.79±0.23)cm;巴塞罗那分期:B 期29 例, C 期20 例;Child-Pugh 分级:A 级27 例, B 级22 例;平均血小板计数(154.12±31.48)×109/L;平均凝血酶原时间(12.33±0.64)s。绷带包扎组中女10 例, 男39 例;年龄32~80 岁, 平均年龄(58.24±3.41)岁;平均肿瘤直径(4.86±0.31)cm;巴塞罗那分期B 期31 例, C 期18 例;Child-Pugh 分级A 级28 例, B 级21 例;平均血小板计数(150.45±35.12)×109/L;平均凝血酶原时间(12.43±0.71)s。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x-±s)
1.2 纳入标准 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7]标准:Child-Pugh 分级为A、B 级, 巴塞罗那分期为B、C 期;年龄30~80 岁;符合TACE 手术指征。
1.3 排除标准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禁忌者;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塞, 侧支血管形成少者;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合并活动性感染、凝血功能严重减退者;术前接受抗凝药物治疗者。
1.4 方法 TACE 操作方法:通过腹腔动脉造影对患者肿瘤位置、数量、大小等情况进行观察, 给予肝左右动脉插管, 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 经导管缓慢注入栓塞剂及化疗药物治疗。绷带包扎组选择绷带包扎止血, 导管退出后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通过手指按压15 min, 再采用纱布绷带压迫包扎动脉穿刺处, 下肢制动6~8 h, 包扎12 h 后拆除。压迫止血装置组选择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进行止血:TACE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 拔出鞘管2.5 cm, 将SafeGuard 倾斜约45°放置在穿刺点上, 使穿刺点及标记点均位于气囊下部, 充气管及阀朝向患者外侧, 方便充气, 移除贴附底布, 将SafeGuard 完全粘附皮肤上。连接鲁尔接头注射器, 使其结合紧密, 将最多40 ml 气体注入气囊中, 拔出鞘管,并立即手动按压气囊, 手动压迫5~10 min, 止血压迫4~8 h 后, 即可拆除, 根据患者凝血实验及血小板计数,可适当延长止血压迫时间。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拆除包扎时间、卧床时间、血肿形成率、局部渗血率、皮肤瘀斑率、排尿困难率、假性动脉瘤率、皮肤受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拆除包扎时间、卧床时间比较 压迫止血装置组止血操作时间(5.31±0.86)min、肢体制动时间(6.06±0.22)h、拆除包扎时间(6.19±0.41)h、卧床时间(12.07±1.23)h 均短于绷带包扎组的(19.82±3.51)min、(7.85±0.56)h、(12.63±0.85)h、(23.31±1.89)h,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拆除包扎时间、卧床时间比较( x-±s)
2.2 两组患者血肿形成率、局部渗血率、皮肤瘀斑率、排尿困难率、假性动脉瘤率、皮肤受损率比较压迫止血装置组血肿形成率2.04%、局部渗血率8.16%、皮肤瘀斑率2.04% 均低于绷带包扎组的22.45%、30.61%、16.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尿困难率、假性动脉瘤率、皮肤受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肿形成率、局部渗血率、皮肤瘀斑率、排尿困难率、假性动脉瘤率、皮肤受损率比较[n(%)]
TACE 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常用治疗方式, 股动脉常被作为TACE 治疗的首选动脉, 但其动脉粗大, 术后对其进行止血是临床治疗领域一大挑战[8-10]。绷带包扎止血法是传统止血方式, 该类方式止血期间操作步骤繁琐, 还会增加患者患肢制动时间, 常伴随皮下血肿、出血、皮损等现象, 舒适度较差, 不利于患者接受[11-13]。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是一种创新型止血技术, 该类止血方式止血操作时间短, 压迫效果佳, 还可缩短压迫时间, 减少医生工作量, 患者肢体制动时间也相应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 由卧床时间长带来的便秘、腹胀等不适也随之减少, 大大提高患者舒适度[14-1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压迫止血装置组止血操作时间(5.31±0.86)min、肢体制动时间(6.06±0.22)h、拆除包扎时间(6.19±0.41)h、卧床时间(12.07±1.23)h 均短于绷带包扎组的(19.82±3.51)min、(7.85±0.56)h、(12.63±0.85)h、(23.31±1.89)h,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绷带包扎相比, 在肝癌TACE 术后采用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止血效果更好, 可缩短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拆除包扎时间、卧床时间。压迫止血装置组血肿形成率2.04%、局部渗血率8.16%、皮肤瘀斑率2.04% 均低于绷带包扎组的22.45%、30.61%、16.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尿困难率、假性动脉瘤率、皮肤受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绷带包扎相比, 在肝癌TACE 术后采用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止血, 可减少血肿、局部渗血、皮肤瘀斑发生率, 更加安全。若绷带包扎所用的纱布绷带包扎过松, 易产生移位及脱落,加上由于腹股沟部位生理结构特点, 股动脉穿刺处绷带包扎不易固定, 压迫力度不够, 易产生穿刺点出血、淤血和血肿等现象。绷带粘性大、通透性差, 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 加上部分患者对胶布过敏, 加压包扎时皮肤张力较大, 绷带粘贴时间较长, 可阻滞局部血液循环, 损伤局部皮肤[17-19]。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压迫时间短, 且无弹性复合布, 可减小皮肤刺激, 避免直接损伤皮肤。传统绷带包扎止血法虽成本低廉, 但由于止血操作繁琐, 增加患者并发症, 患者舒适度低, 接受度较差。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压迫止血期间受力均匀, 且牢固, 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其压迫力度集中,压迫点精准, 可缩短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压迫时间, 避免患者产生血肿、渗血等并发症, 帮助患者早期活动, 改善患者舒适度[20,21]。
在TACE 术后采用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压迫止血时需注意:动脉压迫止血前2 h 患者术侧下肢应保持伸直, 体位应尽量减少移动, 对于必须更换床位患者, 可通过床单或床板进行移动;患者回到病房卧床后,需检查压迫止血器是否固定在位, 如有渗血, 可检查是否往气囊中注入了足量的气体, 如气体不足, 可适量增加, 气体总量≤40 ml;如发现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皮肤温度降低、下肢皮肤发紫, 说明压迫力度过大, 可适当放气;止血4~8 h 后, 如穿刺处无渗血,可逐步解除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 解除后穿刺点需使用碘伏消毒, 贴上无菌敷贴,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3 d内不要浸水, 防止感染;解除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后患者可下床小便, 但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综上所述, 与绷带包扎相比, 在肝癌TACE 术后采用SafeGuard 压迫止血装置止血效果更好, 可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卧床时间等, 减少血肿、局部渗血、皮肤瘀斑发生率, 更加安全有效, 患者舒适度高, 临床使用价值高,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