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互认课程本土化教学模式探究

2023-09-11 14:18:11刘清荣李景屿郭楠史忠砥刘世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刘清荣 李景屿 郭楠 史忠砥 刘世洁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化人才的博弈显著增强。在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催生多种国际化教育模式,中美本科“国际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便应运而生。该项目在国内推行10年多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本土化实施中,问题和挑战也是真实存在的。本文通过对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问题探析,提出五大方面的问题,为了系统地解决,本文给出了一种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解决方案:“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探究和实践调研,发现该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前述问题,较之ISEC项目现行的教学模式,更行之有效,能更好地落实其秉承的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能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加大其本土化实施效力。“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成为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和发展的新方向,也将成为MOOC时代传统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ISEC项目;开放教育;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8-0086-08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益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更为显著。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均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并形成多种国际化教育模式。在此潮流中,中美本科“国际学术互认课程”项目(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简称ISEC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国外知名高校及国际教育专家,遵循国家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针对国内本科院校提供的系列教育国际化支持方案的启动项目,旨在为国内院校搭建一个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国际化课程、国际标准师资、国际教育资源及经费于一体的教育国际化工作实施平台,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和本科教改的各项工作[1-6]。ISEC项目,从2012年推行至今,10多年来全国已有三十多所高校加入,涉及的师生人数达四十几万人次,并且仍然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可见该项目在国内的影响力及各高校对其重视的程度之高。多年来,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迅猛推进,目前其关注点也由数量扩充步入质量提升阶段,充分利用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之外,在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国实际真正有效地将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位是亟待重视的课题。

2 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问题探析

ISEC项目是吸纳了美国先进的教育模式,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通识教育、明辨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双语教学、过程性评价”五大教育理念,以培养具备十大核心能力而“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其核心价值重心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获取知识方法的训练,旨在获得旧知作为手段,开创新知才是目的。该项目注重基于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各种教学理念、能力培养渗入其中,融会贯通。课前,教师预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及需达成的学习成果、考核计划、考核方式及考核量化标准给学生,同时指定预习教材相关章节、学习资料以及教学PPT,学生带着目标通过课前学习辩证地提出问题或预习报告,从而逐渐培养其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和明辨性思维能力;课中,教师组织学生以问答、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辩论、趣味活动等方式深化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后,形成学习报告、作品、小结、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等学习成果。期间双语教学贯穿整个过程,并且教师通过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三位一体”的赋值评价,继而实现过程性评价[7]。经过多年本土化实施,ISEC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难以培养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书育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提升,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8,9],这是ISEC项目秉承的教育理念之一。因此,项目要求教师将基本知识和概念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学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但在本土化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挑战。原因一,课前学习资料文字性为主,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致预习任务完成不到位。教师提供的课前学习资料基本以教材、PPT、印刷资料、课外参考书等文字材料为主,学生面对大量枯燥繁杂的学习资料,不易提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原因二,教师提供的资料以英汉双语或纯英文材料为主,部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有限,语言的不通畅再一次阻碍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原因三,多门课程同时需要课前自学大量英文资料,鱼目混杂,学生自学压力大,主动学习意识自然降低。原因四,学生课前自学产生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沟通,又增加了一层自学的难度,再次削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述原因导致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主动学习教育理念难以落实。

2.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

ISEC项目秉承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全过程。ISEC项目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讲人”转变为“引导人”,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被动“倾听者”转为主动“思考者”,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的能力。但在本土化实施中,该教育理念的执行却遇到了挑战。原因一,课前自学任务完成不到位,进而产生蝴蝶效应,大大削弱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效果,致使课堂上互动讨论参与度低。课上讨论、问答、活动环节总是几个主动学习意识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反应呆滞、茫然、不知所措,致使课堂互动效力降低,国际化交流环境创设困难,阻碍国际化思维和明辨性思维训练养成。原因二,课时缩短,多种教学方法效力发挥受限。教师为了解决课前预习不到位的问题,不得已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点,受于课时限制,只能缩短讨论和活动的时间,进而导致很多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发挥,形式化严重,大大降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效力[10]。原因三,教师互动课堂创設能力有限,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转变,导致课堂互动环节失缺,进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法实施。上述原因导致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

2.3 明辨性思维的能力难以培养

教与学是双向的,教师应充当一位引领者,引领学生进入知识领域,教会学生学会寻求和探索知识,学会思考。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的能力,这是ISEC项目秉承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11]。但在本土化实施中,该教育理念的执行也同样遇到了挑战。原因一,教师传统教育观念难以转变,重视“讲授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绝对正确的、毋庸置疑的,使人盲目服从,缺乏创造性。原因二,教师的明辨性思维教学能力有限。要培养具有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教育者本身的明辨性思维教学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就起了主要作用。培养目标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达成,所以教师本人要具有明辨性思维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整个教学过程充斥着明辨性思维,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原因三,课前自学不到位,课中参与度低,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质量差,均限制了学生明辨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明辨性思维能力是在理解、吃透、实践应用相关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升华和凝炼出来的,因此彻底理解才能辩证地思考。上述原因导致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明辨性思维能力难以养成。

2.4 双语教学受阻

ISEC项目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助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因此,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教学过程中所有材料均用英语编辑书写,包括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评价考核材料、学生作业等等。教材选用双语或英文原版,课堂采用双语授课,重点给学生创设国际化学习交流环境。双语教学也是ISEC项目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但在本土化实施中,同样遇到了阻碍。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基础有限[12]。

2.5 过程性评价模糊不精准

ISEC项目主张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不同,ISEC项目规定每门课程必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试卷测评方式的成绩占比不能超过40%,同时必须细化和量化过程性评价指标。但在本土化实施中,该理念同样遇到了挑战。主要原因是部分过程性评价证据无痕可抓,导致评价结果有失精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学、讨论、问答、小组活动等的证明痕迹很难采集准确,导致教师产生主观臆断性评价,致使评价结果有失公平和精准。过程性评价是需要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每位学生的每项课堂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并评价,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一堂课中要做到既不影响课程的正常运行,还能及时、准确记录每位学生每个细节,教师需要大量的实践寻找恰当的考核方式和记录方法才能得以实现,这对传统教育的每位教师都是不小的挑战。

总之,如何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何提升明辨性思维的能力,如何使双语教学更高效,如何促进过程性评价公平客观精准,不仅是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更是本文研究的动因与价值所在。

3 ISEC项目本土化解决方案:“MOOC+翻转课堂”模式

为了系统地解决上面提出的五大问题,并遵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从而建设智能化校园,协调构建综合智能化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的指导思想[13],本文提出了一种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解决方案:“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探究和实践调研。

3.1 MOOC与ISEC项目教育理念的融合

本着“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的基本信念[14],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在线开放课程)就此诞生,自2008年被提出至今短短数年间,宛如一股巨浪迅速席卷全球。MOOC汉译为“慕课”,是一种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MOOC的特点是大规模、开放性、无时空限制的在线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学习动机的精品化课程和内容进行学习与交流,最终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15-17]。在授课人数、学习动机、学习主体、交互方式、课程设计及评价等环节上与ISEC项目的众多教学理念高度吻合,有着殊途同归之效。MOOC可为ISEC项目提供优质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和广阔的虚拟学习空间[18],助力其有效的本土化实施。

MOOC的开放性特点,能够满足ISEC项目教师免费获得大量国内外优质教学微课的需求。“开放意味着公开、民主和自由的学术精神[14]。无论地区、民族、经济和知识等方面存在任何差异的MOOC学习者,都有权共同创作和免费共享其优质的开放性学习资源[19],同时还具有对其重复利用、修改和传播的权利。慕课近几年内风靡全球,据国际知名在线教育机构Class Central报道,至2018年末,全球共有900多所大学推出了至少一门MOOC课程,MOOC课程数量达1.14万[20]。2020年12月世界慕课大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报告中提到: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已有30多个MOOC平台,上线MOOC数量已超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MOOC学分人数1.5亿人次,MOOC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成为世界MOOC大国[21-23]。这一特点很好地解决了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出现的“无设备无条件无团队录制优质微课”的问题。ISEC项目实施双语教学,但由于项目院校基本以二本院校为主,大量专业教师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有效进行,但在MOOC时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在国内外的大量MOOC平台上选择合适的、优质的、高水平的双语或英语教学微课提供给学生课前自学使用,大大降低了教师执行MOOC的难度,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英语水平弹性掌握学习MOOC的时间,伴随各种网络工具,轻松自由学习,变相创建了以英语为媒介的安全课堂,英语水平自然随之提升,也很好地支撑了ISEC项目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MOOC的大规模特点,能够满足ISEC项目学生国际交流的需求。MOOC开放性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大规模参与,世界各国的学习者均可在MOOC平台上注册,自由选择加入自己喜爱的课程活动之中,注册人数无上限,共同学习讨论进步,共创和谐的国际化交流平台。这一特点很好地解决了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出现的“国际化交流环境匮乏”的问题。ISEC项目学生通过MOOC学习平台,可以经常与全球学员就课程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交流,进而了解不同国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MOOC无时空限制在线访问的特点,能够满足ISEC项目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的需求。MOOC的学习者无论是谁,均能在线、自由、自主、无时空限制免费共享开放性的优质课程资源,每个人的学习愿望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满足。这一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出现的“课前学习资料以文字为主,单调、枯燥繁杂,学生完成率低”的问题。MOOC作为课前学习的主导,精炼、有趣、极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意识,学生可自由安排随时随地在线学习,降低自学难度,提升自学兴致和学习效率,进而大大提高课前自学任务的完成率,也便于学生课中、课后随时查阅和巩固,增强学生对目标、时间、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主动学习、明辨性思维及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养成。

MOOC精品化微课特点,能够满足ISEC项目学生课前自学攻克核心知识点的需求。当前大多数MOOC平台展示的课程资源,均以设计精良的微视频为主,时长一般在8-15分钟左右,这是学习者注意力最佳保持时间。学生能够自由调控这些短视频,通过暂停、回放、拖動等操作来实现对知识点的探究与重复利用。内容以难点、要点和核心点为主,大大减小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绝大多数MOOC课程均由国内外一流大学推出,所选课程几乎都是本校受欢迎的,主讲教师也基本都是本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MOOC能够迅速风靡全球,名师效应起到了大大的推动作用[14,24]。这一特点很好地解决了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出现的“学生课前自学对核心知识点理解困难”的问题。学生在高度精致化、十足趣味性的微课指引下,高热情、高质量、高效率地自主学习课前任务,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行为、态度、人格等全面发展。这与ISEC项目“随时为学生构建激发创造潜能和实现自我的学习环境”的要求高度契合,更好地落实“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MOOC智能交互性的特点,能够满足ISEC项目学生个性化定制学习计划的需求。MOOC模式,为增强学生的临场感、参与感、高度集中感,以及即时评估其对知识点的掌握,会在视频内嵌入小型的交互测试或仿真实验。有的课程还会有在线作业或考试,学生如果发现测试不理想,可以回放视频再次认真学习,直到通过测试。而且每次题目均是从试题库中随机智能抽取,同知识点、同效力、不同题目,这种“一对一”个性化定制学习互动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不可能实现的[25]。MOOC平台还整合了社交网络、在线论坛、视频会议甚至维基Wiki,将专家、导师、学伴连接起来,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学习者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较强的目标感、归属感和成就感[14]。这一特点很好地解决了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出现的“课外自学成效反馈和随机问答不即时”的问题。MOOC的智能交互系统,有利于ISEC项目学生课外自学成效的即时评估,进而指导其通过多次回顾复习,个性化定制,哪里不会学哪里,最终达到彻底掌握的程度。过程中学生可辩证性提出问题,通过交互平台,即时进行互动交流,有助于自学过程顺畅无阻及兴趣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这些必然会大大提升课前自学任务的完成效力,为课中、课后的高质量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入探究、明辨性思维和沟通交流能力,更好地实施ISEC项目“注重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理念。

MOOC大数据评价系统的特点,能够满足ISEC项目过程性评价的需求。MOOC评分系统为学生及时反馈测试信息,产生复杂的、海量的大数据都将被MOOC平台实时记录在案,以此对“学生在视频操作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跟踪记录、推理分析和意义挖掘”[14]。MOOC学习者在观看视频和回答问题的同时,还会通过各种在线交流平台与教师和他人进行交互,从而留下了丰富的数据痕迹。这一特点很好地解决了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出现的“过程性评价中实时学习痕迹难以抓取”的问题。ISEC项目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体系,MOOC的引入,有利于ISEC教师做到“有痕可抓,有据可依”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通过对MOOC交互数据处理分析,进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状态,洞察其理解情况及兴趣点,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有目标性地及时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指导,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也正是ISEC项目所主张的教学理念之一。

MOOC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M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全息投影等新的技术优势将全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线整合,为开放教育不断地创造、注入和传播新能量[26]。其与生俱来的各种优质特性与ISEC项目系列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决定其作为ISEC项目课外学习主导方式的优越性、适宜性、恰当性和不可替代性,注定将会成为ISEC项目课外学习的优选解决方案。

3.2 翻转课堂与ISEC项目教育理念的融合

翻转课堂,是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2007年起源于美国,之后迅速传播,几年内蔓延全球,受到全世界教育者的热切关注。翻转课堂可简单地定义为: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内课外活动的互换,即指知识的传授迁移到课外,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微课、教材、PPT、阅读资料等线上线下资源自主学习预设知识点和概念,课堂之内通过师生互动实现知识深入内化和迁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颠倒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安排,翻转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27-29],其评价方式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也远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终结性评价,这对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是一次彻底的革新。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自由,还原教学本质[9,30]。结合前面我们对ISEC项目的介绍也可以发现,翻转课堂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生角色、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都与ISEC项目是高度一致的。因此,选择翻转课堂作为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的教学模式是极为适宜的。但翻转课堂的实施基础是优质微课(微课承担了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课中加深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的任务,从这点上来说,翻转课堂的实施基础是微课,微课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支持手段),而微课的最优搭载平台是MOOC平台,因此“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的优选方案之一。

3.3 “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MOOC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都贯穿了超时空教学和主动性教学的理念,但MOOC主要解决的是在线学习,并不一定要实施课堂教学,而翻转课堂立足于课堂教学,主要解决课堂问题[9,31]。两者单独运行都各有优缺点,但由于两者具有较高的同一性、互补性与耦合性[32],因此将其结合起来,继而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MOOC+翻转课堂”,即利用在线学习与课堂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将优质丰富的MOOC资源与翻转课堂互动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ISEC项目中“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组成。

(1)课前MOOC自学模式。注重“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明辨性思维、英语运用、国际视野以及全面发展”等能力的培养。ISEC教师将英文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习目标、需达成的学习成果、考核计划、考核方式、考核量化标准预授给学生,同时指定预设知识点和相关自学资料(课本章节、教学PPT、课外阅读资料),制作(有条件的教师或团队可以录制英汉双语MOOC视频)或从国内外优质MOOC平台优选双语或英文微课并引入。学生根据上述资料和要求自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及自己要达到的学习成果,通过线上线下资源自主学习知识点,利用MOOC平台攻克重点和难点,借助其智能测试系统自行评测学习效果,反复学习理解操作,吃透核心点,直到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最终形成自学报告PPT或辩证性问题,以备在课上与老師和同学们互动探讨。学生自学期间产生的任何疑问以及定期参加老师组织的在线兴趣议题讨论等活动,均可通过MOOC交互平台与老师、同学、国内外学习者共同探讨、互帮互助、教学相长。ISEC教师可利用MOOC的大数据评价系统查看学生对MOOC的操作痕迹、在线测试成绩、线上交流记录等对学生进行课前过程性评价以及相应的个性化在线指导。

(2)课中翻转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角色。并借助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以及校园网等电子、网络工具,保障课堂中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同时,随时保持在线互动,以备同学们课后对某些议题继续在线交流,同时保障教师过程性评价“有据可抓”。本阶段注重“表达与沟通、明辨性思维、创新创造、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课前的MOOC学习重点、难点总结聚焦形成个人汇报PPT或辩证性问题,课上可以以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集体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答疑解惑。之后,老师以“深入内化核心知识点”为目的辩证性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并以小组研讨、辩论比赛、小组实验、角色扮演、趣味性游戏等互动方式展现,创设安全高效、趣味横生的互动课堂,激发学生“头脑风暴”式思考,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协同创新,得出结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指正错误,总结升华凝练知识点,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深入内化核心知识点。教师依据小组成绩、团队互评成绩、团队协作表现、在线交流记录等进行课中过程性评价。

(3)课后实践应用阶段。注重“实践创新创造、社会发展”等能力的培养。教师总结课堂中的问题并引出知识点的最新进展,在线发布,布置课后任务。学生总结课堂经验和问题反思,通过MOOC和线上线下相关资源再次巩固复习,大胆实践应用创新创造,形成学习报告、作品、小结、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等学习成果,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同时不断关注课堂内容最新进展。教师通过作业完成情况等做出课后过程性评价。

“MOOC+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既将两者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MOOC平台开放性、大规模、无时空限制在线访问性、智能交互性、大数据评价系统及精品优质共享教育资源,同时还要规避MOOC的劣势,发挥好翻转课堂的互动趣味性的优势,充分做到“优势互补”。较之ISEC项目之前的教学模式,更行之有效,能更好地落实其秉承的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同时还能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成为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和发展的新方向,也是MOOC时代传统大学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4 “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调研

针对“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ISEC项目课程“画法几何”的部分知识点(如截交线、相贯线)中进行了实践,教师从“中国大学MOOC”平台优选北京理工大学罗会甫老师主讲的纯英文课程“工程制图基础”(Engineering Drawing Fundamental)相应章节微课发给学生,学生运用MOOC、线上线下等学习资料,在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下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针对上述知识点中重难点部分依据教学目标教师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

教师以问卷的方式对参与“MOOC+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一个ISEC项目班31名学生进行了调研,主要针对以下四方面,MOOC和翻转课堂的认知度、MOOC课前自学完成情况、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及对个人能力的影响情况,并与ISEC项目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

4.1 MOOC和翻转课堂认知度调查

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在未实施“MOOC+翻转课堂”之前,对MOOC有29.3%的学生了解,但对翻转课堂仅有6.45%的学生了解;听说过但不了解MOOC的学生占比48.39%,而对翻转课堂来说这类学生占比为22.58%;没听说过MOOC的学生仅为22.58%,但没听说过翻转课堂的学生占比高达70.97%。可见,学生对MOOC的了解程度远高于翻转课堂,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相关MOOC的信息远远多于翻转课堂。

4.2 课前自学阶段调查

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中,在没有MOOC引入之前,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前自学资料以教材知识点、线上线下阅读资料等为主,通过图3所示数据显示,教材知识点的完成率为64.52%,阅读资料的完成率为54.84%,全部资料完成率仅有48.39%,但是MOOC介入之后,MOOC视频以及在线测试的完成率却高达93.55%,同时自测成绩在90分以上的达70.97%,这充分说明MOOC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率,大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目标感。

4.3 翻转课堂满意度调查

与ISEC项目之前的教学模式相比,有38.71%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表示很喜欢,54.84%的学生喜欢,而仅有6.4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如图4所示。上述数据表明,翻转课堂互动趣味的教学模式是受学生欢迎的。

4.4 “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影响调查

本文对学生就“与ISEC项目之前的教学模式相比,你认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对你个人哪些方面的能力提升很大?”问题进行了调研,如图5所示。93.55%的学生认为自己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明辨性思维能力、英文运用能力、国际视野会提升很大;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创新与社会发展能力、健康生活与审美能力、适应与合作能力会提升很大;64.51%的学生认为自己表达与沟通能力会提升很大;甚至有58.06%的学生认为自己全面能力都会提升很大。上述数据表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之ISEC项目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加肯定了该模式非常适合作为ISEC项目本土化实施的优选方案和新的发展方向。

5 总结

综上所述,ISEC项目新型的教育理念、先进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学方法、优良的评价机制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所欠缺和亟需的[6]。该项目在本土化实施中优势突显的情况下,挑战也是切实存在的,通过“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必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将学习能力应用到终身学习之中,全面提升十大核心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本土化实施中更好的落实ISEC项目所秉持的“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明辨性思维、双语教学、过程性评价”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由于MOOC和翻转课堂在我国目前均处于探究阶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的“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掌握好“MOOC+翻转课堂”的量和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发挥其优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教育文献,2010-07-29.

〔2〕马占飞,魏春艳,于方.ISEC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鑒——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29(01):60-65.

〔3〕李蜜,王娟.ISEC项目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34):219-222.

〔4〕景志铮.基于ISEC理念的社会工作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73(04):30-32.

〔5〕武小满.由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看中美教育差异[J].广州化工,2013,41(22):185-186+191.

〔6〕巨肖.ISEC教学理念及其教学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7〕刘清荣,韩荣杰,郭楠,等.ISEC项目教学本土化实践研究综述[J].人间,2016,206(11):191-192.

〔8〕王晓辉,刘清荣,张蓉,等.ISEC项目启示下:工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3):191-192.

〔9〕梁艳书,丛萌.基于MOOC的工程图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51):143-145.

〔10〕刘清荣.ISEC项目本土化实践现状宏观调查——以赤峰学院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03):313-316.

〔11〕魏丽丽,郭楠,王晓辉,等.ISEC项目启示下: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6, 29(20):32-33.

〔12〕刘清荣.ISEC项目本土化实践现状微观调查—以赤峰学院为例[J].数字化用户,2019,25(35):284-285.

〔1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20-03].开放教育://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 370857.html.

〔14〕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01):3-7.

〔15〕祝智庭.MOOC为传统教育敲响警钟[N].北京晨报,2013-10-01(B11).

〔16〕Lisa.Three types of MOOC [EB/OL]. http://ditresearch methods.wordpress.com/2013/03/27 /three-types-of-mooc .2013-12-12.

〔17〕张蕊.在线教育,高等教育界的沃尔玛[J].华东科技,2013,31(08):40-42.

〔18〕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37(05):132-137.

〔19〕Meyrowitz J. The rise of glocality: New senses of place and identity in the global village[M]// Ny1ri K (ed.).A Sense of Place: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Vienna: Passagen Verlag,2005:21-30.

〔20〕李志民.2018年全球主要慕课(MOOC)平台发展情况简介[EB/OL].中国教育信息化网,2019-01-30.

〔21〕容承.慕課总量世界第一:中国在线开放课程已达5000门[EB/OL].IT之家,2018-04-14.

〔22〕张吉先,夏现伟,饶冠俊,等.大规模在线教育育人场景构建研究:逻辑架构与实践形态[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03):75-83.

〔23〕Garrett R, Legon R, Fredericksen E E. CHLOE4: Navigating the mainstream,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online education[EB/OL].[2020-0320].https://www.qualitymatters.org/qa-resources/resource-center/articles-resources/CHLOE-project.

〔24〕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2(02):148-151+161.

〔25〕吕晓燕,杨久亮.高等航海教育MOOC建设与应用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6,33(02):15-19.

〔26〕李青,闫宇.新技术视域下的教学创新:从趣悦学习到机器人陪伴学习——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报告》(2019版)解读[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02):15-24.

〔27〕秦志永,卢文青.微课时代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38(23):17-19.

〔28〕陈昭喜,许爱军.微课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01):59-62.

〔29〕罗莎莎,靳玉乐.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危机、成因及其应对——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3):53-59.

〔30〕黄荣斌.微课程设计的应用实践研究——评《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9):88-95.

〔31〕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6(04):102-108.

〔32〕胡鸿志,管芳,郭庆.基于翻转课堂与慕课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 33(12):189-192.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实践教学解析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2:40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59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8:4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浅谈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策略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3:27:13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7: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