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2023-08-21 11:22:24李杨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建党精神高职院校

李杨

摘 要: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不仅拥有强大的历史生命力,更具有卓越的育人功效,将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就是要大力挖掘建党精神在对坚定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以在筑牢思政课主阵地,发挥学生党支部作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等路径中弘扬建党精神,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建党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而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意。发挥建党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不仅是对建党精神时代内涵的深刻理解,更是对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学习建党精神,就是要学习党的光辉历程,学习党的巨大贡献,学习党的初心宗旨,学习党的宝贵经验。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路径探索,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 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1.1 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将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坚定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没有夯基的价值取向是站不住脚的,建党精神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源自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源自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风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首先表现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而这一切最初始的念头是为了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才有了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书写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复兴史。这些都可以激励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选择融入祖国建设和人民需要之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向同行,做胸怀远大抱负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1.2 深化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当前高职院校亟待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背后,不仅承载着高职院校自身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也反映了社会全行业对于工匠精神的期待。建党精神中的忠诚担当激励广大高职院校学生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己任,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同心,实现个人职业理想与中国梦的统一。建党精神中蕴含着的拼搏奉献品质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地了解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较早地形成服务社会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技能等服务社会。

1.3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运用建党精神丰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利用新媒体技术还原筚路蓝缕的百年党史,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历史中感受共产党人的乐观积极;也可以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方面,将建党精神运用其中,通过选取恰当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类引导,培养学生理性平和、乐观自信的心态,从建党精神中汲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2 建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思考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就要深刻把握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探索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推动建党精神在学生中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2.1 筑牢思政课主阵地

思政课是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系统学习和认识建党精神的主阵地。思政课紧扣时代发展的趋势,紧跟青年学生视野的拓展,是继承和弘扬建党精神的主体课程。

从内容上来说,要将建党精神及时纳入思政课程体系,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厘清建党精神的历史与逻辑,属性特质,在中华精神谱系的地位等。从形式上来说,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趋势,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实践教学的多样性,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可以将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转换为经典人物案例讲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榜样的力量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进而外化于课堂之外的道德行动。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党史故事的重演,在现实与历史的对话中掌握建党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形势。

2.2 发挥学生党支部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战斗堡垒,是高职院校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建党精神的主要组织。学生党支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由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践行党的宗旨,与建党精神的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

从学生党支部内部来说,要做好对支部党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就要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学习建党精神,用建党精神不断提升支部成员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感;要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践行建党精神,用英雄人物的事迹提升支部成员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感;要在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中坚持建党精神,用严格的党章党纪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要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锻炼运用建党精神的能力,增强支部成员的党务工作能力。从党支部外部来说,要拓展面向支部外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就要在以“党建带团建”中用建党精神引领团支部的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要在动员青年中用建党精神凝聚学生共识,营造共同思想基础;要在组织青年中用建党精神汇聚力量,打造同向奋斗目标。

2.3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良好的校园是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条件,是高职院校学生系统感受和领悟建党精神的主要环境。良好的校园氛围不仅指齐全舒适的校舍,也包括校园内充满人文关怀的陈列设置,以及园内师生的文明举止,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方式与建党精神不谋而合。

良好的校园氛围要用建党精神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可以将建党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依据本校的专业特色进行专业竞赛等活动。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最终在校园里形成建党精神促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促建党精神的良性循环。良好的校园氛围要用建党精神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学院和班级要充分认识到建党精神在组织各类校园活动中的意义,挖掘建党精神与各类活动的契合点,如以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主题党课团课等形式弘扬无私奉献、热爱劳动、爱国主义等精神,与建党精神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成学生对建党精神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良好的校园氛围离不开校史档案的保存和传承,高职院校要用真实丰富的校史资料感染学生,用建党精神做好学生的爱校荣校教育,激励学生自觉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2.4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落地举措,是高职院校学生落实和弘扬建党精神的根本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最终要通过行动来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专业能力、道德品质、职业精神等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建党精神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的统一。

要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扬建党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有的放矢,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使学生较早明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并逐漸培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在落实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制度中发扬建党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实习相当于学生的前就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也更加考验学生的职业道德,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将建党精神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塑造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职业道德。要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扬建党精神,高职教育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在校生深入开展乡村调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形成调研成果。学校择优进行表彰宣传,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就业创业指导中引导学生发扬建党精神,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72(2).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420(10).

[3]齐卫平.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属性、定位和特质[J].廉政文化研究,2020,(5):18.

猜你喜欢
建党精神高职院校
关于习近平以“红船精神”命名建党精神的合理性研究
试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首创精神的历史作用
弘扬建党精神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从建党精神看中国共产党永葆年轻的红色基因
论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建党精神与上海文化基因的内在关联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