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教育背景下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策略研究

2023-08-16 22:55:13李煦邬玉香徐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

李煦 邬玉香 徐霞

摘要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碎片化阅读多于整本书精阅读,碎片化阅读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是促进大学生群体“精”读经典的重要途径。阐述了耕读教育背景下,构建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模型,促进大学生群体阅读农科专业经典,运用案例分析法梳析该模型的中组织目标、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等组织化推广四要素,提出了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策略,该策略是专业经典阅读制度化、常态化的保障,同时也是推进阅读推广专业化、数字化发展的硬核,不仅能融入思政教育目标,还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爱读农科专业经典,提升阅读农科经典的技能。

关键词 耕读教育;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4-0278-05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耕读教育背景下农科特色通识课程建设研究”(HNJG-2022-0647)。

作者简介 李煦(1968—),女,湖南长沙人,副研究馆员,硕士,从事知识服务、农耕文化研究。

2018年3月,我国成立了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国家层面组织化促进全民阅读开始启动。进入全民阅读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基本形式是阅读推广[1]。高校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主体,组织开展专业经典阅读推广帮助大学生提升阅读和专业素养。涉农高校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是基础性、入门性环节,阅读推广人在具备图情专业背景的同时也要具备农科专业背景,因此各涉农高校针对农科专业组织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活动较少。

当下,涉农高校在耕读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着耕读教育体系不完善,特别是与“三农”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毕业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创业人数较少等问题。涉农高校大学生存在阅读农科专业经典图书意愿不强、理论与实践脱钩或有阅读意愿但阅读能力匮乏的现状。涉农高校图书馆发起面向农科在校大学生,开展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是组织大学生接受耕读教育,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推广活动突显农科专业特性。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承载助力大学生解决“不知道怎样选择专业经典书籍”“经典专业书籍思想深邃难读懂”“大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脱钩”“农业实践如何‘对接专业经典书籍中的智慧”的卡脖子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下面简称湘农图书馆)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实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组织化对集聚多样化的群体阅读受众,追求专业经典阅读收益目标,发展专业经典的共读愿景意识,提高专业经典阅读驱动力,实践了基于组织化设计,构建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模型,营造农科经典阅读推广环境,以可多形式组织结构、农科经典阅读组织化行为范式,达到有效促进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过程,为专业经典组织化阅读组织化推广提供实证依据。

1 耕读教育与经典阅读的基本理解

1.1 耕读教育的基本内涵

耕读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亦耕亦读”,培养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过参与农业生产,建立新时代耕读意识和劳动观念,是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途径。掌握耕读,其一是耕的道路,其二是读的道路。所谓耕的道路,强调的是躬身实践,在实践劳动中学会耕的技能、体会耕的价值。所谓读的道路,则强调系统学习,以掌握先进的知识理论。要掌握先进的知识理论,必须从阅读经典开始。

1.2 经典阅读的理解

经典阅读的内涵是指大众需要阅读在学科领域具有经典性与权威性的著作,其内容对大众生活和工作具有教育性作用[2]。经典的教育和熏陶,会深刻地影响读者的思想与行为。

1.3 耕读教育与经典阅读推广的融合发展理念

涉農高校将耕读教育与经典阅读推广融合发展,一是组织化实施“全民阅读”理念与耕读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全民阅读”连续9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由上至下组织化层层推进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学校“志愿服务队”重要回信和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要求涉农高校坚持将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环节,与突出“三农”情怀导向的理念一脉相承。耕读教育背景下,开展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专业自信的必需环节。二是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丰富了耕读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与专业理论相融合、专业经典阅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3]、农业生产技术与耕读文化融合,以“读”致“知”,以“耕”促“行”,丰富新时代耕读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一懂两爱”情怀的新时代农业人才。三是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是一种学术新研究、新实践。以“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为关键词,在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未找到相关数据,说明这是可探索的新研究方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是基于“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理论进行组织实施的。图书馆自身是一个组织体系,是大学生从教育向职业过渡的一个重要场域。专业教育的实践部分是专业学习重要的环节,图书馆以专业经典阅读推广为平台,通过组织化的形式将这个教育过程链接起来,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专业经典阅读素养的组织环境,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与知经典、读经典、悟经典相融合,是一种新实践。

2 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策略

2.1 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模型

2022年,湘农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者以自愿组队、自筹经费、志愿服务(“三Z”)组织管理模式,开展了基于“两馆一基”[4] 的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活动。活动中,大学生“三Z”组织管理模式是响应国家号召的最好表现,大学生团队组织建设得到强化,大学生团队群体实现共读专业经典阅读愿景,在书本里找共鸣,成就知书达“理”,知书达“礼”,读有所用,读以修为。

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遵循“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的“图书馆学五定律”,由图书馆对接农耕博物馆、稻作企业,在耕读教育、专业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农科专业经典的能力,培养学生追求农科专业素养,驱动自觉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经典过程中诵读、写作的兴趣。这个过程组织化起到很大作用,通过组织化协调和整合不同的利益关系,从而使个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建立有序提高学生专业经典阅读素养及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长效机制。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包涵了阅读推广组织目标、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行为“四要素”。“四要素”构建了“四位一体”提高大学生专业经典阅读素养的有效机制,营造了组织环境,对实现组织目标起到保障作用,以“两馆一基”为组织化方法,实现了从“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到“为图书馆找社会实践平台,为社会实践平台找图书馆”,拓宽了图书馆发展空间。湘农图书馆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案例依据组织化四要素构建了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模型(图1),提出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策略。

2.2 组织化目标

2.2.1 思政目标。

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思政目标设计,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立德树人的根本。湘农图书馆为农科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搭建平台,突出“袁隆平科学家精神”与“一懂两爱”情怀导向两个方面作思政目标设计,构建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及耕读教育思政新格局。

2.2.2 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内涵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阅读,第二阶段是写作,第三阶段是致用。以写作为下一环节,阅读必然是沉浸式的过程,阅读大量、多种同一主题的经典,并逐步认同经典的思想;以致用为下一环节,写作必然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更是深入理解、辩证分析、反复凝炼的过程,在充分吸纳各种观点酝酿的营养后,再守正创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应用于自己的实践。

2.3 组织环境

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环境归根到底是用何种阅读推广发展方式和推广方式的问题。营造阅读组织化推广发展体系,促进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推广跨行业融合发展是解决阅读组织化推广的基础之策。

2.3.1 思政目标组织环境。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基于“三Z”原则,自主管理,走进农村,用实际行动发挥志愿服务在推进乡村文化及产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质量和影响力。二是大学生体验耕读生活,参与农耕劳动实践,引导大学生以“知农、爱学、兴农”为价值追求,以“勤耕苦读、立己达人”为精神内核,引导师生追求“为‘三农奉献”崇高的人生境界。三是图书馆积极外联本校农业实习实践基地(科学家精神基地),农耕文化博物馆,搭建“两馆一基”耕读教育平台,确定“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系列经典著作为思政教育重要读物,予以导读,指导践行。

2.3.2 阅读目标组织环境。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融合出版的新时代,大学生习惯碎片化阅读,少有精读。图书馆阅读推广要走专业化建设道路[5],结合专业给大学生作经典精阅读辅导,由图书馆阅读素养专业教师授课,引导学生精读经典。精读,指读者从头到尾细读整本书,让读者从书籍里不仅可以一睹科学家的风采,更多地是可以领悟科学世界奇妙,丰富精神、塑造人格、锻炼思维能力。精读训练包括经典导读与阅读讨论,要求学生采用批注笔记法,自己动手写注释,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及提醒自己要注意的地方;采用符号标记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再阅读时能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字的背后,对其承载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探索;采用探究阅读法,对书本中揭示的理论进行推演,通过自己融会贯通对知识再组织进行钻研与思考。这样的阅读目标环境使学生有了想读的欲望、沉浸阅读的坚持和会读的技能。

2.4 组织结构

“角色”是组织结构分析的基本单位。組织结构聚焦在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本体、主体及客体3个“角色”。

2.4.1 阅读推广组织本体。

这里所指的本体,指以知识语言描述的专业经典阅读推广主题知识。在湘农图书馆案例中,教师要围绕农科经典阅读推广主题做知识组织工作,首先确定农科经典阅读推广的主题,将图书馆、博物馆、实习实践基地的知识库(包括纸质图书文献、电子图书、数据库、展藏品图片、视听资料等)中的相关内容搜集、整理、组织成用户个性需求的知识模块。这个过程还包括了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识课程教师、科学家、知名教授、校外导师(企业家、匠人、农民)形成了一个汇聚的知识资源和信息流,能很“接地气”地帮助大学生解决了阅读经典专业文献的卡脖子问题。

2.4.2 阅读推广多元结构组织主体。

在开展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活动过程中,图书馆、教师志愿者、校内专家、校外导师共同构成阅读推广的主体,形成一个组织化多主体合作新格局。如湘农图书馆参加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教师志愿者、校内专家、校外导师(相关单位的农业科学家、涉农企业家、职业农民)等围绕农科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结成联盟,形成具备农科专业素养的多元化结构专业推广人才团队[6],共同支撑阅读推广的“知识池”。教师助力大学生志愿者翻转角色做阅读推广的主体,建立师生学术实践共同体,借助乡村企业平台实现专业知识转化实践。

2.4.3 阅读推广多元结构组织客体。

在开展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是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主要客体。在湘农图书馆案例中,长沙县农民及“隆平稻作公园”员工也是客体,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接收器”。

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及行为在组织过程中表现为渴望个体的思想独立。其权利意识正在成长,他们渴望摆脱束缚,但在超出他们能驾驭的组织、社会中,他们又表现的脆弱和依赖,需要老师和学校的支持。湘农图书馆组织专业经典阅读推广大学生志愿者组队到学校实习实践基地耕读[7],实践了农耕劳动,延伸了阅读推广,带动乡村形成阅读之风,成为学习型乡村。

大学生在阅读推广本体、主体、客体组织过程中都有“角色”,得到全方位鍛炼,实现了自我多种挑战。学校与基地稻作企业产教融合,精心建设了“课堂”“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基地”“微信群”“QQ群”“抖音平台”等师生交流平台,这种高质量“农科实践体验基地+农科专业学术交流”场所,突出耕读实践育人,切实发挥实践基地和博物馆等场域浸润、感染、熏陶作用,帮助大学生训练了语言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达成专业知识应用实践,读以致用、读以立学,持续推进学生突破专业经典阅读卡脖子难题,并且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为图书馆找到社会实践平台,也为社会实践平台找图书馆提供渠道。

2.5 组织行为

阅读推广的主体、客体围绕专业经典主题,以组织化的行为促进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是主体,参与耕读及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推广实践的对象是图书馆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及长沙县乡村群众,他们是阅读推广的客体。

2.5.1 援建“耕读书屋”+“乡村阅读推广”。

湘农图书馆连续5年援建隆平稻作公园的“哲农耕读书屋”,向隆平稻作公园捐赠图书,带动乡村阅读。助力“耕读书屋”服务乡村儿童及村民,问卷调研,深入了解乡村儿童和农民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制定了稻作文化主题阅读推广内容,让农民关注本土文化传承,以“听”“诵”“讲”等乡村儿童和农民喜欢并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长沙县将“哲农耕读书屋”作为固定的学习点,打造长沙县农民传播“音乐”“美术”等新时代艺术表达平台,助力长沙县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采取面授课程、互联网+手机、互联网+微课、互联网+文献传递等形式主动推送农耕文化。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创画了明月村文化墙,改造、创新与时代接轨的“插秧节”,传播剪纸的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应用于食品包装、服饰、建筑、舞台设计,“一村一品”显现农耕文化特色,创作的《擂田》《打夯号子》《车水》《袁隆平之歌》《我有一个梦》等优秀农耕文艺节目,成为长沙县的乡村文旅保留节目,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5.2 “农业科学家推荐书单”+“专业经典导读”。

图书馆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需要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荐书导读到利用图书分类编目知识和技术荐书导读,再到农业科学家推荐经典书目导读[4],是一个飞跃,给予了大学生专业的引导。这个过程中阅读推广人要主动收集整理大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对文献类别进行二次加工,按农科专业设置分类定向集成,专题推送“农业科学家书单”引导阅读。湘农图书馆制作过“农村概况”“农民的行为、生活方式与文化”“村庄经典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及发展”“中国水稻”等农科方向专业经典书单。这些书单深深吸引着大学主动阅读,做到了“为书找人”。

2.5.3 “通识课程”+ “耕读讲堂”。

将阅读推广聚焦于通识教育,是图书馆工作延伸的新领域。高校的学生学习和阅读更多的是专业化知识,而当代大学生阅读方式倾向于数字化、移动化和社交化,且阅读时间碎片化。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图书馆可利用通识教育优质知识资源,设置通识教育专职岗位,将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媒体资源按主题分类整合,与学校实习实践基地及农耕博物馆共同搭建常态化、制度化、项目化的阅读推广平台,积极推动耕读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发展。目前,湘农图书馆开设了《农耕文化》《大学生阅读素养》《信息素养》3门通识课程,其中《农耕文化》面向59个国家的留学生、72个专业的本科生两个类别的群体,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课。通识课程由四位老师专职任教,她们同时也兼阅读推广工作。她们针对大学生不善于选择图书、不善于利用数字资源、文化素养薄弱等问题,构建以课程为主的第一课堂阅读推广,课程教学中融合了《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现代中国水稻》《杂交水稻学》等农科专业经典图书分享,激发学生学术思考。同时在隆平稻作公园启动“耕读讲堂”,邀请学校水稻专家讲授水稻种植的核心技术,邀请校内外名师分享学术方法、科技前沿动态、国内外生产现状,为广大学生开拓视野,并指定相应文献,“为书找人”,助力大学生学习专业。阅读推广员推介并导读《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 袁隆平》等袁隆平系列榜样人物经典著作,将学习、修炼“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融入阅读推广全过程形成阅读推广活动特色思政教育。

2.5.4  “数字阅读推广”+“新媒体推广”。

一是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手段,将经典阅读及传统阅读服务推介给读者,二是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数字资源和信息服务推介给读者。面向大学生每年度坚持做数字阅读推广需求调研[8],保证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能较精准地对接。学生以微信公众平台和图书馆网站主页为主,以图书馆App、数字读报机、电子书借阅等为辅的新媒体推广矩阵,形成了具有用户流量、文化产品、内容营销、奖励互动于一体的阅读生态系统。大学生在图书馆线上平台、线下可通借通还,形成实体馆可借、自助可借、书店可借、线上可借等多渠道“智慧借阅服务”,使读者享受“全体、全域、全时段覆盖”的跨场景联动图书馆服务。“芸台购”线上购书,线下还书,“你选书,图书馆买单”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为人找书”。

而乡村读者是数字阅读推广的难点,相对大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湘农图书馆教师到乡村基层,甄选组织村民需求的信息知识,采用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等提升乡村村民信息素养的活动,指导村民逐步能使用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并从中获取网络资源及图书馆免费的资源及相关服务。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从村民认知习惯入手,通过推送多媒体音像视听资源,让村民习惯“听书”,以此了解农业市场、农业技术、农业惠民政策、医疗卫生、戏曲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二维码”营销乡村文化及农产品[9],面向乡村的数字阅读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大学生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参与线下的辅导,推进了村民对数字设备使用的学习,逐步熟悉遨游网络,不觉间进入移动阅读,推动乡村形成阅读之风,同时又缓解了图书馆人员的不足现状。

2.5.5 “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农耕文化+农科专业经典阅读+水稻种植实践。

袁隆平院士说:“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农科专业的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实践。要善于培养勤于实践、下农田的青年人才。湘农图书馆坚持耕读相兼的教育法则,创新阅读推广空间,创建并实践“两馆一基” 的耕读教育链。高校图书馆、农耕博物馆、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是“两馆一基”耕读教育链上3个节点,3个单位协同、融合,互惠互益,对大学生的精神塑造、理想培养以及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有重大的意义,并使耕读教育贯穿学农、知农、爱农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在学校第一课堂上学理论和专业,在学校实习实践基地实践“第二课堂”上开展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以推广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为例,通过导读引导大学生学习该书作者费孝通先生田野调查法,到长沙县明月村调查水稻种业示范现状,为种业公司提出智慧种业、数字稻作发展方向;学生在校外导师指导下开展食育教育及农耕劳动,实践实习场地和工具的准备、讲解稻作公园示范的水稻新品种,为乡村文化“输血”;给123个稻作大户讲解“超级杂交水稻”系列品种,给暑期研学的中小学生讲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15场,共计15 000人次,为乡村企业“造血”。在多名农业科学家和种业企业领导的指导下,挖掘稻作文和与企业生产的关系,产教结合,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农业产业建设中的具体问题。阅读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有了实践的场所,有了读以致用的收获。

2.5.6 “传统农耕劳动奉献”+“现代化农机操作实践”。

耕读相兼,农科大学生阅读了专业经典,在基地实习实践,如学习实践种植水稻,05:00起床,与村民一起参加“双抢”,开插秧机等大型现代农用机器,学习无人机遥控飞行。积极实践专业知识展现大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大学生将汗水洒在田野上,将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重构长沙县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农村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10]。

3 组织效果

从阅读推广管理的角度看[11],科学组织统筹是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主线,体现了阅读推广人动员性宽广、执行服务力强、保障力高等优势。从湘农图书馆案例看组织化效果,一是通过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提升了大学生对“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认知与理解,坚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阅读推广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价值。二是图书馆与学校各部门及社会相关单位跨界联盟协同工作,探索并参与解决涉农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三是实践“课程+活动”推动阅读推广组织化、专业化、持续发展,提高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通过阅读推广实现了知识输出,增强了知识转化能力。四是解决了农科经典阅读缺乏实践性、体验性、“啃不动”的瓶颈。五是激发了大学生阅读农科经典的兴趣,大学生以读为基础,以思考为主导,落实到阅读心得、实践报告、论文、短视频等创作上。湘农图书馆此次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活动,制作了30多条抖音短视频推广专业经典阅读、农耕文化及耕读实践,撰写实习报告30余篇,书评7篇,新闻报道10余篇,论文6篇;六是湘农图书馆的“三Z”实践模式已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从丰富自己跃变成影响同行。

4 结语

4.1 研究视角的创新: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可形成制度

从组织化视角研究探讨专业经典阅读推广,一是组织化目标、组织化结构、组织化环境、组织化行为的创新。二是组织化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样本,可以形成制度。湘农图书馆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自愿组队、自筹经费、志愿服务(三Z)实施“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引领农科专业经典阅读“组织化”推广,实践“阅、诵、课、展、旅、歌、舞、拍、演、讲、劳、竞、论、写、创”等15个环节形成了趣味性、体验感强的多维立体阅读推广,帮助阅读推广客体获得阅读能力“上升”的动能,推进了图书馆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服、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4.2 研究内容的创新:组织化是推动阅读推广专业化、数字化发展的硬核

通过组织化增进数字化阅读推广与耕读教育实践融合发展,打通专业经典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使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服务内生动力,激发了阅读推广人不断提升活动组织技能、知识加工及组织能力、教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展和营销能力等专业素养的意识;保障专业经典阅读推广课程化、活动化、实践化、网络化、数字化,形成具有新媒体时代特色的耕读育人阅读推广品牌。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从阅读到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逻辑[J].图书馆建设,2022(6):44-52.

[2] 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17.

[3] 陈诺,傅文奇.人才培养驱动下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0(12):29-33,61.

[4] 李煦,梁芳,曹小宇.“两馆一基”农耕文化教育链设计与机理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2,42(6):6-10.

[5] 范并思.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专业化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3):4-14.

[6] 李文.打造“馆—院”联动推荐模式 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广东惠州学院圖书馆专业经典书目推荐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探索,2022(7):78-82.

[7] 邢文明,洪芳林.高校图书馆联合馆属学生组织开展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9,49(4):91-96.

[8] 刘敏,曹意,王娟.数字阅读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界,2020(3):33-37.

[9] 曹雪菲.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索[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1):46-48.

[10] 潘香岑,康猛,刘凤侠.高校图书馆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服务探索与思考:基于助力“驻村第一书记”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83-89.

[11] 成俊颖.图书馆阅读推广管理研究:以复旦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管理实践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4):100-109.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
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2期)2017-01-17 19:20:43
一树一树的花开,写给春天的信笺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17:52:50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51:16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53:45
想象力都去哪了
活动性策略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略论经典阅读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位置
考试周刊(2016年66期)2016-09-22 15:10:14
如何在经典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35期)2016-05-27 23:53:54
低年级经典阅读指导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