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融资创新模式的企业物流发展路径分析

2023-08-16 06:43:24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物流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资金

侯 岩 (河南理工大学 财经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0 引 言

在2017—2021年期间,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速呈正相关状态,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1年,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已经达50万亿元,缓解了小微企业处于特殊时期下的生存压力。如图1所示。

图1 2017—2021 年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在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上涨的同时,我国供应链市场金融同样也在持续发展,2021年市场规模已经达28.0万亿元之多(见图2)。供应链金融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途径,特别在近两年来,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更是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中小企业也能够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模式来获取更多的资金,以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因此,本文就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的融资创新模式展开了研究。

图2 2017—2021 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曾小川(2023)以供应链金融为研究背景,在对其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挖掘其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并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相结合,讨论在供应链金融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当如何找到一条新的融资途径[1]。田亚南等(2023)通过对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提出了利用供应链金融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建议[2]。钟山(2022)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供应链金融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要大于中小型非国有企业[3]。孟福刚(2022)在对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目前三种主要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供应链物流融资模式[4]。周培楠等(2022)在总结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普遍使用的三种重要的融资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并依据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的创新模式[5]。

1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的差异性

1.1 融资主体

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的融资主体可以划分为两类,即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核心企业指的是在供应链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控制上下游企业的资产和产品,对供应链的资金流和物流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提高其运转效率的企业。中小企业指的是在供应链中处于辅助地位的中小企业,其通过供应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为核心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作为该融资模式的主要角色,通过控制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来获取融资资金;中小企业作为该融资模式的次要角色,通过为核心企业供应原材料和成品来获得融资资金。

1.2 融资对象

传统融资模式主要以企业自身为融资对象,例如,企业在具有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建设等资金需求时,往往会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银行也会对该企业的资质、发展前景、资信情况等进行考察,最后给予企业贷款。但是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能从供应链整体出发为其提供融资服务。首先,核心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信誉和资金实力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其次,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融资时根据实际需求与资金的可获得性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质押物(如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提高银行对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最后,核心企业还可以通过回购协议的方式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

1.3 融资期限

传统融资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授信时,通常会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财务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因此其授信期限一般都比较长,导致融资期限内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而基于供应链融资模式,银行可以根据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客户的交易记录对供应链融资业务进行授信管理,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的风险。例如,在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有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融资期限可以根据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调整,并且融资期限内银行不需要再向核心企业发放贷款。

1.4 风险承担

传统的融资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是一种单向的“信贷”关系,银行主要是从资金需求方的角度出发,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及风险,并对借款人的资信和风险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管理。这种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了很大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可能会由于借款人违约或还款能力不足而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遭受资金损失。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资金需求方、提供资金支持方以及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会根据资金需求方和提供资金支持方的资信、违约情况来决定是否对其提供融资支持。

1.5 融资成本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的另一大差异点就在于融资成本方面。传统融资模式下,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融资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而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银行与企业之间处于信息对称的状态,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双方都可以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来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因此其融资成本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要低得多。

2 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成本高

物流企业大多位于产业链中下游,其资金需求相对上游企业而言更加集中,规模也相对较小,资金实力较弱。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上游企业的赊销货款和银行的贷款。物流企业融资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 信用条件低,融资成本高

传统银行贷款需要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等信用条件,门槛高且流程复杂;而中小企业受财务报表不完整、信用等级低、规模小等因素制约导致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机会较少,进而导致其融资成本高。

2.1.2 抗风险能力低,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弱,其融资成本往往较高。物流企业的业务经营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很多金融机构在为物流企业融资时要求很高,物流企业通常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才可以拿到贷款。

2.2 融资周期长

供应链金融融资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基于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主要是将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等作为担保品,并利用这些担保品来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是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业务一般是在商品准备进行流通时,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在申请贷款时,中小企业面临着申请困难、审批困难的问题,企业需等待贷款资格审批通过后才能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就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很难及时获得资金,资金周转困难,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3 融资方式单一,企业风险评估困难

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企业风险评估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并不完备,随时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所以很多金融机构并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受国家大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一般是国家政策贷款,或向银行贷款,融资方式单一。企业风险评估困难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和抵押担保方式。目前我国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缺少相应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迫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态度较为谨慎,导致了物流企业的融资困难。

2.4 信用体系不完善

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受到了传统体制和思想的影响,发展相对较为滞后。我国的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完善,评估标准也不统一,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在进行信用评估时无法准确地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导致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这对中小企业融资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目前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企业信用进行约束,致使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信用,对整个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造成了损害。

3 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创新

3.1 企业和金融机构间建立战略联盟

在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中,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不仅不需要承担大量的资金压力,还可以降低在供应链中的物流运输费用。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协调下,供应链各环节成员之间通过业务合作、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利益互惠等方式形成了紧密联系的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物流金融中实现了优势互补。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后,中小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不仅能够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还能够提高自身信誉度和融资能力。

3.2 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

根据供应链物流金融的业务特征,结合当前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供应链物流金融体系。

3.2.1 加强政策引导,增强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的能力

国家应加大对供应链物流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供应链物流金融业务,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供应链物流金融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综合金融服务。

3.2.2 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提高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水平

国家应加强供应链物流金融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快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同时,利用创新技术手段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逐步实现动产抵押、仓单质押、货权质押等业务模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3 搭建“互联网+”模式下的供应链物流金融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当前的资金需求了,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互联网+”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

3.3.1 建立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机制

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展开合作,并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拉入信息共享平台,以更好地促进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发展。

3.3.2 运用云计算技术

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融资方案,从而提高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水平。

3.4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完善信用体系

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信用数据共享平台,而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的征信信息。目前我国的征信系统还不够完善,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将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构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模型。例如,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企业进行分类。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链金融征信系统。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离不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要想促进我国供应链物流金融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供应链物流的金融融资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在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我国市场环境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在我国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同时,对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创新模式的研究也能够为我国物流业和金融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物流业和金融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资金
融资统计(1月10日~1月16日)
融资统计(8月2日~8月8日)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