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伟
冠脉疾病是由冠脉狭窄、痉挛、急性或亚急性血管阻塞引起的临床严重疾病, 影响心脏相应区域的氧分供给[1]。分析可能影响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因素包括:肥胖、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脂血症等。冠脉血管造影(CAG)是诊断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金标准, 但由于CAG 操作属于侵入性检查, 一方面患者不愿意接受侵入性检查, 另一方面受经济状况、技术和设备影响, 部分医院没有CAG条件, 尤其是基层医院, 这就促使临床探索更简单的方法判断心血管疾病血管病变的程度, 且已经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因素对疾病恶化的影响, 使患者从疾病的治疗中获益。研究证实HbA1c 和冠脉相关的病变联系密切。与此同时, 临床关于Hcy 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关试验证实Hcy 可引起内皮内功能紊乱, 导致凝血酶环境紊乱、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此外, Hcy 水平升高能增强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炎症标志物能够体现动脉粥样硬化并产生血栓的各个过程, 同时可以预测冠心病(CAD)的发作风险。AST 在人体心肌中含量最多, 其次是肝脏。正常情况下AST 的水平低, 当血液供应减少或细胞中含量不足时细胞间隔板中的AST 进入血液, 血液中AST 水平显著增加, 因此常被用于冠脉病变或肝病的辅助检查。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检测HbA1c、AST、Hcy 水平, 可以预估病情进展情况, 为早期治疗并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展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收集的70 例已明确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冠脉SYNTAX评分分成高危组(25 例)和低危组(45 例)。高危组男14 例, 女11 例;年 龄43~82 岁, 平 均 年 龄(68.1±8.4)岁。对照组男28 例, 女17 例;年龄42~80 岁, 平均年龄(67.8±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满足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目的, 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肿瘤、结核等疾病患者;②合并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③不能按要求在指定日抽血检测及输血患者;④研究期间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患者;⑤重度贫血、恶病质状态或内分泌功能严重紊乱患者;⑥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患者;⑦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4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A1c、AST 及Hcy, 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在DNM-9606 酶标分析仪上完成检测。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HbA1c、AST、Hcy 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 组HbA1c、AST、Hcy 水 平 比 较 高 危 组HbA1c、AST、Hcy 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bA1c、AST、Hcy 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HbA1c、AST、Hcy 水平比较( ±s)
注:与低危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HbA1c(%) AST(U/L) Hcy(μmol/L)高危组 25 6.70±1.73a 59.10±41.79a 28.29±15.94a低危组 45 6.09±0.79 42.20±7.74 18.72±6.14 t 2.024 2.647 3.592 P 0.047 0.010 0.001
2.2 两组HbA1c、AST、Hcy 阳性检出率比较 高危组HbA1c、AST、Hcy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bA1c、AST、Hcy 阳性检出率比较[n(%)]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发生死亡的几率较高。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CAG 比其他诊断方法更准确, 但由于经济状况、技术和设备的影响, 一些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缺少血管造影的硬件基础, 因此, 现在许多试验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指标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或冠脉狭窄程度。本次主要研究不同病变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中HbA1c、AST 和Hcy 水平变化, 并分析HbA1c、AST和Hcy 和冠脉疾病之间的关系。炎症反应在冠脉粥样硬化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Hcy 浓度增加可增强炎症反应, 有试验表明Hcy 参与冠脉病变的发展过程, 高浓度的Hcy 被认为是影响冠脉硬化病理改变的危险因素[2]。Hcy 水平增加与维生素、叶酸缺乏和基因突变有关, 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表皮血管疾病最关键的原因。有关试验证实, Hcy 可以影响内皮功能, 这导致凝血酶原血栓环境, 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互相反应[3]。有关试验证实, 炎症标志物可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过程的不同程度, 并在预测冠心病风险方面发挥潜在作用[4]。此次研究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组的Hcy 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近年来, HbA1c 对各种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多, 常作为糖尿病患者评价血糖变化的指标。目前考虑HbA1c 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进展的原因可能有:①HbA1c 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损伤, 导致大量脂质产生;②HbA1c 干扰内皮细胞环境, 引发凝血功能, 致使产生血栓;③HbA1c增加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浓度升高。赵鹏等[5]对2367 例CHD 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女性患者冠脉血液流量可影响腺苷或乙酰胆碱的功能, 且其HbA1c 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此次研究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组的HbA1c 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最近临床对AST 浓度干扰冠脉病理改变的研究增多, 且有不同观点。袁云龙等[6]试验证实, 在校正年龄和性别、体质量指数、代谢疾病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差异后, AST 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患者的CAG 结果显示冠心病更严重。研究还发现[7], 冠心病患者AST 浓度升高较ALT 更为显著, 其原因可能是AST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检测值明显高于ALT。同时指出ALT 和AST 可为各种冠心病危险性预测模型提供可能。此次研究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组的AST 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本研究结果证实HbA1c、AST 和Hcy 水平与心外膜动脉疾病程度关系密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检测HbA1c、AST 和Hcy 水平预先评估[8-10]。
综上所述, 通过比较不同病变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bA1c、AST、Hcy 浓度变化, 可以较准确地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情进展情况, 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