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灵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唐姗姗
当这些孩子重返校园后,他们有极大的可能要面对同学异样的目光,学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让这些孩子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呢
我多次深入中小学校走访调研,走访调研中,在一所留守孩子占比高的学校,我见证了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
16周岁的小凯前后三次伙同其他未成年人盗窃某寺庙功德箱内的现金,虽然总数额只有1000余元,但他的行为属于多次盗窃,涉嫌盗窃罪,公安机关提请淮阳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接到案件后,办案检察官对小凯开展全面社会调查,了解到小凯的父母离异,他常年跟随年迈多病的爷爷生活,爷爷无力对小凯进行管束,小凯最终走入歧途。
通过精准帮教,小凯自愿认罪认罚,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检察机关对小凯的父母启动“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的亲职教育模式,小凯的父亲表示愿意加强对小凯的管教。结合小凯的犯罪情节,检察机关对小凯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这起案件引发了我对涉案未成年人另外一个层面的思考,无论是不批捕、不起诉还是附条件不起诉,当这些孩子重返校园后,他们有极大的可能要面对同学异样的目光,学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让这些孩子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呢?
我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并营造一个友善、包容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这可以通过开展包容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以及打击欺凌和歧视行为来逐步实现。
李灵,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校长。
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建议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纳入学校绩效考评,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师对“重返校园”的孩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设立心理支持小组,由心理健康教师为这些孩子提供个别或小组心理咨询服务,有助于他们处理心理压力和适应学校环境。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这些涉案未成年人一般成绩偏差,与学校的黏性不足。学校是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坚实壁垒,未成年人一旦离开学校被推入社会,再次犯罪的概率也会随之升高。因此,我建议对成绩差的孩子,学校可以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支持,通过组织职业咨询活动、参观企业或与专业人士合作,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机会,让他们知道学习与分数并非同一件事,而高考也并非人生唯一的选择。
同时,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至关重要。建议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并协商制订相应的支持计划,与检察机关共同做好精准帮教的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