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温菲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唐姗姗
司法社工应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专业人员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讨论案件细节,分享信息和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支持
我注意到,目前司法社工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司法社工职业化培养与在职人员培训体系仍未形成,建议司法社工接受系统、全面的培训,包括法律、心理学、社会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在帮教时的专业水平,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和当事人的需求。
温菲,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安源炼铁厂炼铁高炉二车间技术员。
在相关知识储备的“硬件”之外,良好的沟通是司法社工的核心能力之一。他们需要与当事人、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建议。同时,司法社工应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专业人员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讨论案件细节,分享信息和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支持。
今年4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等共同推动完成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发布,这是我国在司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第一项国家标准。国标对推动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对服务内容、流程等内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规定,能够有效指导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服务,提升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提升人才培养与机构培育质量,进而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
此外,6月20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司法社会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根据工作规划,司法社会工作委员会将为司法社工提供专业培训,联合国家部委、主管部门、高校为司法社工开展公益培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将联合司法行政机关举办讲座,总结交流、分享经验,整合基层矛盾化解力量;加强联系地方司法社工组织,通过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增强组织凝聚力;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组织司法社工进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从就业标准的确立到专业培训的规划,对于司法社工服务质量的提升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希望通过以上措施,使司法社工能够更好地为司法系统和当事人提供支持和服务,确保精准帮教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