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化虎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湖北 浠水 438200)
经过临床多年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方法的研究,目前可以确定四联疗法治疗该病效果显著[1]。四联疗法中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秘剂、两种抗菌药物[2]。兰索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对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状态下的胃酸分泌起到抑制作用[3]。但经规范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患者中仍有部分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根除Hp,且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因此,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开始采用中成药联合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4]。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的范畴。荜铃胃痛颗粒是中医治疗胃脘痛的常用药[5]。本研究中采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且由于白细胞介素-4(IL-4)、γ- 干扰素(IFN-γ)与免疫细胞杀灭Hp 的效果有关,因此本研究重点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IL-4、IFN-γ 的变化。
自2021 年7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患者中选取124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慢性胃炎确诊且经呼气试验证实Hp 感染。(2)对治疗依从性好,能按时按量服用药物。(3)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肿瘤或溃疡。(2)合并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且控制不佳。(3)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禁忌。(4)研究开始前1 个月内采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抗Hp感染等药物治疗。(5)合并精神疾病。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 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 例,年龄最小的25 岁、最大的70 岁,平均(45.12±6.23)岁;病程最短的1 年、最长的9 年,平均(4.27±1.62)年。观察组中男33 例、女29 例,年龄最小的27 岁、最大的70 岁,平均(45.20±6.11)岁;病程最短的1 年、最长的9 年,平均(4.29±1.67)年。两组以上资料对比,P>0.05。
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荜铃胃痛颗粒,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兰索拉唑四联方案:兰索拉唑:口服,每次30 mg,每天2 次;阿莫西林:口服,每次1 g,每天2 次;克拉霉素:口服,每次0.5 g,每天2 次;枸橼酸铋钾:口服,每次220 mg,每天2 次。荜铃胃痛颗粒:口服,每次5 g,每天3 次。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IL-4、IFN-γ、胃蛋白酶原(PG)及胃肠激素水平。PG 包括PG Ⅰ、PG Ⅱ,胃肠激素包括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采集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通过离心处理获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4、IFN-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PG Ⅰ、PG 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GAS、MTL、SS。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价症状包括纳差、反酸嗳气、早饱、上腹胀、上腹痛,将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分别记为0 分、1 分、2 分、3 分。治疗后,通过呼气试验对两组的Hp 根除情况进行观察,并计算Hp 根除率。
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的IL-4、IFN-γ 对比,P>0.05。相较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IL-4 更低,IFN-γ更高,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组的IL-4 对比,P>0.05。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的IFN-γ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IL-4更低,IFN-γ 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4、IFN-γ 的对比(pg/mL,±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4、IFN-γ 的对比(pg/mL,± s)
组别 IL-4 t 值 P 值 IFN-γ 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2)12.63±3.37 13.07±3.25 0.740 0.461 24.12±3.55 25.36±3.34 2.003 0.047观察组(n=62)12.59±3.42 10.51±2.97 3.616 <0.001 24.17±3.43 28.02±3.53 6.159 <0.001 t 值 0.066 4.578 0.080 4.310 P 值 0.948 <0.001 0.937 <0.001
两组治疗前的PG Ⅰ、PG Ⅱ、GAS、MTL、SS 对比,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PG Ⅰ、PG Ⅱ、MTL、SS 均 更 高,GAS 均 更 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PG Ⅰ、PG Ⅱ、MTL、SS 均更高,GAS 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G、胃肠激素的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G、胃肠激素的对比(± s)
组别 PG Ⅰ(μg/L)t 值 P 值 PG Ⅱ(μg/L)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2)77.25±3.37 123.92±9.70 35.786 <0.001 21.09±9.18 115.02±9.07 57.312 <0.001观察组(n=62)77.19±3.46 159.01±9.67 62.729 <0.001 21.10±9.23 139.14±9.83 68.929 <0.001 t 值 0.098 20.173 0.006 14.200 P 值 0.922 <0.001 0.995 <0.001续表2组别 GAS(ng/L)t 值 P 值 MTL(ng/L)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2)209.07±9.75 172.68±9.83 20.696 <0.001 130.55±9.74 151.04±9.96 11.581 <0.001观察组(n=62)209.56±9.93 135.77±9.51 42.258 <0.001 130.72±9.87 219.35±9.69 50.455 <0.001 t 值 0.277 21.249 0.097 38.707 P 值 0.782 <0.001 0.923 <0.001
续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G、胃肠激素的对比(± s)
组别 SS(ng/L)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2)45.53±7.11 56.71±8.06 8.191 <0.001观察组(n=62)45.60±7.17 86.23±8.08 29.615 <0.001 t 值 0.055 20.367 P 值 0.957 <0.001
两组治疗前的纳差、反酸嗳气、早饱、上腹胀、上腹痛评分对比,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纳差、反酸嗳气、早饱、上腹胀、上腹痛评分均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纳差、反酸嗳气、早饱、上腹胀、上腹痛评分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纳差 t 值 P 值 反酸嗳气 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2)1.62±0.51 0.82±0.21 11.421 <0.001 1.60±0.53 0.96±0.24 8.662 <0.001观察组(n=62)1.61±0.52 0.51±0.19 15.645 <0.001 1.59±0.56 0.53±0.22 13.872 <0.001 t 值 0.108 8.619 0.102 10.399 P 值 0.914 <0.001 0.919 <0.001续表3组别 早饱 t 值 P 值 上腹胀 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2)1.76±0.59 0.81±0.33 11.065 <0.001 1.96±0.28 0.87±0.22 24.103 <0.001观察组(n=62)1.77±0.63 0.43±0.20 15.963 <0.001 1.94±0.30 0.51±0.23 29.786 <0.001 t 值 0.091 7.754 0.384 8.906 P 值 0.927 <0.001 0.702 <0.001
续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上腹痛 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2)1.97±0.25 0.72±0.34 23.322 <0.001观察组(n=62)1.98±0.27 0.45±0.24 33.349 <0.001 t 值 0.214 5.108 P 值 0.831 <0.001
经治疗,对照组中Hp 根除患者41 例、根除率66.13%,观 察 组 中Hp 根 除 患 者51 例,根 除率82.26%。观察组的Hp 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²=4.212、P=0.040。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合并Hp 感染,同时Hp 感染也是诱发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6]。近几年,为了提高临床对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的治疗效果,很多医生会在常规应用四联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成药[7]。质子泵抑制剂是四联方案中必备的一类药物,兰索拉唑是其中较为新型的一种[8]。兰索拉唑可使胃壁质子泵的作用得到抑制,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破坏,减轻炎症反应[9]。将兰索拉唑与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的规范四联方案[10]。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与中医学中对“胃脘痛”的描述具有一致性,是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所导致的一种疾病[11]。荜铃胃痛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荜澄茄、延胡索、黄连等,具有止痛、和胃理气、除湿调脾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胃脘痛[12]。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荜铃胃痛颗粒具有抗菌、镇痛、抗炎、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可促进胃溃疡的愈合[13]。
IL-4 由辅助T 细胞分泌,参与人体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Hp 感染患者的胃黏膜会大量产生炎性因子,引起炎症反应,诱发炎性损伤,增加IL-4 的含量。IFN-γ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可降低细菌的黏附率,有利于细菌的清除。PG Ⅰ、PG Ⅱ可水解蛋白质,消化食物,若二者分泌不足,会使胃肠蠕动减弱,导致食物腐败分解,进而引起反酸嗳气、上腹胀等症状,还会给细菌滋生提供有利环境。胃肠激素是临床评价胃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GAS 主要用于评价胃酸的分泌情况,MTL 主要用于评价胃肠的运动情况,SS 主要用于评价胃黏膜脂质过氧化及炎症状态[14-15]。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IL-4、IFN-γ、PG Ⅰ、PG Ⅱ、MTL、SS 均更高,GAS 更低,P<0.05。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方案能在抗炎、促进胃功能恢复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观察组的Hp 根除率也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疗效显著,能改善血清IFN-γ、IL-4 等指标的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有助于Hp 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