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已进入中职教育领域。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保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注重教学手段的调整和优化。文章以涉农专业学生作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互联网+”为中职语文作文教学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期切实融合“互联网+”中职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全面改善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强化涉农专业学生作文写作基本功,为其后期创作优质作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作文;教学;策略;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强化学生人文感知能力的必要教学内容,对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模式与中职语文作文相互融合更有利于充实作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为其提供丰富的作文学习素材。因此,在涉农专业学生的作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应用“互联网+”这一教学手段,全面改善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令涉农专业学生掌握更多作文写作技巧。
一、“互联网+”对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中职学校作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首先,引入“互联网+”教育理念,使中职学生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文化底蕴较差,阅读能力较差,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能写出自己的文章,但是词汇量少,引用材料比较老旧。比如,在讲完老舍的《我的母亲》之后,教师安排了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学生对妈妈的相貌的描述大致相同,如“黑发、黑瞳、中等个头、粗糙的手”“雨中打伞、深夜去医院”等,作文立意不够新颖,学生不擅长观察,缺乏新鲜的主题。然而,结合“互联网+”和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不仅解决了中职学生对作文的畏惧与厌倦,还拓宽了学生写作视野。其次,“互联网+”可以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写作教学创造新奇有趣的环境。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机,而学校里也有Wi-Fi,所以在写作课上引入“互联网+”教学手段很有必要,也极具可行性。在此种大环境下,各种网络信息平台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奇的事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新奇命题和材料。同时,网络上的社会化应用也为学生涉农短文写作创造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最后,通过手机声音和图像的结合,可以产生文学超文本。因此,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入“互联网+”,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中职语文课堂存在的许多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中等职业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1]。
二、中职涉农专业作文教学困境
首先,在中职涉农专业作文课程设置上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例如,在涉农专业作文教学中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方向学生的具体需求,将其划分为实用写作或文学写作。
其次,缺少专业的涉农作文教学教师。目前,涉农作文专业教师多为中文系教师,其要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及语文等公共课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不注重研究互联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最后,涉农作文教学缺乏专业特色和时代特征。除教材知识结构落后外,在选题、写作范例、写作风格等方面,几乎没有将农业专业特色与写作内容相联系。例如,涉农作文与“三农”具体实际结合不紧密,呈现出“非农化”的倾向,各个学科的作文教学内容都是同质化。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受限,多为教材中的资源,明显缺乏网络资源,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三、“互联网+”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中职学生作文学习动机培养
社会对中职应用型人才写作水平的要求较高,而现实中中职写作水平与社会的需求仍有一定距离。除了教育成效不佳外,学生对专业写作的认识和兴趣不高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教学是一项知识传递的活动,教学有效性取决于受教育者自身学习需求和表现。对于农业专业毕业生来讲,专业写作能力是最能体现其优势的一种品质,也是社会对其最基本的要求[2]。
首先,应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收集专业写作材料。例如,在各种网络上收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农业文章,通过此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又能提高其对农业专业写作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农业企业招聘启事写作技巧时,就需要学生在网上搜集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团体的招聘广告,让其了解到专业写作的真实状况。若教室不能上网,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资料,在课上集中呈现。其次,探讨在农业岗位职业生涯中需要运用到的写作技能。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使其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的讨论和写作中。最后,增加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并在教学中尽量多地练习写作。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作文练习次数,教师要自觉地制定学生的写作目标,提高学生对写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增强写作学习紧迫性,培养写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写作综合能力。
(二)依托微信平台进行中职写作训练
1.开发中职写作训练课程
在微信互动式课堂中,一般都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以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为其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开发微信课程模块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课、作文范文、作文素材及写作技巧等各种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构建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公共平台,以为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前的知识学习互动提供有效的平台。根据教学内容需求、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的需求,构建中职写作教学平台,并开发了网上教学平台和学习社群,以进行中职学生的写作训练。例如,建立“职业写作”专题学习网站,加强写作交流教学。通过课程的发展和公共平台的构建,可以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引导中职写作训练预习
在微信课堂中,教师按照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目标、作业安排和学习记录等学习任务进行分类和指派。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和练习,并鼓励学生浏览更多网络范文。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利用朋友圈、学习社群、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互动,获取意见和支持,及时解决写作问题,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做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语文“微作文”写作教学
开放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像微博、微信、钉钉等平台,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学习素材。中职生十分喜欢在 QQ和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感受,还会附上自己的照片,并且互相点赞。教师要把握学生语言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其简洁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降低语文写作难度。例如,在研读《孔乙己》时,教师可将咸亨饭店和日本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北海亭面馆作对比,并把“穿越”这一主题融入《孔乙己》短篇小说中,以140字的小说开头描述语入手,让孔乙己穿越到日本的面馆,组织学生通过“接龙”形式继续书写,或在评论区自由讨论,教师也都加入讨论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学生对语文阅读和写作学习的畏难情绪,且富有想象的主题会增加学生写作兴趣,网上的互动评论可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自主思维,让作文更有灵魂。当然,“微写作”也存在学习碎片化的缺陷,虽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但并不能使其写出完整的文章。为此,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结构构思”“起承转合”“紧扣主题”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将“微写作”时的只言片语连接成完整文章,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真正发挥互联网在语文“微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最终通过互联网有效传播学生的“微写作”成果,真正增强学生语文作文创作热情和信心[4]。
(四)结合互联网优化作文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写作方式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无论是微博上发布的自传文章,还是抖音上的文字视频,都是一种新型创作方式。中等职业学校的作文教学应该顺应网络发展趋势,在写作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使学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并将“生本”思想贯彻到学生的创作之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作文竞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来创作。一些学生喜欢在微博上写文章,便可以在微博上写,不限制题材,不限制文体,但要注重正面积极,最终被转发次数越多的学生获胜。另外,部分学生喜欢在抖音上写文章,则可以用抖音来创作,还可以附上相应的照片和视频,谁的粉丝数最高,谁就是胜利者[4]。这种方法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可见,教师要始终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写作,其写作兴趣就会被激发,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五)引领学生从“写作”向“创作”发展
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也逐步调整到了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主要技能层面,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中职学生在写作上不仅要做好课堂作文任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创作、终身创作及将创作应用于工作中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在朋友圈、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使用了诸如“美篇”“美拍”“图+文”等制作文字网页的应用程序,诸多企业都会利用这些程序来进行网络推广、招聘。此种应用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等职业学生不爱长篇大论、爱看图的特性。为此,教师让学生在学校里拍一些美丽农业景色,用图片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激发学生涉农文章创作灵感。接着,教师还可让学生为学校农业专业创作招生简章及宣传文章,并在网上发布,引导学生认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捕捉一些美好时刻,用故事或抒情语言,配合背景音乐,构成一部主题完整、感官丰富的涉农文章作品。此种超文本的创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得学生将农业专业所学的知识全面融入作文创作中,从而提高学生作文创作有效性。
(六)引导学生依托“互联网+”进行微点评
写作源自生活,学生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选取有代表性或独特感受的素材。生活经验的直接积累,对于写作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中职学生,其更多的是从间接生活中获取材料。如今,在“互联网+”背景下,微博平台迅速发展,可为学生作文学习及作文创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得学生获得更多作为创作素材,拓宽学生的作文创作视野,保障其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文章创作框架,从而使其创作的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框架更加完整[5]。
微博信息更新迅速,具有较强参与性和开放性,使学生能获取到各种最新的信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试图将流行的“微博”平台作为一种文本表达形式引入到写作教学中,并对其进行评论,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从而使写作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具体实践时,要求学生组成一个小团体,每星期都会关注一个很受欢迎的微博,由团队成员品读、评析。并由小组组长整理出微评内容,选出学生在课堂上五分钟与大家分享。学生通过自己的微博进行写作、转发和评论,对各种社会事件进行报道及点评,并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形式,将这些有价值的瞬间记录下来。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名人、教师所说或记载人生哲学话语,在此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从中得到灵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一套新颖且独一无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作文创作提供参考。
(七)通过App健全作文实时评价模式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是评判主体,把学生的作文全部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批改和评分。这样一来,教师任务有所加重,而学生只是关注试卷的成绩,不能参与评价过程,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写作中存在哪些不足。为此,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和学习重点内容,在课后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模仿和借鉴,每次的写作练习只注重模仿和学习其中的一部分,完成写作后,在蓝墨云课堂上提交,进行自我评价,再通过四个人进行讨论,形成同伴评价。
教师在接收作文后,再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意见,并在下一节课中,对写作效果较为优良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认真负责的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学生要标出自己模仿的文章来源和原作,表达自己所认识的长处,了解前后两篇作品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加以指出,写作时要注意措辞严谨、工整。这样一来,通过App,即可形成全方位的、实时的作文评价氛围,学生在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作文评价的针对性[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涉农专业作文写作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而,中职学校校涉农专业教师要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关注学生作文学习现况,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丰富涉农专业作文写作素材,创新写作教学方式,合理地安排涉农专业作文教学内容、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涉农专业学生作文学习需求,真正提高其作文创作能力。
作者单位:成霞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参 考 文 献
[1]谢鑫.中职作文教学融入生活元素的实践研究[J].新作文,2022(18):47-48.
[2]袁萍.微信平台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2022(10):94-96.
[3]李张英.“互联网+”引领下的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09):28-29.
[4]余富.“互联网+”背景下蓝墨云班课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150-151.
[5]王萌绿.互联网时代的中职语文作文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223-224.
[6]王萌綠.试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互联网+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探索[J].新校园(中旬),2017(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