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艺芳
血透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方案,可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是,治疗期间患者睡眠障碍情况明显,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降低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1]。关于血透睡眠障碍患者多采取苯二氮类药物治疗,但是用药后的嗜睡、头痛等不良反应明显。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作者采用耳穴压豆辅助治疗血透睡眠障碍效果显著,本文就本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血透睡眠障碍患者为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9 月本院收治的88 例血透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失眠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病历资料完整;②患者知情同意参与,具备配合能力;③患者近期未应用安眠类药物;④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治疗的患者;②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③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④沟通、理解等能力障碍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0 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6.50±7.30)岁;血透时间15~50 个月,平均血透时间(30.50±7.50)个月;原发病:慢性肾炎16 例,高血压肾损害11 例,糖尿病肾病11 例,狼疮性肾炎3 例,其他3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18 例;年龄最小28 岁、最大68 岁,平均年龄(47.50±7.60)岁;血透时间18~48 个月,平均血透时间(31.20±5.80)个月;原发病:慢性肾炎15 例,高血压肾损害12 例,糖尿病肾病11 例,狼疮性肾炎4 例,其他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在患者均给予调节饮食(低盐、脂饮食)、降压、降糖、降脂及稳定心情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534)治疗,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2 mg/次、1 次/d,连续用药8 周。观察组给予耳穴压豆辅助治疗,根据耳穴治疗学取患者神门、皮质下、肾、心、睡眠深沉穴,采用王不留行籽单耳贴压,3~5 d 更换贴压另一侧,连续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SAS、SDS、PSQI 评分 ①治疗前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7 个方面,总分0~21 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2]。②治疗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3]。SAS 评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SDS 评分<53 分为无抑郁,50~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为重度抑郁。
1.3.2 临床疗效 以PSQI 评分评估临床疗效,PSQI评分<7 分、症状消失为痊愈;PSQI 评分>7 分、减分率>25%、症状改善为有效;PSQI>7 分、减分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SAS、SDS、PSQ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SDS、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PSQI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PSQ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SAS、SDS、PSQ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功能衰竭,血透是主要治疗方法,其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膜、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代谢废物、毒素等,从而平衡内环境[5]。但是,基于体内代谢废物、毒素沉积等因素,导致很多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加重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治疗预后效果[6]。关于血透睡眠障碍患者西医以镇静安神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高[7]。近年来,随着中医技术的临床推广,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8]。失眠属中医学“不寐、不得卧"等范畴,主要病机是阴阳失交,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9]。耳朵与足三阳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等均有密切关联,而手足三阴经则分别通过经别离、入、出、合等形式最终在阳经中汇合,完成与耳的交会贯通。并且人体阴、阳跷脉与耳也有密切的关系。《灵枢口问篇》中指出,耳是诸经脉汇聚的焦点,也是众经脉间经气融会贯通的场所。另一方面,肾开窍于耳,《厘正按摩要术》中也明确指出耳通过经络气血运行的方式与人体五脏六腑均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对耳穴进行刺激,能够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等,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
耳穴压豆是中医外治法,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等效果。耳穴压豆的操作简单,于耳穴位置操作,避免了用药等所致的麻烦[10]。相关研究[11]指出,对维持血透治疗睡眠障碍患者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缓解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PSQI 评分分别为(29.30±2.20)、(29.05±2.05)、(7.30±1.2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50±3.50)、(40.02±3.45)、(10.20±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与黄丽好等[12]的研究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血透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耳穴压豆辅助治疗,其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情绪方面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