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7-18 01:32:34聂润球余珏柯颖华郭李燕叶翠芬庞卓超罗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2期
关键词:神阙穴艾灸血瘀

聂润球 余珏 柯颖华 郭李燕 叶翠芬 庞卓超 罗健

痛经为在妇科常见病,一般以青少年女性最为常见,主要以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伴有周期性小腹疼痛、痛引腰骶等作为临床表现,严重甚至出现疼痛性晕厥情况,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最为常见,虽然痛经具有一定疗效,但长时间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不良反应增加,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导致应用受到限制[1]。中医在痛经的治疗中能够发挥独特优势,其安全性较高,易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接受。因此,本次研究对脐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9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痛经患者68 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痛经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分型符合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气血虚弱、肾气亏虚型。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患有全身性疾病、心肝肾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68 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6~40 岁,平均年龄(30.21±2.2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7~40 岁,平均年龄(30.17±2.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布洛芬缓释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822,规格:0.3 g/粒)治疗,1 粒/次,2 次/d,共治疗3 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实施脐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具体如下。

1.2.1 脐灸治疗 按1∶1 的吴茱萸、肉桂粉制作成特定规格的药饼,通过定量的小麦面粉用温水揉和成面圈,与药饼整合成独特的脐灸用具;把艾绒制作成高5 cm、底宽5 cm 的艾柱;患者取平卧位,暴露神阙穴位,注意保暖;点燃艾柱底部及柱尖,预热5 min,使艾底温度达到32~33℃;通过手法对腹部经穴进行摩、点、推的手法开穴通经(选择穴位: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双子宫);放上预热好的脐饼进行艾灸,直至艾柱燃尽,时间一般30~40 min;取下药饼,用手法抖神阙穴及下腹部,最后用脐粉“痛经方”纳脐(“痛经方”为本院协定方,组方:当归1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甘草5 g、香附10 g、青皮10 g、木香10 g、牛膝15 g、柴胡15 g、白芍20 g)。1 次/周,共治疗3 个月。

1.2.2 中药辨证治疗 气滞血瘀型用膈下逐瘀汤去枳壳加川楝子治疗,组方: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5 g、当归10 g、川芎10 g、乌药10 g、延胡索10 g、五灵脂10 g、香附10 g、丹皮15 g、川楝子10 g;寒凝血瘀型用少腹逐瘀汤去蒲黄加艾叶治疗,组方:小茴香10 g、干姜5 g、艾叶10 g、肉桂5 g、赤芍15 g、没药10 g、延胡索15 g、川芎10 g、当归10 g、五灵脂10 g;气血虚弱型用八珍汤加黄芪、艾叶治疗,组方: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20 g、炙甘草5 g、熟地黄15 g、白芍20 g、当归10 g、川芎10 g、黄芪10 g、艾叶10 g;肾气亏虚型用益肾调经汤治疗,组方:巴戟天10 g、杜仲15 g、续断15 g、乌药10 g、熟地黄15 g、白芍15 g、当归10 g、艾叶10 g、益母草15 g;气虚血瘀型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组方:吴茱萸5 g、川芎10 g、当归10 g、白芍15 g、丹皮15 g、桂枝10 g、干姜5 g、姜半夏9 g、麦冬15 g、党参20 g、阿胶5 g。以上方剂水煎服或颗粒剂冲服,1 剂/d。其中气滞血瘀型也可用本院痛经膏方(由膈下逐瘀汤组方制成膏方)。1 剂/d,共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痛经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VAS 评分0~10 分,评分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痛经证候积分0~20 分,评分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躯体、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每项评分0~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疗效判定标准:痛经证候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痛经证候积分-治疗后痛经证候积分)/治疗前痛经证候积分×100%。显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痛经证候积分改善率>75%;有效:腹痛及其他症状好转,痛经证候积分改善率为30%~75%;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痛经证候积分改善率<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痛经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证候积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躯体、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国内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33.19%,原发性占53.2%,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占13.55%[2-4]。中医认为,痛经病位在冲任、胞宫,发病机制乃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冲任胞宫失养,不荣则痛。广东地区临床中常见分型有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中医治疗以调理冲任、胞宫气血为主。

本研究中医辨证选方在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适当加减,并结合广东临床实际增加了气虚血瘀型,选用张仲景《金匮要略》温经汤,联合脐灸治疗,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单纯中药辨证治疗存在起效较为缓慢的特点,停药后仍具有一定复发率,且因口感原因依从性相对偏低。脐灸治疗简便易行,患者接受度高,且治疗后疼痛缓解较快,联合中药辩证治疗效果更持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复发率更低。脐灸是指将药物制成适当剂型敷贴于脐部(即神阙穴),再在脐部施以艾灸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5-7]。本院脐灸疗法采用开穴、灸脐、封穴“三步曲”治疗痛经,对神阙穴进行调经气、温经脉、纳药,具有调理冲任、温补下元的功效,对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气血虚弱、肾气亏虚型痛经有良好疗效。而经期或者经前患者小腹疼痛拒按、月经量多、灼热感、有血块者,湿热淤阻型痛经主要是指月经排除受阻、形成淤血而引发的痛经,临床该证型月经量偏多,而脐灸疗法具有温通作用,血得热则行、容易导致月经量偏多,因此湿热瘀结型不宜采用脐灸疗法[8-10]。

脐灸疗法操作步骤如下:①开穴作为前奏曲,即灸前在冲任带脉上选择穴位,通过手法对腹部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双子宫等穴位进行点、按、摩,激发调动冲任带脉及胞宫之经气,为后续灸法的药力和热力渗透起到先导作用。②灸脐为三步曲精华所在。“人之始生于脐与命门,故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故也。”中医认为,神阙穴在胎儿出生后仍存在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也是腹部的重要枢纽。神阙穴居于任脉,任脉与督脉相通,神阙穴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任、督三脉汇于脐,故脐为经络之总开关,经气之汇海。运用神阙穴可治疗胞宫冲任失常之。腧穴有近治的功效,对所在区域疾病有良好疗效,因此神阙穴对于治疗痛经具有重要意义。药饼采用吴茱萸、肉桂等芳香走窜的药物,采用荞麦面制作艾灸面圈,完好的覆盖脐部,药物厚度比一般的隔药饼灸更厚,能更好的积聚热能,防止艾灰脱落,起到保护作用。荞麦面不易过敏,软硬适中,与皮肤充分接触后,面圈底部与人体皮肤体温、艾灸热度下会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这一密闭空间为孔中的脐疗药物产生药气共振提供了空间,在艾炷燃烧的作用下,药气透过神阙穴向人体渗透,从而发挥脐灸的作用。所用艾柱与一般的艾灸分壮燃烧不同,艾柱做成直径和高均为5 cm 的大艾炷,保证热力的持续渗透,让艾灸的远红外线作用深达腧穴深部并经经脉传导至更远。③封穴,即用本院协定方“痛经方”纳脐,为脐灸疗法的画龙点睛之笔,使效果进一步提升且持久。“痛经方”中当归为君药,补血活血又善止痛,是妇科调经用药,蒲黄、五灵脂合为失笑散,起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柴胡、香附、青皮、木香疏肝理气,行气止痛,共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白芍有缓止痛作用,为佐药,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同时作为引经药,甘草调和诸药同为使药,全方有活血补血、行气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脐灸为穴位外治方式中的一种,能充分发挥艾灸、穴位、中药等3 种方式的优势,具有效、廉、便、简等特点,根据渗透作用,对患者机体发挥效果,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损害[11,12]。本研究结果表明,脐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痛经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患者VAS 评分及痛经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脐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痛经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症状,并且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神阙穴艾灸血瘀
自拟骨痨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老年脊柱结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2
话说血瘀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38
血瘀体质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