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泓任
十二指肠部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好发于青年人群,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节律性疼痛、反酸、嗳气等,且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幽门梗阻及穿孔等并发症,而急性穿孔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传统的开腹修补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预后效果一般[1,2]。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得以应用,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费用相对昂贵,对施术者的技术也有较高要求,未能完全普及[3]。本文就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的疗效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急性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患者中抽取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表现出典型的急性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症状,如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后经医学影像检查确诊。将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1 例。研究组:男27 例,女24 例;年龄最大53 岁,最小24 岁,平均年龄(33.56±6.71)岁。参照组:男28 例,女23 例;年龄最大54 岁,最小22 岁,平均年龄(33.74±6.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处理,置入胃管持续减压,并且留置导尿管。参照组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术治疗,方法如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后,于患者上腹正中经腹直肌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进入腹腔内探查后,在穿孔口两侧沿十二指肠球部进行缝合,并将周围组织覆盖于穿孔位置。操作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逐层缝合关闭腹腔。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方法如下:气管插管全麻,于患者脐下作切口,建立气腹,并将腹腔镜置入腹腔探查,主操作孔选择于左上腹锁骨中线,置入1 cm Trocar,次操作孔选择于右肋骨下缘中线,置入0.5 cm Trocar,吸出腹腔内积液后,在腹腔镜直视下,由穿孔口两侧沿十二指肠球部进行“8”字缝合,并将周围组织覆盖于穿孔位置,后续操作与参照组一致。两组患者术后仍常规进行抗感染、胃肠减压及补液治疗,并且叮嘱患者食用半流质食物,2 周后可恢复普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术后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2.3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6 个月,研究组仅有1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96%;参照组有9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7.65%。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6,P=0.008<0.05)。
急性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是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往往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患者痛感强烈,需要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4]。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的方法并非单一,较为常用的有开腹修补术与腹腔镜下修补术,前者需作较大切口,导致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所需时间也相应增加,且预后效果一般[5,6]。近年来,腹腔镜下修补术的临床认可度逐渐提升,在临床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开腹修补术,作者认为,其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腹腔镜下修补术的切口小,患者的痛感也明显减轻,术后视野清晰,操作更加灵活、准确[7]。②作为侵入式治疗方法,腹腔镜下修补术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速术后恢复。并且,因为切口小,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情况一般不会发生。③对于非典型的穿孔患者,腹腔镜不但可用于手术治疗,也能够在术前做到较为精准的探查,避免了盲目切口探查[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9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效果更好,并且安全性较高,还能够降低复发率[9,10]。但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于施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医生在术前探查明确病灶位置,并且询问患者相关病史,排除幽门梗阻及癌性穿孔,若患者穿孔后感染严重,则应酌情转为开腹修补术[11,12]。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患者疗效确切,术后恢复更快,且无严重并发症,复发率更低,可作为临床治疗中的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