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再漫拾

2023-07-18 04:09:22沈烨
杭州 2023年11期
关键词:钟敬文民俗学西湖

沈烨

1928年初秋,带着事业遭遇挫折的愤懑和永失青春之爱的苦痛,25岁的广东海丰青年钟敬文只身来到了杭州。与岭南完全不同的气候和江南独有的秀美与亲切,让他稍稍缓过了神。他不顾长途跋涉之累,放下行李,与友人做伴,往西湖去。他们从湖滨出发,乘小划子一路游了三潭印月,再去岳王庙,过西泠桥,遇冯小青墓,最后来到了林和靖的墓园。

钟敬文与杭州的第一次相遇,是少年时读到了一本《西湖佳话》,书中的英雄传奇、绝美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他所说,书中最让他向往的故事主角有三人,分别是林和靖、岳飞和冯小青。

此番造访,他得以与书中人一一相见。友人因为脚疾,未登上林和靖的墓园,只留钟敬文独坐墓园。年轻的钟散文置身语言与思想创设的美中,心中涌起千言万语要与先贤诉说,然他未说一词,只等待着阳光的退却。据钟敬文的记录,他在来杭的第一个月里,又两次去往林和靖墓,在寻访与思考中,那些无法言明的、独善的、索居的梦想一点点变得清晰。

来杭之前,钟敬文是中山大学民俗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是新鲜事,而新的东西常常会遭到非难和质疑。钟敬文参与编辑的《吴歌乙集》被一批假道学们指出有“猥亵”的内容,时任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借题发挥,辞退了钟敬文。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大白听闻此事,震惊且生气,立刻向钟敬文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来杭州发展。杭州收留了他,虽心有不甘,但钟敬文得以亲近梦中的湖山。

在杭州期间,钟敬文先后在浙江省立高级商业学校、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等院校从事国文教学和民俗学研究。中途,他为了学术日新,还远赴日本留学了两年。钟敬文的民俗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从歌谣收集、整理以及论文的写作开始了广阔的民间之旅,进而走向更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来到杭州以后,钟敬文反思了前一阶段的研究,继续开展教学和研究,开始重视民间文学以外的民间文化现象,开启了更有学术价值的探索。他与友人共创刊物,创立了杭州中国民俗学会,以更好地开展民俗研究活动。他说,杭州是他“学艺形成时期尽着哺育他的乳娘”,他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活动在杭州“枝粗叶茂”,迈向成熟。

钟敬文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人民的学者”,事实上,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只不过他在民俗学研究上的耀眼光芒掩盖了他作为散文作家的光彩,以至于世人忽略了他清淡又诚恳的文笔。许是湖山化作了缪斯,让每一次出发都有了灵魂。在杭州,钟敬文迎来了散文创作的高峰期。下雪的西湖,钱塘江的晚潮,烟霞洞的可爱,九溪十八涧的静美,抚慰着钟散文这个异乡人的心灵,也让他思绪翩翩。最终,这些脚步汇成文字,变成了散文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

钟敬文的散文有古典小品的余韵,亦充满哲思之美,像《钱塘江的夜潮》一文,他写自己满怀憧憬去看潮水却败兴而归,他写得既轻快又庄重,先扬后抑的写法隐喻着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不过,读者读着不会感到“失落”,反而会遇上青梅入口的那一点甜酸。郁达夫曾评价钟敬文的散文创作“清朗絕俗,可以继周作人、冰心的后武”。可惜,钟敬文没有着力于散文创作,而是把更多的心力投入了民俗学研究。他在《湖上散记》这部集子的《后记》中披露了部分原因,他说, “以艺术为一己的哀乐得失作吹号,而酣醉地满足于这吹号之中,良心实不能教我这样愚笨的人安然”。可以看出,从杭州时期始,钟散文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身上应该担着的社会责任,他逐渐把自己放归时代发展的广袤天地,以更自觉的姿态投身其中。因此,更具个人主义色彩的散文创作开始逐渐退潮。

杭州之于钟敬文,还有迷人的生命意义,他在此与一生的爱人陈秋帆重逢并结合。以西湖畔惺惺相惜的真挚感情为起点,钟敬文与陈秋帆共同度过了相濡以沫的一生。当钟敬文回望自己的人生时,他深情地忆起1929年那个炎热的暑假,在三台山一带的住宅里,他与陈秋帆重新认识了对方,携手徜徉在西湖的日夜中,在情与景中难分彼此,“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陈秋帆不仅是钟敬文事业背后的女人,也是钟敬文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齐头并进,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一位成为了民俗学大家,另一位常年从事翻译和教学工作。在钟敬文的心中,陈秋帆是“一位具有现代理想的女性”“一个勤奋不息、一意向前的女性”。于千万人中的遇见,除了那一瞬命定之美,还有更多让人回味无穷的真切,

这无上珍贵的情谊,钟敬文自湖畔彷徨时,就紧紧地握在了手上。他是多么幸运。

晚年的钟散文,曾多次到访杭州,遥想当年,会会老友,走走来时的路。他在回顾学术生涯和做人生小结时,赋予了杭州特别的地位,对他来说,杭州实在是“不容易忘怀的地方”。钟敬文也十分关心浙江和杭州的民间文艺事业发展。当看到大家协力共进时,他深情地留下诗句:喜见群英恢胜业,慰情何用说来生。

恰逢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走过先生走过的路,抚过先生留下的痕迹,杭州顷刻间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猜你喜欢
钟敬文民俗学西湖
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民俗研究(2023年4期)2023-09-20 02:43:13
论钟敬文对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
唐都学刊(2022年2期)2022-11-21 14:51:21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中国(韩文)(2020年6期)2020-11-18 12:02:59
一生的珍贵友情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总括*
《六十种曲》中元宵习俗的民俗学、戏曲学意义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1:21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0
民俗学研究的多元维度——“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会议综述
思想战线(2015年3期)2015-02-28 16:11:25
当西湖遇上雪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