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以影视剪辑为基础的蒙太奇是影视世界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石。正是因为有了剪辑,影像才从单纯的记录走向了艺术的创作。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剪辑对艺术和技术的融合要求更高。由傅正义所著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一书,是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艺术和技术,作者以自己从事影视剪辑60余年的丰富经验,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影视剪辑这一影视艺术形成的独特表现手段,做了科学的、理论的、艺术的、有价值的梳理,对作为“镜头的剧作者”的剪辑为读者进行了揭秘。书中从宏观的视觉艺术、人的视觉心理原理、画面的内在节奏,到微观具体拍摄机位的放置技巧、画面衔接方法、字幕的处理机制,完整地为读者呈现了剪辑这门艺术的魅力和工作原理。掌握剪辑原理是理解电影艺术奥秘的关键,学习剪辑是开启电影艺术之门的钥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有趣、有料、有用。
有趣。本书从整个人类电影文明的角度,阐述了电影的发展历史,呈现了电影技术的发展轨迹。电影的剪辑在不同技术和文化背景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本书对20世纪中国影视剪辑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非常充分,其中引用了很多著名影视剧拍摄过程中的真实案例,阅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比如书中讲到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第一集“桃园三结义”的拍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桃花还没有盛开,场景氛围也不到位,拍摄主体也不够突出,画面素材灰暗,背景音乐也不给力。即使在补拍了桃花等素材后,也无法挽救成片。最后是在剪辑师的鬼斧神工下,通过画面的剪辑,把握剧情内在的节奏,使镜头的切换与乐章节拍充分配合,最后打造出了一集声画合一、节奏鲜明、场面壮阔、气势雄伟的“开门红”首播。
有料。作者详细讲述了剪辑的方法论源头——蒙太奇艺术。这是贯穿本书始终的核心概念,为视觉审美爱好者,提供了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蒙太奇简单地说就是“安装、组合、构成”,它是来自建筑学里面的一个术语“montage”。但是在电影剪辑艺术中,它是充分涵盖了视觉、听觉、心理的多领域艺术的综合运用。书中简单地讲述了一个“蒙太奇”的思维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是看到一个场景,听到声音,然后触发我们的感受产生联想和情绪,这就是我们日常的正常行为过程。那么电影的剪辑就是把这个实际的身心过程充分地运用画面镜头来调度、拼接和合成,以此来重现和还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过程,这就是蒙太奇艺术的原理。
因此,剪辑之于影视艺术的关系非常独立而且重要。同样的素材,不同的剪辑处理,可以让内容从喜剧成悲剧。然后本书再从以上原理的贯穿,有机地延伸出场景布置、人物造型、机位架设、剪辑技巧、镜头语言等知识。让整个艺术实践的过程更加具体和生动地呈现给读者。此外,读者还能在书中看到影视拍摄过程中,剪辑师具体的职能、工作进程,以及与其他影视制作环节人员的联系,比如剪辑师和导演的关系。本书不但有技術上的方法论,还有实际工作中具体的沟通协作经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科书。
有用。本书前半部重点阐述了艺术理论,后半部则详细讲述了电影镜头语言的时空画面感、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等具体的剪辑方法和技巧。这些内容除了适用于课堂上的影视专业的学子外,也适用于自媒体制作人群。为什么我们自己通常拍摄的画面缺少故事性,缺少吸引力。为什么有的视频随便一拍点击率暴涨,看似平平无奇的画面里面,到底是有什么“梗”可以吸引观众,点燃观众的共鸣?这些现象的背后,都可以从本书蒙太奇的思维方式入手去观察分析,然后再从书中提供的具体方法去实践。无论人们是使用摄影机、相机还是手机,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学习影视艺术的“心法”,拍出以往没有发现过的风景意趣。
这是一本全面论述电影剪辑艺术的原理、方法和技巧的著作。本书围绕“电影是剪辑的艺术”的核心思想,从科学性和实践性两方面对影视剪辑规律的基本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予以初步总结。本书最后还把不同类型影视片的剪辑手法做了详细的梳理总结,供从业者参考和借鉴,是非常好的辅助工具书。无论读者是从事影视剪辑工作的,还是从事自媒体制作的,甚或是短视频兴趣爱好者,本书都是一部丰富而全面的工具教科书,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拓展影视学习视野的实用宝典。
作者单位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