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慧
摘 要:当前,国家正在持续推进各地农业生产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在经济发展变革的新时期,构建广西亚热带蔬果冷链物流中心有利于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时有助于将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支撑,创设新型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更要发挥好自己的区位优势,从各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建设新型物流中心。具体来说,可以从构建平台、构建新型冷链物流模式、强化管理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大数据;冷链物流;亚热带蔬果
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8.038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ata system. In the new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building a cold chain logistics center for subtropical vegetables and fruits in Guangxi is conducive to meeting the consumption needs of domestic residents, while being able to promote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globally and create new profit growth points. The development of all walks of lif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is self-evident.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uangxi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build a new logistics center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ach city. Specifically, efforts can be made from three aspects: building a platform, building a new cold chain logistics model, and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big data; cold chain logistics; subtropical vegetables and fruits
0 引 言
大數据技术具有、速度快、数据类型复杂、数据价值密度小等优势,各行各业在生产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发掘出高质量的隐性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1]。借助大数据技术,冷链物流行业可以充分利用隐性信息,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发挥着促经济、保治理、提质量的多重作用。
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要求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2]。2015年,《促进大数据行动纲要》的发布,进一步突出了数据资源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农业大数据指的是在农业领域运用大数据的理论与方法为农业产供销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所选择的数据类型包括自然资源、生产、管理等产业链环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逐步提升大数据技术水平是实现构建农业强国目标的必经之路,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力促大数据与现代农业产业的融合式发展。
2022年2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进一步凸显了政府对数据资源的重视程度,其中提出的创设农业种质资源库、加快遥感卫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完善农业农村信息管理系统等重大步骤,也表明今后将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当前,国家正在持续推进各地农业生产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实践证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不仅推动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够进一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此基础上,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应当顺应消费形势,将食品安全战略纳入公共安全体系之中,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确保群众吃得放心。
供应链过长会导致物流配送体系响应环节的容错率降低,一旦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出现巨幅需求或价格的大幅波动,那么就会给后续的投资和建设发展带来致命性打击[3]。为此,广西在“十四五”规划中计划形成集群式的农产品冷藏和集配中心,并出台相应的规划,以应对这一问题。未来农业实现数字化的关键领域之一是实现冷链物流的高质量推进。本研究针对广西亚热带果蔬的冷链物流需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引入,提出了相应构想,旨在保障广西果蔬产业的发展基础之上进一步减少损失、提升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1 广西亚热带果蔬的冷链物流运输需求
近年来,伴随着农技水平的提高,广西地区果蔬产量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中国最大的果品贸易出口国,蔬菜单产将突破五千万吨,果品单产将突破四千万吨,增速将保持在6%以上。然而,与其巨大的生产规模相矛盾的是,在实施了冷藏物流运输体系之后,由于冷链物流总体的流通效率低下,致使水果制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占到了整个市场的20%,比发达国家的平均值要高得多。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他们对于高质量蔬菜水果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因此,更多的消费者更愿意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来自国外的高质量蔬菜水果。
冷链物流是指产品在流通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低温贮存环境,而整个流程包括运输、配送、加工、包装、贮藏、分销和零售等多个环节[4]。在经济发展变革的新时期,构建广西亚热带果蔬冷链物流中心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居民购买全球应季果蔬,同时将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全球,也可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物流产业作为支柱型振兴产业之一,充分展现了我国政府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视。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支撑,我国历次中长期规划,都重点提到了创设新型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更要发挥好自己的区位优势,根据各市的实际情况来建设辐射东盟的新型果蔬冷链物流中心。
当前,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于南宁,对南宁的经济承载力、果蔬运输能力、对外贸易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帶一路”倡议背景之下,建设强大的果蔬冷链物流中心,将会全面提升进出口贸易水平。广西的各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如柳州、桂林、玉林等市的基础设施健全、整体物流能力很强,贵港、北海、钦州等市则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但百色、河池、梧州等地的基础条件不好,还需要政府提供扶持性的政策。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政策投放无法构建起高效的物流模式,因此依靠大数据本身具备的统筹、协调、发掘等优势,能够进一步挖掘出各地的发展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崛起。
2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冷链物流模式构建
2.1 平台构建
如图1所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广西亚热带果蔬冷链物流模式管理平台自下而上主要包含数据基础层、信息管理层、数据应用层等三个层次。数据基础层主要依赖于各种传感器、识别技术来增强数据获取能力,全面追踪农产品生产与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
信息管理层要对上一层级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辨别、处置,这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在信息管理层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包括信息的预处理和信息的选择。信息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筛选、排列、挖掘、分析等处理,信息的选择则是指要根据后台指令来选择最为合适的信息。第二个方面是多样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即将数据分析与预测结果通过图形、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价值。
最后的应用层面要面向经营商户、消费者、政府机构等,作用原理是将经过平台分析的数据处理为能够作用于物流工作的决策信息,增强物流模式运转的智能化。具体的应用包括车辆规划、仓储分配、产品环境调控、产品配送、产品质量追溯可查等功能。
2.2 大数据技术在管理平台中的应用分析
亚热带果蔬从生产到派送至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监督物流全程,保障产品品质。大数据支撑下的冷链物流核心是智慧运作,具体来说,其具备以下功能。
2.2.1 能够提高果蔬运输效率
在终端配送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执行效果都将影响物流配送的最终结果,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就是保证果蔬的品质,确保产品能新鲜地送到客户手中[5]。融合了物联网和3s的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物流运输的全程化监督和智能化管理,在数据支持下,能够统筹处理果蔬信息、车辆信息、司机信息等,实施统一管理,在定位技术的辅助下,实现远程监控和协调。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运输费用的最小化,规划出最优的行动路径,进一步缩短物流路程,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运输费用,节约物流运输成本。此外,还可以对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所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创建一个可视化模板,重点调节冷链运输中果蔬产品的环境状态,确保农产品在最优状态下出售。
2.2.2 提高仓储的质量
在冷链物流中,果蔬的储存管理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利用数据技术可以对仓库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其中包含出入库管理、订单管理、采购管理等数据,从而合理调节库存数量,按照订单的状况来调整仓储位置,以数据挖掘作为仓储选址的基础。此外,通过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精准调控仓储环境,监控果蔬在仓的状况,从而保证仓储和管理的效率,有效地满足果蔬类商品对仓储环境的高标准需求。
2.2.3 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工作
在冷链运输工作中,大数据能够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农产品运输与销售的整个环节中运用物联网、GIS、RFID等技术全面获取信息,可以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库,做到农产品生产、质量、品牌等方面的高标准认证,在此基础上形成果蔬产品的质量追溯系统[6]。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运用数据技术来提高产业链安全监管效率,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2.2.4 达到精准销售和分发的目的
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我国农产品市场进行实时的监测与反馈,对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市场流通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果蔬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精确的预估,提前对库存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果蔬产品与市场需要的精确匹配,进而有效地解决果蔬产品供需信息不匹配的问题。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在保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减少商品囤积量,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运输损耗。以充分获取大数据信息和消费信息为依据,对消费者的地域与喜好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深度挖掘客户的需求,并对各个地区所需要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准确的预估,同时还可以对有显著上升趋势的爆款商品进行提前布局,强化物流系统的需求回应能力,从而使整个冷藏配送链条实现更加精确的匹配,保证配送效率。
2.2.5 能够增强各个环节的信息互换和利用能力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各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户等都在积极提高生产效率,引入先进的智能设备,重视更新信息装备。大数据技术可以不断提高其信息互动的能力,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所采集的生产、仓储、流通等方面的数据,提高其使用效果。用户可以利用共享数据获取销售前的信息,并对果蔬产品的消费需求、流通服务等进行反馈,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共享,创造一个更好的供求和消费生态环境,为提高果蔬物流模式的智能化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大数据冷链物流模式的构建
2.3.1 构建城市大库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模式
在新鲜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利用RFID读写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对产品状况进行详尽的记录。在加工结束后,将果蔬产品单体或整个包装的电子标记集成到运输车辆的车载RFID电子标记中,再将其集成到销售追溯系统中。在冷链运输过程中,需要对车辆内部的温度和水分进行实时感知,根据云平台中的数据分析来进一步把控车内产品的最佳环境。同时,车载终端通过通信系统与控制后台交换信息,后台管理者可以直接干预车辆运行,方便其他主体参与并实时跟进,在出现意外时也可以及时止损,方便后期追责。监控与追溯系统建立之后能够通过“城市大库”,将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及时地传递到各大物流中心的数据中心,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从基础资源、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三个层面实现“城市大库”的合理构建。
2.3.2 “个人微库”的终端配送
在新鲜果蔬的终端配送环节,需要中小物流企业与社区连锁超市共同参与,服务好以“社区冰柜”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微库”,使客户可以在手机上轻松订购新鲜蔬菜。“个人微库”是大数据发达与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能够有效解决商户、物流公司、业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果蔬服务。
2.3.3 政府+企业+第三方平台运营模式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数据对果蔬物流工作的助力作用,商务部可以在现有冷链监管平台的基础上,创建冷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与批发企业、物流公司、农户、零售商四大主体密切联系的运营组织。在实践中通过建立重难点问题协调机制,强化多方联动,明确分工职责等,统筹做好各地区的果蔬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建立考核指标,强化动态监督机制建设。
3 大数据背景下强化果蔬冷链物流模式的建议
3.1 优化顶层制度
基于“大数据”的大背景,广西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顶层”优势,对果蔬产品物流模式的“大数据”融合进行更加科学的引导。冷链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各个行业和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其对行业的整体认识,同时,还要加强对行业的整体规划,让公司可以自行开发出一个智能的冷藏系统,组建起一个大规模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公司,从而促进基于大数据的果蔬冷链运输的长期发展。
针对当前存在的部分市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自治区政府应当提供适当的财政与技术支持,进一步推进冷库建设,尤其是针对偏远的山区和贫困区域,更要防止出现断链问题,保障全程冷链运输的连贯性。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不断提升冷链物流设备的性能[7]。加强对大数据的基础建设,在重要连接点、批发市场等地方,建立大数据的管理与反馈系统,保障这些地方管理系统等的有效运作以及对这些地方的信息资源的处理。在经营过程中,增大对冷藏物流技术的投资,保证果蔬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一直处于一个适宜的储存环境,保证农产品的有效流动与优质销售共存。
3.2 构建共享数据体系
实施大数据技术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数据系统,当前,每个果蔬公司都处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给予足够的关注,为各地开展大数据的冷链物流奠定一个良好的体制基础。企业的第一要务就是做好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创建完备的信息资源库。同时,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为企业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高效利用奠定政策基础。构建上下联通、左右融合的数据资源库是开展后续系列工作的基础所在,也是销售工作出现质量问题时开展追责工作的基础所在。
在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系统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就要求多个研究单位共同进行合作研究。目前,一些科研机构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其可用于实践的结果较少,且其研究的深入程度较低,故构建该问题的大数据处理系统时,需要重点关注其算法。比如,改善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开展针对性工作。数据挖掘的研究更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能搞脱离现实的研究,例如基于聚类算法的多配送模型适合广西的部分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但是对于交通拥堵、地价昂贵的省会城市并不适用,应当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具体分析。
3.3 引入高水平人才
人才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广西正处于重要的发展转折阶段,更需要大量人才作为其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果蔬冷链物流模式中引入高水平人才,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升现有冷链物流环节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其二,强化产学研合作,培养优质的复合型人才。其三,定期从国外引进人才,广西的亚热带果蔬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还要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排头产业。广西要尽快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素质过强的人才,进一步推动果蔬冷链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产业的目标。
4 结 语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重点。当前,广西冷链物流行业及大数据应用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发展速度喜人,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不论是人才引进还是大数据分析体系的建设都出台有相应的政策。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销售渠道和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大数据冷链模式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要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建立起高效的果蔬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充分保障冷链物流的高效率和科学性,创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多元主体协同努力的基础上,广西的果蔬产业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颖玲,陈焕新,陈璐瑶.大数据在冷鏈物流领域的应用[J].智慧轨道交通,2023,60(1):1-5.
[2] 张秋霞,张铎.国家冷链物流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22(5):33-40.
[3] 喻澜迪.基于大数据的钦州海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7):229-230.
[4] 张茜,田乙慧,肖文,等.大数据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农业大数据学报,2022,4(1):55-61.
[5] 孙溢擎.大数据背景下冷链物流终端配送优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2):80-81.
[6] 左康达.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1.
[7] 彭甜.大数据背景下冷链物流体系优化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21(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