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寔:风操节义陈太丘

2023-07-04 08:07:20许家树许家树提供
康复 2023年16期
关键词:道德儿子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许家树 图/许家树提供

陈寔画像

位于河南许昌的陈寔塑像

道德模范

陈寔(s hí),字仲躬,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出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 年)。陈寔出身寒微,从小就能干,即使是玩耍,也被小伙伴们拥戴为头。年轻时陈寔做县吏,干些仆役一类杂事,他却随时带着书籍,见缝插针学习。县令见他好学,便帮助他去京师太学进修。

陈寔气量大,为人宽厚。他曾被怀疑是杀人凶手,被同县杨吏严刑拷打,因查无实据释放。后来陈寔当了郡府的督邮,私下托县令礼请杨吏,远近士人都叹服陈寔大度。陈寔任颍川郡功曹时,中常侍侯览要太守高伦安排个人,高伦不敢不从,打算安排那人为文学掾吏。陈寔认为此人不合适,但宦官又得罪不起,建议让自己来推荐而担责。那人到任后果然引起非议,大家都怪他,陈寔却一声不吭。倒是高伦离任时说明真相,众人莫不叹息他的德义。

陈寔任太丘县长,以教化辅助治理,为政清明,百姓生活安宁,口碑非常好,连邻县的百姓也都想迁居过来。乡民有争讼,他会晓谕厉害,力求公正,双方多无怨言。甚至有人说,宁可受罚也不愿被陈君指责。后来他的上司沛国相横征暴敛,违法乱纪,陈寔忍无可忍,挂印而去,属下和百姓都万分惋惜。陈寔有如此贤名,连朝廷三公也知道了,多次征召,可他始终不肯应召,宁做一介平民,闭门悬车,安度晚年。

人们常把小偷唤作“梁上君子”,这也出典于陈寔。某夜一贼躲入陈家的房梁上,陈寔佯装不知,整顿衣冠后叫来子孙说:“人不能自甘堕落,不善之人未必原来就是恶人,是不良习惯逐渐累积而成,就像梁上君子!”小偷大惊,从梁上跳下认罪。陈寔对他说:“我看你相貌也不像恶人,大概因穷所致吧,请君自省,努力向善。”还拿出两匹绢相赠。这事传开后,当地盗案降低了不少。中平四年,陈寔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海内有三万余人前来吊唁,披麻戴孝执子孙礼的竟有上千人,真是万人敬仰。由于他担任过太丘县长,后人尊称他为陈太丘。

陈氏家风

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掌权,骄横恣肆。士人往往以隐居不仕、洁身自好为荣。这也被人敬重,成为社会风气。陈寔坚守节操,以德为先,以仁义为本,率身垂范,保持清纯,自然会被社会所肯定。人们还敬重陈寔家教有方。他生有六个儿子,个个都不错,尤其是老大陈纪(字元方),老四陈谌(字季方),与父亲一起被人称为“陈氏三君”。《世说新语》中记有不少趣事。

陈寔约友人外出,时间定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没来,陈寔就走了。朋友姗姗来迟,他从门外玩耍的元方口中知道陈寔走了,很生气,那人说:“约定同行自己却先走了,真不是个东西!”元方说:“你约定中午自己不来,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儿子面骂人家父亲,是没礼貌!”说完头也不回进家门。当时他只有七岁。

有客人来,父亲吩咐元方、季方做饭招待。主客谈论学问十分精彩,两人扔下灶火去偷听,忘记放上竹箄,使饭都落到锅中。陈寔质问时,两人说我们偷听太入神,才使饭成粥。陈寔问儿子听得懂吗?两人回答并相互补充,竟然一点不漏。做父亲的满意地说吃粥也不错嘛!

陈寔任太丘令时,很贫穷,用不起仆役。外出拜访往往就由儿子元方拉车,季方拿手杖跟在后面,自己抱着孙子坐在车中。多年后元方和季方的儿子都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彼此争执,各有道理,无法决断,便去问祖父。陈寔说了句很有名的话:“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两人排行长幼虽有别,但功德上难分高下。这也是成语“难兄难弟”的出典。到了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一对境遇很差的人,“难”字读音也从平声变成去声。

陈寔的儿孙也很规矩方正。元方后任大鸿胪,季方后任司空掾,那个抱着的孙子陈群成了三公之一的司空。陈寔的曾孙、玄孙们也都成才,陈家代代青史留名,这与他良好的家风家教是分不开的。

心宽寿高

陈寔宽宏大量,以德服人,说明他对自身的修炼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种心态当然也有助于自己的健康。生命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普通的细胞运动,一种是心灵的感受。当一个人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贡献,认为自己人生有价值时,会感到满满的幸福。这种满足的心态又会使人有自信,会有助于自身的健康。

有人买到价廉物美的物品,很快乐;有人吃了顿美味佳肴,也很快乐;有人外出旅行放飞心情,更快乐。不过这些只是一时的快乐,而真正的快乐,并非依附在外在的事物上,而是源源不断地从内在思想和情感中溢出的,如同山中池塘里的甘泉,由内向外溢出。陈寔道德一生,并一以贯之,就是山中甘泉。当然作为普通人,未必能像他这样造福于社会,成为道德典范,但我们可从身边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也可体会真正的快乐。

当年我参加小团去南美旅游,有位女士上中巴从不争座位,坐在最后。每天行程结束后,她都会将各人的垃圾收入塑料袋中带走,将近一个月的行程,不管到哪国天天如此。后来我去加拿大、西非、中美洲等地,她也是同行者,好习惯依然,而她只是上海一位普通退休职工。同行中还有一位级别很高的外省退休领导,用餐习惯坐主位不说,每上一道菜都要用自己的筷子把菜肴先兜底翻一下,再招呼大家吃,令人皱眉。我想这两位的快乐有天壤之别,前者所溢出的善,深深影响到我。我们未必能达到像陈寔那样的道德高度,但只要心中有善,在健康上必有回报!

猜你喜欢
道德儿子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打儿子
故事大王(2020年11期)2020-12-10 06:48:46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养儿子,一定要“拼妈”
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9:10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比儿子给我洗脚更开心的事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