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工业遗产外宣,讲好南宁工业故事

2023-06-30 05:24:47廖莹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24期
关键词:遗存南宁英译

廖莹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英译工作对提高广西优秀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工业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宁工业遗产的外宣英译进行研究,有利于这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地方文化产业及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0 引言

广西,这片富饶的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停歇工业发展的脚步。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工业遗存,它们如同静默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广西工业化进程的点点滴滴。这些工业遗产,无论是其建筑形态、工艺设备,还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及历史价值。为了更好地活化利用这些工业遗存,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于2023年2月1日正式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份文件为广西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办法》明确指出,应加强对广西工业遗产的宣传报道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这些珍贵的工业历史。同时,《办法》还提出了加强工业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开展专业培训及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等,旨在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专业化水平[1]。这些举措的实施,无疑将为广西的工业遗产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都至关重要,南宁亦不例外。南宁的工业遗产不仅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更是当地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这些遗产以英文的形式进行介绍和推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传承。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南宁工业遗产的外宣英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帮助这些珍贵的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还能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南宁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总而言之,讲好南宁的工业故事,既是传承和保护工业遗产的一种方式,也是向世界展示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窗口。

1 工业遗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工业遗产这一独特的文化的论述,不仅仅具备考古学的意义,还展现了技术与科学的价值,更拥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工业遗产是社区的骄傲,是地方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那些历史上著名的工业建筑,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则成为了值得深入挖掘的历史遗产。近年来,适宜性再利用成为保留这些工业建筑和工业用地的首选途径。这一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特别是在经济繁荣的城市如旧金山和波士顿。例如,乌尔斯特、博纳迪和爱蒙斯三位建筑师匠心独运的结晶杰拉德里巧克力工厂,在1964至1968年间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从原本的工厂摇身一变,成为集商店、餐厅、画廊与办公空间于一体的综合体,这一改造工程耗资高达1200万美元。随后,邻近的冰屋也紧随潮流,转型为办公场所与展览空间。这种对历史工业建筑的巧妙再利用,为当地滨海工业区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效仿热潮。如今,这种改造风潮已蔚然成风,滨海工业区因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改造潜力,成为产权开发的热门区域。零售业的繁荣、住宅区的兴起,以及围绕滨海主题打造的各类休闲设施,都使得这些地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伦敦的圣凯瑟琳码头、利物浦的艾伯特码头、悉尼的达令港、开普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弗雷德海滨,以及温哥华的格兰维尔岛,都是这一改造浪潮中的佼佼者,它们如今已成为人们竞相前往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充分展示了工业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和无限价值。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有一座曾经辉煌的纺织工厂,如今已转型为国家历史公园,其转型之路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回顾工业遗产的研究历程,不难发现,20世纪中叶,西方学者已经开始对工业遗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而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则相对较晚,直至21世纪初才开始涉足,在此之后逐步形成了对工业遗产的初步认识与理解。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对中国工业遗产的定义进行如下界定:首先,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它不仅涵盖了工厂本身的生产场所,还涉及为生产提供服务的运输、能源等相关设施。此外,工业遗产还涉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场所、教育设施等,和工业发展中涌现的新技术、相关资料,以及工业特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现象,如安全标语等。洛厄尔纺织工厂的转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工业遗产如何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我们不仅可以回顾历史,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在维普期刊官网以“工业遗产外宣英译研究”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文章总数为385篇,其中多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研究,且涉及广西的仅有为数不多的15篇。在万方数据库以“工业遗产”索引,可查到的论文4514篇,多为保护策略研究、活化利用方法、探索工业遗存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以“工业遗产外宣英译”作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结果为0,存在研究空白。

2 南宁工业遗产外宣英译研究的研究意义

在华夏大地的深处,广西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尚未雕琢的璞玉,静待世界的瞩目。在中国“文化出海”的大潮中,广西的非遗英译工作,就如同扬帆远航的巨轮,等待搭载着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驶向全球的大舞台。其中,工业遗产更是一段不可或缺的篇章。南宁,作为广西的省会,其工业遗产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荣耀。这些曾经轰鸣的机器、繁忙的工厂,如今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南宁工业遗产的外宣英译工作,就如同为这些沉睡的记忆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这不仅有助于这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在无形中推动了地方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它能让广西的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与传奇。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与投入。

广西工业遗产,作为这片土地上工业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凝结了丰富的历史、科技、艺术与社会价值。这些遗产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经过严格评选认定,旨在保护并传承这些独特的工业记忆。广西工业遗产涵盖了广泛的物质遗存,如巍峨的厂房、繁忙的车间、庄严的仓库,以及那些见证了工业辉煌的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它们不仅代表了工业时代的辉煌成就,更是承载着广西人民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的结晶。除了物质遗存,广西工业遗产还包括了丰富的非物质遗存,如历史悠久的商号、独特的生产工艺知识、珍贵的原料配方、严谨的管理制度以及深厚的企业文化。这些非物质遗存是广西工业精神的体现,也是广西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激励着广西人民继续发扬工业精神,推动广西工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广西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便积极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象征着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在我国逐渐普及,其内涵亦超越了单纯的“精神财富”层面。在南宁,我们不仅重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维护,还关注自然遗产的保护。此外,那些介于这些遗产之间的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以及工业遗产、老字号遗产、村落遗产等也逐渐进入我们的保护视线。广西工业文化遗产的推广,作为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经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其对外宣传的英译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全面搜集和整理各种英译信息与资料,建立并完善英译信息数据库,以确保对外宣传的英译使用更加规范,进而坚定文化自信,便于深入挖掘并传承工匠精神。为此,我们将策划制作南宁工业遗产的外宣小册子,全面推动广西工业遗产的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工业遗产的外宣,将向全世界讲述南宁的工业历程,让全球更加深入地了解广西,从而进一步提升广西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

3 南宁工业遗产外宣英译研究的途径

本项目致力于将南宁的工业遗址,包括厂房、车间和库房,精心编撰成一本英语宣传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以叙事化的方式展现给世界,同时制作双语版的介绍文本,为南宁的城市转型注入新的活力,为南宁打造出一张独特的工业旅游名片,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座城市独特的工业风貌。此外,深入挖掘工业精神,从工业遗存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中提炼出那些闪耀的思想精髓,充分展现工业遗存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些工业遗产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将这些工业故事翻译成英语,制作成对外宣传的小册子,能让南宁的工业遗产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欣赏到这座城市独特的工业魅力。拟研究内容如下:

3.1 南宁工业物质遗存的介绍性文本英译(工业遗址介绍)

选取能够代表南宁工业发展史的缩影的典型老企业遗址,将百益上河城南宁绢麻纺织印染厂、南宁市手表厂、南宁市自行车总厂、南宁机械厂、南宁棉纺织厂、手扶拖拉机厂、电视机厂、啤酒厂、广西电影制片厂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址情况介绍制作成中英双语介绍性文本,对外宣传南宁的工业遗存,讲好南宁工业故事。

3.2 南宁工业非物质遗存的介绍性文本英译(工业遗存的文化价值及精神内涵)

选取各老厂区典型制度,如纺织车间生产条例、守则等非物质遗存的翻译,充分挖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存所赋予企业的文化价值及精神内涵,弘扬工匠精神,制作成对外宣传的双语小册子。

4 结语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陆续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公约,不仅重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将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等介于二者之间的遗产类型,以及工业遗产、老字号遗产、村落遗产等纳入保护范畴。广西工业文化遗产的传播,作为推动地区经济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从细节着手,完善其对外宣传的英文翻译工作。为此,需要积极收集碎片化的英译信息与资料,构建完善的英译信息数据库,确保外宣英译的规范使用,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工匠精神。通过编制南宁工业遗产外宣小册子,全面推动广西工业遗产的对外宣传工作,利用工业遗产的外宣讲述南宁的工业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广西,提升广西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

引用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遗产管理办法.[Z].2023-02-01.

[2] 崔卫华,梅秀玲,谢佳慧,等.国内外工业遗产研究述评[J].工业文化遗产,2015(5):4-14.

猜你喜欢
遗存南宁英译
想你的风吹到了南宁
歌海(2024年2期)2024-06-06 05:54:00
数读南宁
中国火炬(2022年11期)2022-11-19 03:32:20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摘要英译
眷恋南宁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