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市场火热 全国经济加速复苏

2023-06-29 06:45:50张卫林华
中国食品 2023年3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商圈餐饮企业

张卫 林华

作为疫情防控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兔年春节期间我国再现了火热、强勁且亮点纷呈的消费市场,餐饮门店客流回升、商超商圈活力迸发、旅游酒店预订火爆、传统消费提质升级,种种景象再次彰显出中国经济的潜力与韧性,也为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地发放消费券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出台,人们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中国农历兔年春节也成为自2020年以来首个不再倡导“就地过年”并开放出行的春节。为了让人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久违的春节,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北京市以“京彩过年”为主题,开展促消费活动超过千余项,西城、石景山、顺义、延庆、经开区等区和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发放餐饮、零售、汽车、冰雪等品类消费券合计超2.24亿元。其中,经开区推出“约惠新春乐购亦城”促消费活动,于2023年1月14日-2月28日派发总价值2500万元的消费券,覆盖龙湖天街、大族广场、北京华联亦庄购物中心、文化创意生活广场四大商圈内各类零售、服务、餐饮、娱乐企业,以及部分商圈外规上餐饮和商超企业。昌平区在春节期间向市民发放500万元通用消费券、500万元餐饮消费券,鼓励市民在昌平区餐饮及商业综合体等线下零售企业进行消费。石景山区于春节期间通过美团、大众点评陆续向全市市民发放五轮“京彩·新年礼遇餐饮消费券”,各餐饮门店还配套推出打折活动,诚邀市民到石景山区品尝美食。

天津自1月11日第二期“津乐购”消费券活动启动以来,共投入资金1.36亿元(市级财政资金1.15亿元、平台及商家配套资金2100万元)发放消费券。截至1月27日,已经发放补贴资金9624.9万元,拉动消费33.17亿元,撬动比达1:34.5。据悉,本期消费券以汽车、家电、百货零售和餐饮文旅等行业为重点领域,组织线上线下商贸企业广泛参与,商家累计达到6.81万家,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其中,百货零售消费券共安排2600万元,在银联“云闪付”和唯品会平台发放,拉动消费6250.6亿元,撬动比1:5.1;餐饮文旅消费券共安排2000万元,在美团或大众点评、饿了么、支付宝、抖音平台发放,拉动消费7121.8亿元,撬动比1:6。

江西省各级政府在春节前后累计发放消费券3.1亿元,举办促销活动1250多场,各类平台、商家促销让利近10亿元。全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农贸市场人气火爆,年味十足,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初步测算,春节假期全省实现商贸销售额443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南昌市红谷滩万达广场春节期间客流量同比增长12%,销售额同比增长15%;九江市濂溪万达广场除夕当天客流同比上升32.9%,销售额同比上升45%;吉安市星光Park购物公园日客流2.5万,同比增长65%,日销售额103万元,同比增长58%;赣州全市重点商场实现营业额20.35亿元,同比增长36.6%;上饶市举办年货节,一大批饶品好货,如信州丁大兴糕点、广丰马家柚、横峰葛粉、弋阳年糕、万年贡米、余干辣椒等集中亮相;景德镇市举办各类夜间经济活动50多场次,参与商家超过300家,夜间消费超过30万人次。

深圳市政府在春节期间分期发放1亿元春节消费券,刺激拉动消费。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深圳地区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61%,异地消费者的堂食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21%。据奈雪官方消息,位于深圳海岸城的“奈雪生活”今年春节期间人气爆棚,日均接待人次突破1万,已成为深圳打卡地标点。

美团数据显示,杭州、宁波、绍兴、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发放消费券后,消费券的核销率较高,杠杆作用明显,春节期间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以杭州为例,在春节消费券发放期间,全市堂食的订单量同比增长71%,交易额同比增长80%。

“钱”“兔”似锦  春节餐饮市场回暖

在这个兔年春节里,消费市场中最火热的当属餐饮市场。面对阔别了三年的亲朋好友,“搓一顿”是拉近彼此关系的最好方式,因此各地餐饮“烟火气”升腾,同时假期出游也带来全国餐饮消费回暖复苏,餐饮业迎来“开门红”,“钱”“兔”似锦。

据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27日)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与2019年春节基本持平。中国烹饪协会认为,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餐饮堂食等各类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线上单品消费保持一定旺盛势头,实现了线下线上的“相辅相成”。广大餐饮企业在做好联防联控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了餐饮的“开门红”。

餐饮堂食消费激情回归。兔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国居民消费热情集中释放,年夜饭、寿宴、亲朋好友聚餐等消费使各地餐厅烟火气升腾,让餐饮消费更显年味。

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50.9亿元,恢复至去年农历日同期的98%,较2019年增长13.2%。除夕当日,全聚德、隆福寺餐饮、又一顺餐厅的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90.8%、66.2%、63.9%。河北省37家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达2766.9万元,同比增长6.53%;江苏省餐饮业零售总额达130.3亿元,同比增长9%;湖南省餐饮企业春节假期累计实现销售25.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8%;陕西省重点监测餐饮样本企业的餐饮收入达9532万元,同比增长43.8%。西安市春节期间餐饮收入较去年同期翻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20%,创历史新高。成都市20个餐饮品牌30个门店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四实现销售收入670.6万元,同比增长45%-120%,人流量同比增长超过2.1倍。武汉市大部分餐厅的上座率达到85%,部分餐厅达到120%。

深圳的春节餐饮市场也很火爆,传统酒楼从年夜饭至年初六基本都客满,潮江春大中华喜来登店、五稻厨房国创店等当地著名潮粤菜年夜饭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春节假期的点都德、蔡澜点心店的午市茶市翻台率为1-2轮;大目牛肉火锅店、费大厨、蛙来哒等连锁品牌餐厅也都收获消费者厚爱。

特色饮食文化大展宏“兔”。防控措施优化后,从连续两年提出的鼓励“就地过年”到返乡旅游过大年,各地围绕家乡风物营造团圆年味,引导餐饮企业扩大地方特色餐饮、文化主题餐饮供给。

春节黄金周期间,武汉餐饮业协会组织80个餐饮品牌600余家门店参与“武汉煨汤滋补美食节”和“邻里年货节”。四川、重庆联合举办“成渝双城消费节”,围绕美食开展“大庙会”“灯会”等各种新春活动,拉动附近区域餐饮销售较去年春节增长约30%。西安饮食从美食入手,召集老字号非遗大师们将年节风俗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推出吉兔泡馍、港式灵兔蒸饺、醒狮花馍等节日特色产品,打造“老字号美馔”,西安饭庄、五一饭店、西安烤鸭店、聚丰园、同盛祥等老字号,以及当地特色餐饮清盛斋泡馍、盛志望酿皮、明阳楼泡馍等春节7天各门店座无虚席。崂山餐饮协会围绕“国际海洋美食之都”,利用青岛当地特色食材,推出多款“崂山有礼”品牌的海鲜酱、叠季原蜜、崂特啤酒等。各地方将饮食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的产品供给相结合,让来自全国的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还能将年味带回家。

预制菜半成品外卖火爆。兔年春节期间,餐饮堂食热闹红火,日趋成熟的预制菜也成为“重头戏”。中国烹饪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6.7%的餐饮企业的预制菜销售同比去年上涨。北京市老字号全聚德、便宜坊、旺顺阁、烤肉宛、曲园酒楼上新多款年夜饭套餐及年货礼盒,护国寺小吃起源店非遗小吃礼盒单日销售超1000盒;武汉餐饮业大胆创新的手提年饭礼盒,今年销售量达到了50万盒;山东本土餐饮巨头山东凯瑞商业集团精心准备了多种预制菜品,消费者可以通过食瑞鲜凯瑞商城小程序下单,该集团预制菜销售同比去年上涨50%。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北京、西安、广州、重庆、上海位居春节外卖销量前五位,其中热门旅游城市西安的春节菜品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62.84%,重庆增长了219.78%。分品类来看,正餐订单增速同比去年增长14.1%,火锅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速14.6%,小吃快餐订单同比去年增速7.6%,烧烤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速2.9%,饮品同比去年订单增速31.1%,面包甜点的订单量增速同比去年增长10.5%。

商圈餐饮“烟火气”最旺盛。春节黄金周期间,各地热门商圈餐饮客流持续井喷。呷哺集团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总体营收同比去年春节增长1.26倍,从各地方数据看,天津、黑龙江等北方省份客流和营业额同比增长2倍以上,北京及河北等北方城市营业额保持在1.5倍稳定增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部城市客流和营业额同比去年增长近3倍。王府井apm内各品牌餐饮企业节日期间每天出现排队等位现象。此外,北京市荟聚购物中心、首创奥莱、昌平新世纪商城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5.6%、40.2%、29.9%。

在青岛市,商场内餐饮企业如大渔铁板烧、渔荷、开海等上座率已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多家老字号上座率基本在90%以上。在南京,新街口、夫子庙、老门东商圈各大餐饮店客流量同比增长超四成。在扬州,各大商圈综合体年味足人气旺,京华城、万象汇、五彩世界、三盛等商业中心餐饮一桌难求,有的店排队要等100多桌。武汉商圈也同样火热,范湖天街和万象城内餐饮业中晚餐上座率已达到150%,武商MALL米其林添好运华中首店的打卡者络绎不绝,巴奴、火锅营业至凌晨3时。

春节假期餐企遭遇用工荒。在餐饮消费火爆的同时,餐饮企业员工人手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调研,50%的受访餐饮企业表示在兔年春节期间员工人手紧张,36%的餐饮企业表示员工人手极度短缺。中国烹饪协会分析,餐饮业消费快速恢复之后,春节期间的整体预定量暴增,客流量大,是导致员工人手不足的原因,传统餐饮业除了依靠短期加薪来激励员工、聘用小时工等方式缓解用工荒,还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化餐饮服务业。

政策乘胜加力  推动经济稳步回升

兔年春节火热的消费表现为市场复苏开了个好头,为了促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中央层面和省级政府便纷纷召开会议,部署稳经济举措。

1月2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多重举措,释放出促进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施好原定延续执行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普惠小微贷款等政策。

针对当前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会议提出,乘势推動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并从加力扩消费、努力稳定外贸、积极吸引外资三方面部署具体举措——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落实出口退税、信贷、信保等政策,推动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快落地,支持地方招商引资等。

此外,上海、广东、山东、辽宁等多个省份也以召开会议或发布行动方案等形式,吹响“全年加油干”的号角。在各地部署中,促消费成为今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天风证券统计发现,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将扩大消费作为了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其中,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文旅是2023年的重点支持方向,住房、家政服务、家电也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消费品类。

1月29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推出十项行动32条政策措施。在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方面,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办好第四届“五五购物节”,持续集聚全球高端消费品牌,线上线下联动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此起彼伏、接续持久的国际化大都市消费热点。支持消费市场创新发展,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及创意活动和对消费市场增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适当予以支持,每年奖励上限为零售企业100万元/家、餐饮企业50万元/家。落实新一轮城市商业空间布局规划,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建设一批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和数字商圈商街,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商业地标。

1月28日,广东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围绕支撑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立足商务担当作为,在较高起点上确立了今年工作目标,其中消费方面提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的目标。

同日,山东省也提出,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

1月27日,辽宁印发《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明确推动消费复苏回暖,提出多元化提供消费补贴、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加大对县域商业和重点商贸流通市场主体支持力度、鼓励合理住房消费等多重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春节消费加速升温,人动起来,商圈活起来,烟火气加速归来,消费信心在提振,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复苏速度比预想的快。新春伊始,中央和地方政府齐发力,部署各项促消费稳增长政策举措,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有利于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今年消费将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展现我国消费市场的弹性和韧性。”陈丽芬说。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也表示,春节消费市场的繁荣充分表现出我国居民消费的活力和潜力,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场景增加、消费热点增多将持续助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为我国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创造良好条件。关利欣预计,随着扩大内需战略举措实施见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优先位置的一系列举措将更好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活力,增强消费信心,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担当经济主拉动力,增强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

春节消费火热强劲  消费市场复苏可期

兔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线下消费快速复苏,全国各地热点商圈迎来大量客流,开启“人从众”模式,摩肩接踵的场景又回来了。

在北京,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超1412.7万人次,重点百货、超市、餐饮、电商等企业销售额较疫情前同比增长13.7%;在湖南,仅长沙五一广场、黄兴南路步行街两大商圈客流量就超过575万人次,全省376家重点零售、餐饮企业春节假期销售增长13.8%;在海南,12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25.72亿元,日均超3.6億元,比2022年春节假期增长20.69%……

“网红餐厅排到4538桌”“海底捞菜品售光只剩火锅面”等登上热搜,为餐饮业复苏提供了生动的注脚。从春节前年夜饭预订的火爆,到春节期间热门餐饮大排长龙,压抑已久的餐饮消费今年迎来反弹。

中国烹饪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春节7天假期里,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53%。

今年春节恰逢疫情防控转段,消费市场表现出的火热与强劲无疑会受到“节日消费”“补偿消费”等因素的影响,但复苏的信号已愈加明确。零售、餐饮、电影、旅游、家电等各个板块同频共振,消费需求多层次释放,市场活力全方位展现,再次印证消费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全年中最独特的消费窗口,春节消费市场各项数据指标的回暖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这个包含着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的消费季中,消费市场的人潮涌动、烟火蒸腾,传递出各界对生活回归常态的渴望、对经济回暖复苏的信心。

消费跑起来,经济活起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恢复和扩大消费被置于优先位置。新春佳节,商兴势聚,消费市场呈现出的暖意与信心为全年消费复苏与提振注入了定力。随着疫情形势的进一步稳定,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以及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细化落地,从新春“开门红”到“长红”,消费市场复苏可期。(北梦原)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商圈餐饮企业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房地产导刊(2021年8期)2021-10-13 07:35:20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环球市场(2020年26期)2020-01-19 14:01:34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40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中国化妆品(2018年8期)2018-12-06 08:16:52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
NECOO立强珠宝时尚DIY系列引爆年轻群体消费市场
中国宝玉石(2018年3期)2018-07-09 03:13:58
高档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探索与思考
环球市场(2017年31期)2017-03-09 18:06:57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